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在这个假期的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我关注了一个新up主,收听了一个新播客,阅读了一本新书。之所以将三者放在一起是因为三者与我而言是有关联的,“小唯的公寓”推荐了“不丧”和《醒来的女性》。小唯姐的视频在我关注她之后大部分都考古看了,不丧还在听,应该听了十期左右吧,我主要选听的是我关注的一些话题,那本书昨晚刚看完。第二点联系就是,他们共同启发了我对女权和当今我国社会的思考。
先说女权吧,其实我以前都是没怎么关注或者在意“女权”这个词的,一方面是我其实并没有切身地感受到所谓男女不平等啊女性在受到压迫啊之类,可能是我的家庭环境比较和睦,并且以前也不愿意去花时间思考这样的问题,因为总觉得离得挺远的,与其思考这些不如花时间做点别的有意义的事,就像我妈说的那样“要务实”。又或者是因为我降低了自己的底线,默许了这些不公平的行为,早就在各种环境和意识的熏染之下认为这是正常不过的或者无奈却又无力改变的事情。有时候面对女权主义的抗议,我站在中立甚至是另一方的立场,我想,不管是女权主义还是反对她们的那些人都挺闲的,人生哪有那么顺利公平的事情,能忍一忍就忍一忍呗,像我从小被教育的那样。现在想来,我为自己当初的漠然感到难过。
小唯姐算是我女权主义觉醒的领路人吧,是通过她的视频我才开始主动地去关注女权这东西。那一期她在讲她的婚姻关系,当时她是这么说的,她建议我们以后找另一半一定要看看他是不是女权主义,并且一定要跟他谈论一下女权的话题(这可以看出他对弱者的态度,这很重要)。我当时愣住了,我在判断她的这个言论是正确的还是略显激进的。因为我以前认知中的女权主义都是敏感话题,我甚至觉得在公共场合谈论这个话题会导致“不和”(其实这也就是我之所以会把这篇文章发在b站的原因,认为放在空间或者朋友圈可能会显得“我不乖”)。然后我就在思考,我对女权的认知是不是不够准确,是不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而并没有通过自己去判断。因为我在此之前甚至都不会称自己是女权主义,怎么还敢奢求男性是女权主义呢,然而小唯姐说她很欣慰自己的丈夫是女权主义。于是我就在想会不会我和相当一批人(那些在微博在树洞里反对女拳或者保持沉默的人)一样,对女权主义有误解了呢。到底什么才是女权主义呢,我很疑惑。
于是我开始想要去了解女权主义,去看和听了这本书和播客。先说播客吧,书放到最后再说。也是抱着试听的态度去选了一期关于杨笠的,别的我不清楚,虽然脱口秀的确有放大的功能,但是在微博和我们学校的树洞上引起了强烈反应。我有时候一次翻树洞下来能有五六条骂杨笠的,我...感到不太舒服,但是也没有想过他们说错在哪里,因为我其实不算是一个愿意在网络场合去讨论这些的人。然后这个播客中,两位主播就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那些反对杨笠的人的错误逻辑。我挺感激男主播的,就好像是少有男性能这样替我们说话,之后陆陆续续听了一些关于女权啊感情啊性啊之类话题,都说的很棒,有一种我们在被倾听被发现被理解的感动,我感觉自己的思维也开阔了不少。由此按照我从小唯姐那里的理解,我们的男主播也是女权主义了。关于不丧这个播客我再说最后一点,就是我以前一直觉得女权主义有一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感觉,因为好像男性也承受了很多,但是我们却还在提高对他们的要求,提高我们自己的地位。但是在昨天晚上听的有一期当中,主播提到其实男性在男权主义中也是受到迫害,因为他们从小就被要求要有男子气概之类的,就要顶天立地就要养家,买车买房。所以其实女性主义的崛起是对男性的一种减压,对社会现状的平衡,女性也可以养家买车买房。我听完之后有醍醐灌顶之感。就是这样,这的确才是对女权主义的客观的理解。所以我以前对女权主义还是有偏见的。
最后一个部分,聊聊这本书长话短说,感兴趣的可以和我再讨论,因为一会儿就到了做饭的点了。这本书被誉为“小说版《第二性》”,前半段讲的是米拉当家庭主妇的时段,后半部分是米拉离婚后重回哈佛读书的时段,里面一共讲了十几位女性的生活,她们的婚姻友谊事业,以及她们对造成这些不幸的原因的讨论反抗和失望。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以还是比较久远了,当今的情况还是要比过去进步很多,但同样也是能给我们一定借鉴的。内容不做赘述,因为太多了,我只说我的感想和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前半段让我意识到如果我以后要是找一个大男子主义会有多么悲惨的生活,虽然放在当今社会,我离了婚也可以比故事中的她们更体面的过下去,但是伤害是无可避免的,真的特别特别特别恐怖,我超严肃的。第二点,就是没有人是孤岛可以自全。那些之前不以为然漠不关心的问题,比如女性问题真有一天也会落在自己头上。所以还是需要多一点同理心,多一点关注。第三,男女平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很感谢那些女性前辈的奋斗才让我有了今天这样相对快乐开放的成长环境。并且相信我的后辈也会为我们在这方面的争取而受益。
完了,我已经开始饿了,我现在脑子转不动了...(我吃了点东西)
说起做饭这个事,我妈手受伤了做不了饭,这个假期我和我爸分工,他早上,我中午和晚上,其实我个人并没有很抵触做饭,平时就也还好,但有时候练车回来又饿又累还得弄饭,就很沮丧(叹气),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不会接下来一辈子都要这样吧,围着锅碗瓢盆,刷着碗筷盘子,在厨房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这种想法是我在那种沮丧的情况下想出来的,但它的确就是女性前辈们的情况的冰山一角,它也确实是我不喜欢的一种状态。我觉得没有几个人是配称得上喜欢做饭。那些偶尔心血来潮照着食谱做个饭的,不配。因为它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都应该去做的,即便是像我二姨那种特别能干做饭特别好吃的,所有人都夸她厨艺的人,都不能以这种“喜欢”为由来限制她们,包括每一位母亲,她们做饭是因为她们觉得她们应该这样做,她们愿意去付出,但你不能说她们喜欢!谁不喜欢轻轻松松地坐着等吃!你别反驳我说,那有的人做饭就是喜欢做饭的过程。来,你天天每顿每顿做饭试试,你坚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你再说。我不想跟这种观点争论,因为要真说起来,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我想说的就是,我在对女性主义有了一定了解时候,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妈,我觉得自己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没破坏大原则情况下)都要尽量站在我妈这一边,因为太不容易了。我绝对不可以一面喊着“女权主义”,一面又认为我妈做饭洗碗啊这些是理所应当的,我会去帮她,不是因为我是女孩子就要干这些,而是我希望她在家庭中不要牺牲太多。
我叽里呱啦说了一堆,但是总觉得还有很多没说完,就不放在这里了。大家也看不下去了。就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听一听,看一看这三个我推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