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我说的可以,你说的不可以——《被颠覆的文明》

2021-06-12 23:30 作者:谁人梦中惊坐语丶  | 我要投稿


  “你必须要对你做的事全权负责并道歉;而我对我做过的事选择性道歉。”

——我自己说的

  历史解释权,就是对一段历史呈现、描述、评价的权力,即通俗所说的“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之所以是权力而不是权利,原因是显然的,一般人是没有可能通过权利获得历史解释权的。它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说明: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翻烂了初高中历史课本的我们,都对抗日战争的大体过程、起因、性质、结果有充分的认知,也由此形成了特殊的情感;而[1]某省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影响人们对这件事的产生原因,立场情感。不难看到,历史解释权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下一代对自己国家、民族、每一个个体的观点看法,对涉外事务、内部矛盾的认识,对重大事件的态度与立场。

  在大一点的叙事上,常见有人用“客观上,西方国家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国门,西方近代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地进入了中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理由来为它们的入侵合理辩护。这不得不佩服它们的宣传技巧,把侵华这一历史事件解释成合理的,但可惜它们企图用客观上的影响来为自己主观并不想促进我国进步的目的打掩护,难道这促进的过程不能选择其他方法?近代化难道只有攻打他国,而不能像你们一样自己发展吗?把历史事件解释成有利于自己的,把自己的主观恶意伪装成为了你好,历史解释权不可谓不重要。

  这段操作与没发出来的道德制高点相关。批判对方首先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如果想方设法抽调这块板子,反而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现实因素确实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但这种灌输性的知识值得怀疑的正是其没有反思性思辨性,其他的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同时,这里涉及了转移话题这种网上常用手法,把关注点从一个转移到另一个,并且这个新话题是他擅长的。但要注意的是,转移什么就是逃避什么,擅长什么就是认为什么,把握好话题一致性,可以减少无意义讨论,不被牵着鼻子走。现实中常常看到人一个地方讲不过就换一个,甚至有时候大家讲的主题不平行,概念也交叉甚至不同,根本无法获得有效交流,当然,如果本来就是搞事的很适合这样做。

  可以看到,与历史解释权紧密联系的还有道义上的制高点。不把自己说到坏到基岩里面,而是把自己捧到256格高,这实际上是在争夺道义权,利用内外的压力迫使对方就范。

  对于外人,采取批判做法。延续上篇道德制高点的占领,陷对方于不义境地,经过宣传之后,一方面可以吸引他们内部的呼声,另一方面可以给不知情的墙外人士声援的机会,在集体之中,大家很容易迷失自己,听到风就说雨,给该话事集体造成舆论困境,不得不照做。

  但做完之后就没事了吗?如果本意是真的为了你好,那自然没事了;但既然本意就是要搞垮你,照做之后必然是一个个已经挖好了的连环坑;而必须依赖的群众也早已被舆论分离,无所依靠。

  当道义的铁拳砸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它们的做法倒是耐人寻味——选择性忏悔,或者根本不承认、逃避。卢旺达的惨案,美国的姑息,法国的参与,对该承担的责任,该承认的错误反而闭口不言,或者转移话题,避重就轻。希望大家在看他们表演的时候记得这两种操作。

  历史解释权与道义权都是建立在道德制高点之上,道义权陷你于不义,历史解释权让你对我恨不起来,甚至崇拜我,这对于长期的交锋都着实不利。以上例子也看到了,不仅是大的层面,在日常生活、网络生活的层面也同样适用。

[1] 《去“中”播“独”,台湾新版历史教科书遭痛批!》.《人民日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040478527517381


三、我说的可以,你说的不可以——《被颠覆的文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