神龙见首不见尾,营口坠龙事件应该是真实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从古代到清代,历朝历代几乎都有龙的相关记载,仅仅是《清史稿》之中,对于目睹龙的记录就多达87次
营口坠龙事件在古往今来众多的坠龙事件中,算得上是最出名的一件,也是距离现今比较近的一件,当年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营口当地还有大量称亲眼目睹过活体龙,还有坠龙全过程的人,所以营口坠龙之事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第一次是在1934年7月中上旬,正是一年中最热之时,营口市田庄台的村民们,在大辽河上游发现了一条“龙”。
这条“龙”浑身灰白,弯曲蜷伏在地,腹部有两个爪子探出,眼睛半睁半闭,有气无力。
龙在中国人心中,从来就是圣物。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发生了辽宁营口坠龙事件是不祥之兆。
为了使困龙尽快上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
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
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第二次是在1934年7月28日,当日天下暴雨,注意,半个月前的“救龙”行动,也是在下雨。
大约下午四五点钟,雨停了,接着好几人目睹到一条“龙”在营口市造纸厂上空飞行。
这条“龙”在空中上上下下升腾,尽力往高空飞去,只是好像是受了伤,始终飞不上去。
2004年亲历者在接受采访时,原文如下:
“......当时是阴天,那条龙是灰色,在云中动弹,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四只爪......尾巴像鲤鱼尾巴。”
这段记叙中,可以看出,这条“龙”的形貌和我们平常的认知基本相同
九天后,1934年8月6日下午,还是在辽河,大约距离入海口20公里的芦苇荡中,一个农民再次亲眼看到这条“龙”。
根据后来《盛京时报》的报道,该农民听到了“龙”发出的声音,类似牛叫,且“眼睛半睁不睁,尾巴回过来绻着,两爪子在前边。龙离开水后变得干巴,都要生蛆架势”,此时的它,已是奄奄一息。
《营口市志》记载,营口西海关防疫医院派出人员,对已腐败的龙尸喷射消毒水进行处理,伪第六警察署组织人力剥离其身上鳞片,将骨骸搬运到西海关广场上,骨头按原状摆放好,供人参观。那张极为著名的营口龙骨照片,便是此时拍摄的。
《走近科学》曾对于营口坠龙进行过一次揭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年所谓的龙,其实只是搁浅在当地的小须鲸而已,而龙骨也只是小须鲸的骸骨,至于龙角,恐怕是搬运过程中最终拼错了,而生物专家当场用小须鲸的标本拼接,与照片中的所谓龙骨竟一般无二。
而报道发出之后,当地很多声称当年亲眼目睹,还参与了拯救龙活体的老人,纷纷表示反对,指出当年看到的龙有爪,全身有鳞片,能够腾空而飞,不可能是什么小须鲸。所以事情真相扑朔迷离
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虽然难得一见,但是现实中必然有龙存在,当年的营口坠龙之事,应该也是真实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相传上古时代有“豢龙氏”为君王饲养龙,但最终因龙肉太好吃,所以被吃光了。然而豢龙氏终究只是传闻,目前出土的先秦时代遗址之中,出土的众多动物骨骼之中,压根儿也就没发现过诸如龙之类不明生物的种类,甚至夏朝本身也没有实物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