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丛高光:龟田祥伦

Artist spotlight: Yoshimichi Kameda
原文地址:https://animetudes.com/2021/07/04/artist-spotlight-yoshimichi-kameda/
翻校:Moji
编辑:Moji

封面:《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龟田祥伦原画
本文属于 金田系的前世今生 系列
龟田祥伦无疑是近十五年来最受瞩目的原画之一。龟田虽为当今一线活跃原画,他的风格却难得能直溯至金田,而他对金田的追随也从未止步于致敬前辈般的援引。龟田也是我所谓“后金田”世代原画中的翘楚,这一代原画出道于零零年代晚期(集中于金田逝世前后几年),大多活跃至今,与金田鲜有直接联系,遑论合作。我会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更深入地探讨这一群体,不过(在本世代)龟田堪称扳机军团之外首屈一指的金田风代表:他的作画手法更多变,影响也更多元;虽然他的原画乍一眼可能不像金田,但其仍旧保留了与金田一脉相承的核心原则和极具表现力的动态。
龟田生于1984年,恰与《起源》(译者注:这是一部集金田系原画之大成的动画电影)首映同年。恰如其他日本小孩,日本动画伴随着龟田的童年,而Gainax的作品让他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觉醒了作画意识:先是1997年左右重播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后来是1998年《彼氏彼女的故事》。今石在后者的作画给龟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此后龟田开始接触动画杂志——《Animage》就是其中之一。龟田正是在《Animage》收录的今石访谈中首次邂逅金田伊功的大名。随后龟田便从《无敌超人扎博特3》的作画开始入手研究金田。
高中毕业后,龟田在故乡尾道市当地的艺术大学就读。他利用社团的电脑,制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动画:《オノダイガー》。这是一段虚构的机器人玩具广告,成品只有一分钟,其中效仿《新世纪福音战士》吉成曜和《鲁邦三世》今石的作画俯拾皆是。顺理成章地,龟田试图应聘Gainax,他试了三回,然而也被拒了三回。而那时的AIC正好接了Gainax的外包,所以,龟田于2006年加入了AIC——因而得以参与Gainax的作品,于2007年在《天元突破红莲螺岩》负责中割和动画检查。据说那时的龟田耽于收集今石真迹,乐此不疲。
不过,龟田与“命定之人”的历史性邂逅并不是在Gainax的作品。2007年《濑户的花嫁》,第二次画中割的龟田遇见了作画监督森田和明,而后者在插画上对毛笔情有独钟:龟田日后的标志性毛笔作画显然源于森田的启蒙。一年后,龟田在《SA特优生》担任原画。其重要性不光在于龟田初原画,还在于龟田初遇合田浩章Layout。合田是八十年代末期就开始活跃的重要原画,曾在《泡泡糖危机》时期与大张正己有过亲密合作。龟田遇到的另一位重要人士是藤井慎吾。藤井入职AIC的时间只比龟田早一丢丢,同为新生代原画的他最为人称道的一点便是,在其他原画停留于纸上作业时,率先转向了数码工具和Flash。大约是在这段时期,甚或某种程度上要感谢这些相遇,龟田逐渐摆脱了对今石的粗浅效仿。

但是,恰如所有出众的金田风原画那样,龟田也有着极强的个性,渴望引人注目。这多少给他招来了一些麻烦,比如2009年《濑户的花嫁》OVA里的这段镜头。这段作画其实并不惹眼,证明此时的龟田对个人风格的发掘仍任重道远。0:37至0:42是完完全全的一拍一和一拍二,但据龟田的证词,他本来不是这么画的:或许是为了向今石的风格靠拢,他一开始作画(张数)非常克制。然而监督岸诚二不喜欢这种风格,直接要求重画。龟田虽然提出了抗议,但最后还是不得不乖乖重画。
在AIC待了两年后,2009年,龟田再次迎来重大转折:他参与了《钢之炼金术师 FULLMETAL ALCHEMIST》(译者注:以下简称为《钢炼FA》)。龟田在本作第一个OP和第五集贡献了相当卓越的原画,遂被骨头社的制作人相中。骨头社正是当时《钢炼FA》的元请制作公司,并在此后逐步成长为作画输出的主力战队。龟田加入了骨头社,骨头社则为他提供了明星原画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磨练。


谈及在AIC的日子,龟田抱怨说自己从未有机会拿到锻炼画技的重要镜头。不过到了骨头社,他显然就不再囿于这种囧境:龟田入社后画的第一段镜头在《钢炼FA》第十集,正是本作最关键的片段之一:马斯 · 休斯之死。此处作画并无炫技,甚至称不上有趣,毕竟这一段基本是文戏,嘴部运动居多。但龟田受到如此信赖,拿下了这段镜头,此事本身就足以证明他正迅速受到重用。话已至此,让我们再来看看本作中龟田的另一些高光作画。

让我们从最广为人知的名场面之一,拉斯特之死开始,这一段是欣赏龟田独特特效的绝佳范本。这无疑是自成一派的龟田式火焰,火与烟的作画时常变得棱角分明,但真正的亮眼之处在于龟田对毛笔的独特运用。在此,毛笔放大了肉体焚烧殆尽的感染力。明黄的火焰与漆黑的笔刷对比极其强烈,结合着龟田笔下摇曳的动态,效果更是拔群:这些毛笔画并未描绘实质动作,只有毛笔和空白帧的循环,没有中割。而我个人认为,这一段的最后几秒,从0:58拉斯特的突刺开始,张力更上一层楼:此处,拉斯特的身体轮廓和毛笔线条混在一起,佐以细碎的破片和速度线,为这光靠情节就足够冲击观众的几十秒赋予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龟田的毛笔都意义重大。首先一点,即毛笔复苏了金田身后就几近断代的金田风要素:这粗粝感和物质感在金田七十年代的作画中简直是压倒性的存在。但龟田的毛笔也绝非单纯的风格复兴或致敬。实际上,它首先意味着一种不走寻常路的作画方式,因为龟田会直接在作画纸上使用马克笔或毛笔,这在商业动画里是极其罕见的。

毛笔是龟田最为人所熟知的作画特点,但显然不是龟田唯一的特点。在《钢炼FA》,尤其是在龟田的所有火焰和爆炸作画中,你能够清晰地看见今石对他的影响。第三十三集的爆炸就是典例之一:此处的V形爆炸或许是金田在《再见 · 银河铁道999:仙女座终点站》爆炸作画的遗风。但更简洁的颜色,以及爆炸内部盘旋的曲线,都和今石的特效靠得更近。龟田也常常格外留意当下的作画,探索更多超越金田系的可能。比如,龟田就声称他想凭这段镜头对打中村丰在《噬魂师》中的作画。龟田在流畅性上不及中村,但他显然也不执着于此:比起中村那样游刃有余的动势把控,龟田追求的更多在于某种“极端”,某种只有任达不拘的金田风姿态才能抵达的“极端”。实际上,在0:22至0:25左右,布拉德雷疾跑上前的片段,作画的时间节奏是一拍二与一拍三的轮换,相对循规蹈矩一些;然而,角色的运动幅度却时大时小,非常不安定。不过,随着剧集推进,龟田的Layout逐渐转向更丰富的运镜和更复杂的背景动画,这样的进化历程多少也反映了中村对龟田的影响。

另外,和中村类似,让龟田的打斗原画脱颖而出的正是龟田对节奏的出色把控,这场最出名的打戏即为例证。这场打斗如此出挑,某种程度上要归功于运镜与作画的相得益彰:比如这当头第一秒,麟跃过布拉德雷时,画面达到了精妙绝伦的平衡。运动幅度减小,角色动作放缓,镜头变为鱼眼,背景也因此扭曲,这让镜头中麟的跳跃和布拉德雷的转身更具说服力,此外,二人也都被涂上了黑影。

镜头随即切向完全不同的机位,为我们带来了更开阔的视角,伴以更激烈的运镜。对峙的二人跑跳不休时,龟田再次为我们呈上了纷繁复杂的Layout。0:15至0:17,当布拉德雷再次压制住麟,这里和开头的那一跳一样,颇具代表性,也极富张力:运动再次放缓,镜头甚至有所旋转,从而让动作更显凶猛;布拉德雷的脸忽地冲向镜头,那几张原画则几近将他吞进粗犷而漆黑的毛笔线中。结尾的背景动画和慢动作无疑彰显了中村在画面编排上对龟田的影响,但为了让画面更具冲击力,龟田还是创新性地加上了突变的手部运动特写和速度线。

不仅如此,这一片段也清晰展现了龟田更一般性的作画方法论。与中村不同,龟田不曾在写实主义扎过根,而“流动”式作画(flow animation)的影响亦不曾在龟田身上留下印记。龟田本人也阐明过自己和宇都宫理为首的写实主义者的主要区别,就是他并不着力描绘物体的重心和重量感——这一点在本片段也是显而易见的。于龟田而言,更重要的反而是角色的表现力和动作一贯的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龟田简直就是金田传统的接班人:强而有力的运动优先于其他一切。这一点也体现在龟田特立独行的作风和对常规制作流程的漠视上:在他画的这一段,恰如他画的诸多其他片段,龟田增添了许多分镜里原本没有的镜头,因为他认为这会让运动更加深入人心。
《钢炼FA》完结,龟田确立了自己在现役打戏原画中的重要地位,也成了骨头社的明星。大体而言,2010年代的龟田动作作画在向着更丰富、更圆润的画法上进化。这一改变或许得益于2011年剧场版《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神圣之星》的推波助澜——至少在这部剧场版尤为凸显。这主要归因于剧场版独特的角色设计,人设由前吉卜力原画小西贤一操刀,相比前作更圆润,体块更大,线条也更粗。

这段镜头就足以举证前文,尤其是在特效作画方面。开头五秒的特效又细又直,规规矩矩,意料之中。但到了0:08,线条变粗了不少,同时出现了一些星形和圆形的聚合点。特效运动整体变得更流畅也更圆滑,在古老的金田调闪电和更现代、更web原的沓名闪电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某些镜头中,闪电动得相当自由,颇具流动性,而不曾有金田风原画能作出如此画法。龟田的进化也体现在他对毛笔黑白闪与日俱增的依赖。这一切都在龟田的思考中凝练于《钢炼FA》第十九集的作画(译者注:指前文拉斯特之死一段),这种绘者性极强的黑白闪无疑是不期而至的革新,而扣下革新扳机的正是龟田。

顺着这一脉络,龟田的作画自然日益进步,也日渐重要:他有了更多机会参与OP和ED作画,在2013年《翠星之加尔刚蒂亚》第一次实现一人原画ED;他在2012年《雷顿教授VS逆转裁判》首次爬上了作画监督的位置,后来在《太空丹迪》《动画人博览会》和《一拳超人》的部分剧集也担任了作画监督。不过,龟田近年来最重要的产出无疑是在《灵能百分百》。在此,龟田不但是作画监督、角色设计,还是出场率超高的原画。这部作品不仅认证了龟田在当今作画界中的关键地位,还为龟田的学生和追随者们搭建了重要的发挥平台。
《灵能百分百》是龟田艺术进化之路的延伸,或许还是不可一笔带过的节点。最明显的就是角色设计的倾向:尽管(相较原作)稍有修改,但比起清得更干净、画得更完美的做法,龟田和其他骨头社成员基本都坚持保留漫画原作粗略的,有时甚至模棱两可的艺术风格。这一方面让龟田得以发扬自己擅长的粗犷线绘,另一方面也让龟田能够更从心所欲地描绘画面,毕竟《灵能百分百》里的作画充斥着变形,极尽表现力。就好比这段镜头,仿佛本作龟田身为作画监督的工作不为了清线或消灭潦草的原画,反倒是为了让原画变得更潦草。
不过,龟田的艺术进化的结果之一就是,金田系的味道越来越淡薄了。这不完全是件坏事,毕竟它意味着龟田已经成长,不再蜷缩于复制他人画法的荫庇下,虽然这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金田风格的衰落。实际上,在《灵能百分百》,最后一项来自金田风的流行技法大概就是速度线,以及不避讳低张数和循环动画的夸张化画法。
无论如何,从那时起,龟田在业界的地位只往高处走,他现在常常坐上角色设计的交椅,也会担任TV动画(比如2016年《轻拍翻转小魔女》第十二集)和游戏开场动画的演出。他唯在后者才得以使出浑身解数:尽管这类作品会因高速高密度的作画变得拥挤难懂,不过龟田的分镜其实出乎意料的简单易懂,他也留下了足够空间让原画自我发挥。MV和游戏开场动画日益成为日本动画人的重要舞台,而龟田或许恰好成了探索这类全新载体的先锋。现在看来,这对龟田而言可能也是相当不错的去处,他也得以在此培养更多未来会追求,乃至革新金田系谱的新生代原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