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前传—久负盛名的“人文与理性”
在进行本篇系列开始之前我们进行如下的开刊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最初是建立在野蛮、血腥与极端的基础之上”,其历史现象的纷繁复杂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穷尽其欧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而我则希望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大家管中窥豹分析出一个不同于现在历史主流教科书上的普遍史观。本系列将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格兰、法国、德意志、美利坚、俄国、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等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脉络中构建新的历史角度,希望“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知得失”。 在大航海时代开篇之前,我将对西欧中世纪的社会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在我们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总是会陷入到“唯意志论”不管什么社会变革都是思想发生了变化,那些伟大的思想巨人高举着真理的旗帜开民智启民心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更替仿佛思想觉悟是按照历史剧本设定一样直接主导了一切历史变革问题的解决“就如同苹果树下的牛顿,啪的一下就被砸醒了!”。
总而推导出以下的程序:欧洲近代在文艺复兴之后其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思想上的进步;而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也是西欧早期畜牲们,呸,冒险家与梦想家们的对于科学精神以及求知欲望的结果。
在这里司马就“不禁要问”西方为什么会在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之后马上就出现理性主义与科学精神,主流教科书可能会这样敷衍我们是因为他们很早就确定了宪政民主或私有产权,这些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是植根于传统的欧洲文化中的如果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询问主流教科书则会以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内在文化来解释,正所谓“万物皆可传统文化”自有国情在此。
我们不否认思想对于行为的内驱力作用但是对于众多的历史现象的规模性发生绝对不只是思想解放就能彻底驱动的了,比如小明在课堂上听了老师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在内心深处完成了自己的思想解放要好好学习,然而回到宿舍之后再寝室好友的农药要求下,可能没几局就将自己的好好学习的想法抛出脑后,这便是生活中人人调侃或自嘲的“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如果没有当时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的推动单纯靠思想是不可能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到来的,所以马克思告诉我们:
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清理出来了的。对于西方主流史学说法我们不应该只是听其言信其行而是要听其言观其行。
”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明确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
的人文主义当真主导了西方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吗?可能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会(基督教的公教)对人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同时也是社会与思想转型的时期。”根据以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将中世纪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愚昧与黑暗”。
根据百度上的一张漫画图我们可以知道,中世纪的黑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欧洲人民对于基督教的迷信。不同于我们中国的封建时期,西欧时期时最高的权力代表并非是世俗王权(皇权)而是拥有统治神权的天主教会与罗马教廷,当时人们的思想教育都是教会体系下的教育,所有的灾难都在那个时期统统暴露。(基督教有三个宗派分别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前面两个是伴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分裂,后面的新教这是宗教改革的结果) 在14世纪初的欧洲人口达到了当时农业发展水平的顶点,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英格兰人口从1066年的600万扩张到了1300年的1800万;而法兰西则从600万增加到1400万,德意志人口也迎来了1100万的巅峰。在人地矛盾的不断激化下,又迎来所谓的小冰期(与主流史界明朝的灭亡具有相似之处)影响下,1314年(来自上帝一生一世的诅咒)西欧出现了长期延绵不绝的降水甚至在1315年5月一直下到了当时的秋季。在天灾的不断打击下,坎特伯雷大主教则命令信徒教士进行了这样的游行“很多妇女光着身子,他们虔诚的抬着圣徒的遗体和其他受崇拜的圣物,祈求上帝的保佑。”然而他们的上帝并没有鸟他们,从1316年开始一场更大的灾荒再次蔓延了整个欧洲,这场灾荒一直延续到了1322年才结束,粗略估计可能导致了十分之一的人口的死亡,在那个时期我们甚至可以用中国古代文史笔法来形容当时的欧洲“欧地大灾,饥民易子相食。饿者众,人尽掘墓求尸以充饥”。尽管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但是他们的上帝决定再苦一苦他的欧洲信徒们。 在二十年后,一种新的欧洲大瘟疫向他们袭来—黑死病,根据现在我们的医学常识可以得知这是淋巴腺鼠疫。持续了几百年的大瘟疫从心理和生理上共同摧毁了欧洲人民,在当时的欧洲街道上甚至出现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地的现象,那一段的欧洲更像是“人间地狱”;在心理上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对天主教会产生了思考与反思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谈》,在西方主流史学中便将这种少数人所拥有思想觉醒称之为“人文主义”的觉醒。但那只是少数一部分人,大多数底层西欧群体却走向了极端主义。用下面这张图就很容易表达出来了
当时的欧洲甚至到处充斥着虚无主义思潮与极端唯名论,在这里司马简单的解释一下极端唯名论是什么?唯名论是关于共相(一般)与个别具体事物的关系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极端唯名论认为不仅客观上没有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一般只是一个名词,只是一种声音。对于哲学这一方面大家先了解一下就好,面对后来英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司马会在后来马克思主义诞生哪一章重点介绍西方的哲学史。 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更愿意想象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理型,共相或者自然秩序,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规则制定。咱们或许就产生了疑惑面对同样的黑死病类型的瘟疫与教会的黑暗统治,为什么薄伽丘等人中反应出来的是“人文主义”的觉醒而欧洲底层人民却开始走上了极端的虚无主义,以一种绝望的人生观、世界观去看待上帝和世界,在这种观念下也衍生出了2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享乐主义(及时行乐且摆烂)与极端思潮。这些不同的思想虽然有差异但是并不冲突,薄伽丘尽管是私生子(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欧洲并不少见包括下一章提到的皮萨罗也是,这也是反应了当时是这样的混乱的欧洲社会的奇葩局面:一方面天主教会的统治者宣传着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的社会普遍乱欲纵欲,这种纵欲也恰恰是心理遭受摧残的影响这种矛盾迎来了文艺复兴的高潮)母亲去世的很早,自己也在父亲的严厉与继母的冷酷中长大但是薄伽丘所处于的阶层是当时大多数西欧底层人民比不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的所谓先驱都是强盗流氓出身比如我们后面提到的达.加玛等人)更好的家庭经济条件与教育条件也为薄伽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甚至认识到了拥有相似思想的诗人彼特拉克。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社会现象不同的群体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与思想相差这么多。 当时在底层被剥削的社会群众普遍变得极端狂热或者直接躺平,
尤其是那些宗教信徒们,他们在遭受心理与生理打击之后逐渐变得扭曲起来简言之—变态。在用变态这个词去形容一个人时候这个人应该至少有这样的表现,对自己残忍变态或者对别人残忍变态。而欧洲极端的基督教教徒,则成了变态的集大成者:对自己残忍
(有来自各种地方的约2000人参加了这些游行,男人女人都有,大多赤足,穿着苦行衣或涂着灰。他们面目悲哀,涕泪纵横,披头散发地行走,并残酷地鞭打自己直到血流如注)
,对别人更残忍。对于信教徒接二连三的天灾以及天主教对正在动摇着上帝在信教徒心中的地位,而这时的天主教急需要寻找一个替罪羊即撒旦在人间地狱代表—女巫与异教徒。天主教的解释是“魔鬼”和“异教徒”对基督徒的迫害。基督教对于异教徒的清理倒是很好理解但是为什么会猎杀女巫?
在人类文明中,巫术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人类的原始宗教、医学、化学、审美都有巫术的影子。欧洲人有巫术的历史也很长,尤其是中部的开化较晚的日耳曼人,懂巫术的人曾被视为“智者”,他们会算命,能看病,是村庄里受尊敬的存在。但是等欧洲天主教统治不断深入以后,欧洲的巫术文化就不断受到排挤,直到在15世纪后,巫师成为欧洲公敌。
巫师尤其是“女巫”受到教职人员的仇视,根据后来的历史学家分析,这一特征可能跟当时的天主教长期禁欲,导致大批教职人员变成同性恋,患上“厌女症”有很大关系。天主教宗教裁判官克拉玛在1486年出版了女巫狩猎指南——《女巫之锤》,里面详尽描写了从鉴定到审问,拷打,再到处死女巫
的
全过程,掀起了猎巫运动的高潮。—资料参考:《女性因何成为近代早期欧洲猎巫运动的主要受害者》,徐善伟《猎巫运动的衰亡:一个社会思想史的纬度》,姚朋
于是欧洲臭名昭著的猎巫运动和清除异教徒运动开始了,历时300年的“猎巫运动”,官方记载整个运动屠杀了10万无辜的“巫师”,其中99%是女性
那么在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内驱力到底是什么?从上面欧洲宗教徒对于女巫与异教徒的迫害我们可以明确了解到当时欧洲社会极端的宗教主义而这种思潮后期演变成为了狂热的宗教扩张理念,而这才是伊比利亚半岛首先开启地理大发现的精神内驱。在如今的西方史学界讨论地理大发现的原因时教科书中常讲的几个原因:第一寻金热这个没有什么疑问,第二是商业危机(通往亚洲合理贸易到商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截断)就有点张嘴说瞎话了,第三个是为了传播基督教的福音(注意这与后面讲到的宗教扩张是有区别的),这福音传的倒是很有意思传着传着就成殖民扩张了。为什么说第二个商业危机就成了张口说瞎话了,根据1535年土耳其素丹苏曼莱曼一世与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签订的《特惠条约》中不但保护了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国家的商贸往来更赋予了欧洲国家治外法权。
这是傅正老师的观点而我在这里对傅老师的观点持一半的肯定,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葡萄牙人新航道的开辟确实不是奥斯曼帝国的阻断但是奥斯曼帝国也提高了对欧洲人的与亚洲的贸易,根据当时的欧洲工业水平而已亚洲对于欧洲是遥遥领先的地位,也就是说在于亚洲的平等贸易中欧洲人是占不了任何便宜的加上路上运费以及关隘税费的收取极大的增加了运输成本,我个人认为这个才是奥斯曼帝国对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那为什么地理大发现首先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葡萄牙与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面积都不大,甚至半岛一大部分都属于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