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越南军队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38号:北越军队和越共-The NVA and viet cong。原作者Ken Conboy和Ken Bowra,绘图Simon McCouaig。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1:越南独立同盟军官,河内,1954年
越南人民军六支主力步兵师的成员在1954年8月停火不久的几天后在河内举行庆祝。这些战士拥有越南人民军中最好的装备,事实上每一件服装和装备都是获得自共产党中国的。帽具是带塑料盔套和伪装网的竹编头盔,它们被装备给了所有级别的军人。人物肩上背着中国人的水壶和法国人的帆布musette包,后者是一件特权装备,证明这名军人是军官。人物穿帆布战斗鞋,一种越南人民军使用至今(本书出版于1991年,译者注)的取自法国模板的简单式样的鞋子。他脚边是一只配睡垫的中国野战背包,餐饮用杯子绑在旁边。图中的武器是捷克的27式轻机枪。
A2:越南人民军军官,河内,1955年
1955年1月1日越南人民军在河内举行了一次正式阅兵。依据这一事件时所拍摄照片描绘了此图。这名军官的礼服深受共产党中国影响,甚至有可能就是中国制造的。这一时期人民军使用帽徽的情况只限于军官。武器是带31发装弹夹的苏联的PPSh-41式冲锋枪。

B1和B2:越南人民解放军主力游击队,西贡,1968年
本图取材自春节攻势时的一幅宣传照片,图中的游击队员相当能代表1968年的野战中越南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的情况。丛林帽和土黄色杂役服是北越制造并且是与越南人民解放军普遍相关联的物品。手枪腰带,75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配件背包和弹药包(装苏联的RPG-43型手雷)都是来自中国的,只有左侧那名游击队员身上的弹药包是当地制造的。他们的武器是苏联的82毫米口径迫击炮。
B3:越南人民解放军帽徽,1973年
20世纪70年代早期,显然是为了表达游击队的基础来源,越南人民解放军发展出了一种越南人民军帽徽的变种。采用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的颜色为背景的这种帽徽生产数量有限并且很少见。

C1:武元甲将军,20世纪60年代初
越南人民军之父武元甲将军是北越的第一位大将。图中的他穿的白色常服上衣是依据1958年越南人民军制服代码生产的款式,采用开翻领且翻领带有缺口。在大盖帽上是早期版本的将官帽徽。正式场合中武元甲将军更多的穿的是一种领子用纽扣扣起的深棕色夏季礼服。
C2:文进勇大将,20世纪70年代初
1975年胡志明战役的指挥官文进勇将军穿着茶色版的1958式礼服。注意金星和松树枝图案组成的领章是将官使用的。
C3:周辉敏上将,20世纪70年代初
周辉敏将军是第316师的第一任指挥官,之后则成为中央高原地区一位关键性的越南人民军指挥官。图中他穿流行的闭领礼服,在20世纪70年代初,它相比1958式上衣加领带的组合更受欢迎。大多数军官穿这种制服的深棕色版本,当然它的蓝色和白色的版本偶尔也可以看到(可能这取决于是否有可用的外国供应或者是个人喜好)。他佩戴将官领章牌和早期版本的将官帽徽。

D1和D2:越南人民军空军军官,1972年
在整个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所有越南人民军空军的飞行员穿的不是中国就是苏联提供的飞行服。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空军一样,他们的制服都是斯巴达式的,没有军衔徽章、兵种徽章甚至是部队徽章。军官的礼服通常和地面部队的完全相同,只是采用了带有空军兵种徽章的蓝色领章牌。一款独一无二的空军帽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它采用一组飞翼之上拱卫标准的越南人民军帽徽的图案,佩戴在软顶野战帽上;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实行标准化的空军开始采用标准的人民军版帽徽。

E1:炮兵中尉,1972年
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防空和炮兵部队成为仅有的完整装备苏联制式钢盔的部队。这名军官佩戴的领章牌上展示着兵种徽章和军衔徽章,他的形象依据的是1972年阮惠(Nguyen Hue,音译)攻势时描绘了一名122毫米火炮炮手的宣传画。注意北越制造的采用扣别加条带的闭合方式的背包也出现在图中。
E2:炮兵军官,1972年
与图E1人物着装类似的这名军官在他的中国式腰带上加装了手榴弹包。虽然在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中并未实施,但越南人民军的炮兵部队在1990年的照片显示他们的钢盔前端粘上了人民军的帽徽。
E3:炮兵的非委任军官,1972年
偶尔可以看到越南人民军的炮兵戴软顶丛林帽,这种帽子更多的与越南人民解放军的部队联系在一起。在他的腰带上是两只越南人民军的弹药包、一只手榴弹包和一把当地制造的刀子。

F1和F2:内政部军官,20世纪80年代初
虽然边防卫队隶属于越南人民军,但内政部仍然沿着边境配置了自己的准军事部队,其中包括了冲突不断的中越边境。这两名军官戴着两种版本的带护耳的帽子,这两种帽子在部署在较冷的北方高地的越南人民军和准军事部队中都很流行。帽徽(见图F3)早先是武装公安部队(APSF)使用的,但这时被内政部和准军事部队挑选来作为帽徽使用。注意民用毛衣穿在了制服里面,这是在寒冷季节的一种普遍习惯。此外还要注意肩章上的那一条黄条,这是内政部军官与他们的人民军同事相区分的标志。
F3:公安的帽徽
为了与越南人民军相区分,武装公安部队(APSF)使用了一种在底部带有“CA”(公安的缩写)字样的绿色版本的帽徽。一些内政部警察部队继续使用这种帽徽。由于与越南人民军合并,边防卫队开始采用人民军的标准帽徽及军衔徽章,而他们的领章牌则是独一无二的绿色,这提示人们他们的源自公安部队的血统。

G1:越南人民军中尉,1987年
这名下级军官穿标准的越南人民军的野战制服,戴着作为“升级”标志的苏联的腰带、白手套和肩章。帽徽是人民军的基本型帽徽(见图G2)。武器是苏联的SKS步枪。
G2:越南人民军的帽徽
虽然在尺寸和制造方面稍有变更,但越南人民军的这种基本型帽徽还是保留了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时期的类似设计。最初在1958年使用的这种帽徽只限于军官使用;那之后它的装备扩大到各级军人身上。
G3:校官的帽徽
1982年越南人民军开始配备这种新版本帽徽与礼服搭配使用。
G4:将官帽徽
早期版本将官帽徽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但直到1982年之后,它们才正式登录为将官礼服的一个组成部分。

H1:海军水手,柬埔寨,1988年
20世纪60年代以来,越南人民军海军的工作服就实际上与中国海军所穿的样式相同。帽墙上的文字为“越南海军”。军衔徽章(图中不可见)佩戴在两肩头。1989年人民军官方的照片展示了海军人员穿上了新的工作服,它包括一件白色短袖衬衫、裤子以及人民军标准的野战帽。
H2-H6:越南人民军海军的徽章
H2:供海军人员使用的徽章佩戴在衬衫袖子上。1982年以后配备的海军军衔徽章出现一种严重的混淆现象。图中所示的二等兵水手的徽章依据越南人民军的一份官方出版物来描绘。不过,越南人民军海军义务役军人在1988年的照片显示水平条纹章变成了V字形,这与其他越南人民军军种的列兵所使用的徽章类似。
H3:一等兵水手军衔章。
H4:三级士官军衔章。
H5:二级士官军衔章。
H6:一级士官军衔章。

I1:坦克手,第203装甲旅,西贡,1975年
越南人民军第203装甲旅攻入市区并冲入总统府的大门宣告着西贡的最终陷落。老的南越的旗帜被拔掉,取代它升起的是民族解放阵线的旗帜。人物的制服是人民军装甲部队成员的标准制服:绿色杂役服、苏联式的坦克手头盔和苏联的皮腰带。凉鞋则穿起来更舒适。
I2:装甲兵中尉,柬埔寨,1988年
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以来,坦克乘员的制服只发生了少许变化。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改进的皮靴的使用,这是一种罕见的人民军的那种著名的战斗鞋不同的鞋子。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和柬埔寨的旗帜都被贴在了炮塔上;柬埔寨的国旗是以前在金边的越南人建立的政权使用的式样,新的设计在1988年开始采用。

J1:义务役军人,经济建设师,1980年
经济建设师在中越战争中首当其冲,并在其后沿着北方边境线被大量保留。一款民用毛衣和一顶木芯头盔下面的带护耳的帽子都是为了抵御山区的寒冷而穿戴的。经济建设师不具有获得新装备的优先权;这名义务役军人仍然使用老式的美国水壶套来装他的中国式水壶。
J2:边防卫队,中越边境,20世纪80年代
抛去绿色的领章(和礼服上的肩章),边防卫队的制服只与人民军其他地面部队的制服有些许不同。一只米饭干粮包斜背在肩头。他的帽子是带有人民军帽徽的越南人民军标准野战帽。

K1:黎玉贤上将,柬埔寨,1988年
1988年,驻柬埔寨的越南人民军指挥官黎玉贤将军指挥了在金边的一场经过高度宣传的“撤退”阅兵。根据这一事件的照片描绘的他及他身后跟着的一列代表了越南人民军各主要兵种的仪仗队。他穿的是1982年版军官夏季礼服。注意他的领章上没有兵种标志,这是一些越南人民军将官所具有的习惯。很奇怪的,他的大盖帽上缺少将官通常拥有红色边缘。
K2:海军大尉,1988年
这名海军大尉穿军官版冬季礼服,但其独一无二的海军色并未正式登录在1982年的制服代码中。他腰间系的是苏联式武装带。
K3:步兵大校(原文如此),1988年
这名大校呈现的是几乎完美的1982年版军官冬季礼服的着装范例。仅有的修正是他的苏联式武装带。
K4:空军上尉,1988年
与海军不同,越南人民军的空军使用的是与地面部队相同的礼服颜色。注意服装上采用了空军的领章牌和浅蓝色边缘的肩章。

L1:柬埔寨人民解放武装力量(PRKAF)游击队员,柬埔寨人民解放武装力量第1旅,1980年
1978年,越南人民军开始建立一支柬埔寨人的游击队与红色高棉战斗。随着越南人民军入侵柬埔寨,这些游击队成为了新的柬埔寨人民解放武装力量(PRKAF)的核心。作为先锋的PRKAF第1旅最初只是装备AK-47步枪、火箭发射筒和迫击炮。完全依靠越南人后勤支援的PRKAF的制服全是从越南人民军那里进口的。PRKAF能与越南部队区分的是游击队员们戴的那种独特也由巴特寮(Pathet Lao,老挝的左翼阵营,译者注)所使用的毛式帽子,这给人一种“本土化”的印象。
L2:柬埔寨人民解放武装力量(PRKAF)士兵,1990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PRKAF停止使用毛式帽子代之以带有一圈帽檐的土黄色丛林帽——一种在阿富汗的苏军中很流行的帽子。同时使用的还有一种带黑色塑料帽舌的土黄色野战帽(越南人民军版的带有布套包裹的帽舌),帽舌根部带有彩色帽绳,其颜色指代所隶属的不同兵种。PRKAF的地面部队拥有标准化的越南人民军土黄色杂役服。野战中使用的鞋子不是当地生产的凉鞋就是越南人民军的战斗鞋。这名士兵拥有中国式的AK-47步枪弹夹包和一条柬埔寨人的传统围巾(krama)。野战中绝少看到军衔徽章的使用。有些场合PRKAF的一种圆形徽章钉在野战帽上,它与越南人民军的基本型帽徽极为相似,只是金星被吴哥窟寺庙的五尖顶图案所取代。
和在越南的早期武装公安部队(APSF)一样,PRKAF担任的也是内政部治下二线军事力量的角色。著名的“A3”部队与PRKAF相区别的是他们使用浅绿色杂役服和野战帽。
L3:柬埔寨人民解放武装力量(PRKAF)狄班将军,金边,1989年
1988年8月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的狄班面对的是如何让PRKAF不再依赖越南人民军独自生存的艰巨任务。图中他佩戴新式的将官帽徽,所穿常服除了颜色之外与越南人民军的冬季礼服在任何一方面都几乎完全相同。领角的红色边缘代表狄班来自与步兵,领章牌则是总参谋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