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式自动步枪

(图文资料来源互联网)
应一位粉丝的请求,本期UP将为大家介绍我国的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英文:Type 63 assault rifle[1],国外误称为:68式自动步枪),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研制的一种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基础研制,其弹道性能、不可拆卸刺刀、木质长枪托、瞄准装置等均与56式半自动步枪类似。该枪实现单、连发射击,点射击精度提高(相对于56式冲锋枪而言),保证在各种环境、气候条件下的动作可靠和较长射击寿命。

56式冲锋枪(AK-47),能连发射击,火力较猛,但射击精度差,枪短,有小握把,不利于拼刺格斗。所以,新研制的自动步枪必须在步枪作战效能(射击精度、刺刀)的前提下,揉合冲锋枪连发射击性能以加强火力。此种“步冲合一”概念,与突击步枪概念不同的是特别强调步枪的性能,必须是在全面保持步枪一切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成能单发、连发射击的自动步枪。根据中国的战术思想,广泛列装部队和民兵需要一支性能优良、突出步枪作战效能的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于1959年开始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截止到1978年停产撤装,63式自动步枪总计生产了上百万支,除中国军队装备外,还出口越南、阿富汗等国。

63式自动步枪的自动机借鉴56式冲锋枪结构,枪机回转闭锁,机头上的螺旋凸起与机框上的螺旋槽配合,由枪机框带动机头完成开、闭锁动作及前后运动。大部分结构参数与56式冲锋枪相同。63式的自动机有两点改进,一把活塞与机框分开,二降低了自动机质量中心距枪管轴线的距离。以减少动力偶、提高点射精度。
63式自动步枪机匣为机加工锻件机匣,枪管与机匣连接为M25×1.5螺纹联接。机匣结构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机匣下面,突出前支脚和后支脚以便与发射机支架相扣合,并把枪托结合在枪身上。机匣的前部是装枪管孔和闭锁支承面,机匣中间有前支脚相连,机匣后部有后支脚及后撞击面连接,机匣的两侧则比较薄,为2.5mm。总体来看,机匣刚度,强度足够,而且重量不大。

63式自动步枪重新设计的导气式自动方式,并在中国步枪上首次采用了导气孔调节塞,设有直径分别为3.8cm和2.5cm 的大、小两个气孔,且调节方便。在战场上战士可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5] [2] 。该枪活塞、调节塞均自前方装入导气箍上的活塞筒内。有气体调节装置,在正常条件下用小气孔射击,自动机运动平稳,减少撞击保证射击精度的提高,特殊情况下用大气孔射击自动机有较大能量,保证动作可靠性,同时大量射击是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全枪寿命也可以得到保证。导气系统结构比较简单,装拆、变换都很方便,动力参数性能也很合理,是保证可靠性的有力措施。

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在当时中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

该枪的弹匣很有特点,采用0.75mm厚的钢板冲焊组合,结构与56式冲锋枪弹匣一样,并增加空仓挂机导向槽,调整了供弹路线可靠性好。同时也保持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能够在不卸下弹匣的情况下,通过机框前部导槽向弹匣内压装枪弹的功能 ,弹匣两侧上有“五角星”图案。
不过由于其生产工艺原因,63式自动步枪因为质量较差而被放弃。

看到这里,大家对这把枪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