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被规定的限定($-1-1-2)——何为“自在存在”?何为“定在...

定在/自在存在,在谢林那里就是无限的活动力,纯直接性,纯规定性,一种恶的无限,缺失的空旷,“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处在(1,0)无限运动,没有真正的回返,一直陷入在此彼辩证法
★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我是这样和我就是这样,就是理智直观和反身自视,就是沉浸在梦中与意识到自己在梦中。
凡事存在的东西必定受限制,我的存在必定有一个他在,然后他在也必须通过我在来证明,就处在这种永恒的恐慌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自为存在就成为了保持我自己,为了无限地成为我自己,必须成为他者的他者
自为存在就是谢林意义上的自我与自身绝对同一的倾向
同一个原因会产生两种极端,缩回到自身那种无限安宁,但同时又是永恒的惊恐,安宁与想要安宁的绝对分裂
定在/自在存在就是谢林意义上的出去·回来运动无限震荡出的均衡点/感觉/感性确定性。
❤️❤️❤️总结:
$-1-1-2,即被规定的限定( Determined limitation of bing)对应黑格尔《逻辑学》的“定在”,也对应先验观念论中对感觉的演绎。
被什么所规定?在谢林那里就是被无限/自身意识( Self consciousness)所规定,而在黑格尔这里就是它自己在规定自己,但它自己还没意识到,即它还是一种自在存在/在自身当中存在/定在(Dasein/ This-Being/ Being in itself )
定在来自于一种运动:即纯有→定在的运动,纯有其中的有无对立/无限互相切换的状态就是变/变异的运动,而这种变异运动形成的平衡就是定在(就是一个纯规定性/直接性,直接设定某种存在样态/规定性,因其没有返回自身而不会对这种直接设定规定性的运动本身产生认同。同时定在是一种质的限度:超出这个定在的规定性就什么都没有。因为他自己的规定性并不是/或没有把握到是自己给出的,“钥匙总觉得有一种外部的力量让它就只能是钥匙”,定在免不了变化)它会陷入恶的无限(即没有生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的规定性,而只是不断在重复一种相互关系:永远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反过来证明他者的存在,他者的存在又反过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如此无限回返。这一回返运动在谢林那里被看成是单纯的回返运动与一种理念性的自由,在黑格尔那里是被看成一种毫无意义的正当运动与一种匮乏/虚无主义的自由)
克服恶的无限,就是成为自为存在/为自身存在 Being as a self intuitive(自身性开始反过来直观他自己,主动地要与他人不同成为他者的他者而使自己内在一致,并摆脱了自在存在中自在与他在的无限张力)但这种自为存在本身也有问题(强行去设定去拟制一个抽象的“仅我自己”,就会只剩下一个虚诞的同一性)
目的论上:即自在/它在VS恶的无限(定在的安定性是相对于变而言但它实际上还是不安的,这种不安就会产生恶的无限,就会有康德费希特伦理学意义上要追求的无限,但这个无限不过是一个假的无限/一个有限的伦理实践的不断重复而已,定在的安定性本身就来源于这个无限本身的匮乏)
认识论上:这个1即纯质/属性的限度(要么是1要么是0,就这两种情况)
本体论上:即逻辑/完满的本质,也是纯的确定性(还是觉得自己的规定性来自一个无限的神/The infinite)
❤️❤️❤️原文:
被规定的限定($-1-1-2)——何为“自在存在”?何为“定在”?何为“恶的无限”?
$-1-1-2,那么这个环节它对应的就是黑格尔《逻辑学》里面的就定在Dasein.
但是我在这里要把它命名为一个determined limitation,它是一个被规定的限定determined by whom?不知道。
被规定的限定,Of Being后面如果要加的话就是of Being——A Determined Limitation of Being.
如果用谢林的话说,就是被无限、被自身意识self-consciousness.
我们在黑格尔这里,被规定的限定就是,它不知道是它自己在规定它自己
它这个时候仅仅是一种自在存在,它还是一种自在存在(Ansich-sein)。也就是说它是一种……这种自在存在不知道自己变成这个样子是自己让自己变成这个样子的。
它还不是一种自为存在,还不是这种Fürsichsein,还不是Being-for-itself,还是个Being-in-itself.
★它处在一个不知道的状态
所以这种被规定的限定它会陷入一个恶的无限
恶的无限就是说:一方面事实上它是自己成为它自己,但是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它就定在Dasein或者叫That-Being或者可以翻译成This-Being,都可以,因为此和彼,对它来说是一样的,This-Being, Being-This翻译成这样存在
它会被说规定了存在Limited Being,一个有限的存在,Finite Being一个被限定的一种存在,It's a Limited Being一个被限定的存在,但是它是一个被规定的限定。
它的目的论实际上是个被动状态、是个还不活泼的一个状态
它来自于哪里?它来自于变化
在变成定在或者我们上一讲讲的就是...纯有变成定在
为什么它会变定在?你这里是有断裂的actually there is它这当中有断裂,里面有白嫖规定性
因为在黑格尔看来,就是说它本来应该是富有的,纯有应该是本来要成为一切,然后它中间会有有无的一个对立,这有无的对立就变成一个不安定的状态、一个变化、不停的变化。
有无的对立就是不安定的状态。
你有没有看过好莱坞一些电影里面,当一个人脸不停切换,比如说在奇异博士里面,不安定的变化。它有无不停地切换,纯有一定会变成一种……就是变易,变易本身就是有和无不停的切换,因为一方面它是有,另一方面同时就是无
所以它会是有和无不停的切换的一个状态、无限的切换
实际上这种不安定状态就是谢林在《先验观念论》里面说的 The third activity(现实活动和观念活动之外的“综合活动”)
还不停地切换这两个,不停的出去又回来,出去回来,它会不停这样切
那么这种不停的切换,它会形成某种均衡
它形成均衡就是定在,谢林的话就是说形成的均衡就是定在
那么黑格尔的话说,这种矛盾被一种determined一个力量,就是它是一个规定性
但是它现在只是个被规定的一个限制、它是被规定的一个规定性
它还没有主动把自己直观为它是在规定别人,或者说它是在自己规定自己
它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规定...
如果它意识到自己在规定自己……什么叫自己规定自己?
它尚未意识到自己是规定自己
如果察觉到自己规定自己,就是有意地要和他人不同,并且有意地要让自己内在一致
这个时候就克服了恶的无限,这个时候就是自为存在
或者这个时候就可以看成是一种Fürsichsein
其实就是自身性开始反过来直观它自己,并且limited for itself,自身开始就是come into limitation for itself
就是下一个格,其实就是come into limitation for itself
为了它自己自己主动地进入这种界限当中,自己主动地成为其它所有他者的他者
自为存在其实很好理解
自为存在就是说它摆脱了自在存在当中那种此在和彼在,或者说自在和他在的一个无限的张力
在自在存在当中,这个东西既是自在又是他在,因为它的规定性是无
不是它自己、自己创造的,它没有把握到它的规定性来自于它自身
就像一个小孩:“我是个小孩我是个小孩我是个小孩...”,它是个小孩这事是大人告诉它的,它没有说“我就要是个小孩”,那么大人,长大了到20岁的他还故意“本宝宝”怎么样,他说“我就要小孩”,这个时候它是故意自己要去做个小孩。
定在就是一个纯规定性、纯直接性,直接设定某种存在样态或者某种规定性
直接设定某种规定性,它并不会对直接设定规定性本身加以认同
定在当中无认同,认同要返回自身,它没有返回自身
所以它定在会觉得这个规定性……就是定在会被当成一种质的限度
黑格尔说它是一种质的限度:要么1,要么0
那么它这个定在就是1,超出定在、这个规定性,就什么都没有
定在本身就是一个1/0函数,就是F(1,0)的这么一个函数,1或者0
这边如果放1的话,它这个是定在;如果放0的话,它就没有。
★它就是一个限度,有这个定在代表有质,没这个定在就没这个质,所以它是一种质的限度
但是定在是不安定的,它有这种变化的可能性
定在是不安定的,因为它不知道这个有是谁让它有这么一个...
它有这么一个东西,它是无根据的,它不是靠自己有,它是一个他在让它有
它是一个他在设立在它上面的一个有
也就说这个定在是一个determined limitation或者limited determinacy
它又是个被限定的一个确定性、规定性,limited determinacy或者determined limitation,就是这个东西。
它不是凭它自己,或者说:
☞其实归根结底是它自己,但是它没有意识到是凭它自己
它意识到凭自己的话,它就会进入下面一个……
所以定在一定会发生变化,它免不了变化。
定在和变化是一个千古的冤家
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有生必有死
因为它的自在是完全来自于他在,它自己的属性是其实不是它自己规定的
它的自身性还没有得到把握、得到它的一个自我直观的设立
它并不自己设立它的自身,它的自身是靠别人给它设立的
或者说设立它自身的那个东西还没有被它自己把握成是它自己
所以它只是在那个里面存在Being-in-itself,它只是Being in self,就Anisch-sein
用谢林的话说,它只是这个(Self)当中的一些Being,只是self当中……self是一个activities,是一个 subject object,它只是self里面的Being,self里面的被设立者,或者说ideality里面的realness这种东西,但是它没有意识到自己是realness,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ideality这个东西
所以它会陷入恶的无限
恶的无限其实也很简单理解:
恶的无限就是说:有A必有B,有B必有A,两个循环起来的变成无限了
这是个恶的无限相当于空间当中的无限空,间当中无限也是个重复的一个无限,这个点一定有它右边一个点,好,右边这个点再看成是这个点,又有一个右边一个点......这个就是恶的无限
它没有真正意义上新的规定性,就重复这么一个相互关系
因为这种定在Dasein,它里面就内在的包含……它要么这个东西是它自己设立的,要么这个东西是别的设立,它好像有一种对立,但实际上这个对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立,这个对立完全是它不知道,它没有回到它自身
这个Dasein实际上、事实上是它自己设立的,但是事实上是它自己设立的,这件事情它体验不到,它没有看到这件事,所以它就又觉得自己限度......我这个红色就得是个红色,我自个没办法不是红色,我觉得有某种外在的强迫它得是个红色
比如说这串钥匙就是个钥匙,不能变成一捧金币,好像被某个力量、外部的力量所强迫了,所以它总会觉得它是受某个外面的东西对它的影响
就是此物它的规定性就会感觉到是他物设立给它的,它归根结底它发现它不是自己,它只是在自身当中存在...我是再自身当中有某种存在,存在也不是我自己来的,不是我自己设立的,也不是我自己给出的。
这种感觉,就是定在Dasein,凡是有限的东西都有定在,因为凡是有限的东西它都是limited、它是被限定的,它都会隐隐约约感觉有个他者在限定它,有一个他在,它都隐隐约约觉得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在,不是自己在,而是他在、是另外一个东西在
它就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另外一个东西存在的证明
它就永远会觉得always feel like that
它永远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在反过来证明有一个他者存在
然后他者存在又反过来又证明有自己存在
就会陷入无限的重复,我存在是因为有个东西设立,那那个东西存在,那个东西为什么会存在?因为我存在我反过来又把握到我存在......
这样无限的循环
这种循环在黑格尔看来是一种恶的无限
因为没有回返到自身,这种是否定性的无限
这种回返运动在谢林那边,这一回返运动被看成单纯返回运动
但是黑格尔那边,它被看成是一种震荡运动,一个毫无意义的震荡运动。
但是在谢林这边,它被看成是一种想要获得同一的一个……
就是谢林对恶的无限,实际上把它说成是一种自由、应然的、应当的、理想化、理念性的自由;
但是黑格尔把它说成是一种匮乏,是一种虚无主义的自由、空淡的自由、没卵用的。
黑格尔说哲学一定要关心具体现实的东西。
而谢林:我哲学是要把它做成具体现实的、历史演化环节,但是这些历史演化环节本身都是伟大的同一过程的中间项而已。
那么这个东西被克服就通过自为存在,就是为自身存在Fürsichsein
自在和他在是一码事,此在和彼在是一码事
为什么只有此在,没有彼在?为什么只大家只讨论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对立,也不讨论自在存在和他在对立?
——因为它们是一码事,它们都是恶的无限!
它们都是无力去设定它自己,无力察觉到自己设定它自己,无力把握到这种被设定状态是自己在设定它自己,所以才会感觉到是别的东西在设定它自己。
后来才发现:我竟然有能力设定别的东西,那其实我就有能力设定我自己了
我通过这种方式能推断有别的东西,那我相对于别的东西,那我也是个别的东西
那我干脆……变成一种自为存在意味着什么?或者是为自身存在(Being-for-itself)?
意味着:我为了保持是我自己,我为了是我自己,我要主动的让我自己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是它们的其他东西,我要成为他者的他者,我要成为和他者不一样的,不同的对于其他所有的他者,我都是不一样的——那我不就是维持我自身?
所谓的维持我自身就不仅仅是之前的那种“自在”或“他在”状态下的被别人设立成一直是我自己
我要意识到:我是我自己,我要不停地要是我自己,我要不停地要是我自己,也要不停地要不同于他者。
这就是为了自身而存在(Being for self)
for self就是subjective
或者说,Being for self后面就可以理解成Being as a self intuiting自身直观
作为一个自身直观的或者self consciousness的一种存在,就是自为存在
那么黑格尔说……但是自为存在这个东西,由于它是Being for itself,又变成self intuiting仅仅是一种intuiting,所以它又会变成虚的东西,这种自为存在又会仅仅变成同一性
那么这是我们下面一讲的东西
自为存在它也会有问题
它就说你要和其它所有东西都不同,然后要作为他者的他者,要作为自己
但是问题是,这个东西太难了
你要外面有1000种东西,我要和其它外面1000种都不一样,我要成为那1001种,太难了,不能,我直接一点,我直接就是我自己就好了,那么强行的去拟制一个抽象的只是我自己、仅仅是我自己
这个东西会变成很虚的一个东西,就只剩下一个同一性,只剩下很identity、非常虚诞的一个同一性。
自为存在其实就是相当于infinite tendency being identical with itself
这就是自身意识,它有一个或者自身...谢林的自身有一个无限的一种倾向,要去和它自己同一,就是自为存在
但这个也是个虚的东西
这个虚的东西会跳到后面一个,跳到另外一个虚的东西、跳到量上面去。
那么它在目的论上对立其实很好理解
目的论上对立:左边是自在·他在vs右边是一个恶的无限
你可以定在自在和他在的这种对抗当中,但是另外一方面又会有个恶的无限让你无限摆荡,它是不安的,定在实际上是不安的,定在一定会走到后面。
定在相对于变易,它是较安宁的,但是它还是不安的。
这种不安就会产生恶的无限
就会产生康德、费希特那种要伦理上要追求无限怎么样?就趋近一个无限,追求彼岸,就是把此岸抵达到极点,就是重复无聊的循环一个伦理实践过程。
我们就说接近无限的善
那么这个无限就不是一个真的无限,是个假的无限,这个无限无非就是他的有限的伦理实践模式的重复而已,甚至所谓道德纯粹律令、绝对律令重复玩这个游戏,那个无限在黑格尔看来是假的无限。
所以会有一种假无限,它的安定性一是在于无限本身是是匮乏的、是很无聊的、是空淡的,它安定性不在于说它已经真的克服了它内在的矛盾,真的安定下来
没有真正安定下来,而只在于它的那种震荡运动是很无聊的。
然后在认识论上:
这个1就相当于规定性,就是规定性、纯质,纯粹的质,你体验到的纯粹的质、体验到纯粹属性,事物的就是颜色,某个颜色,就是纯的颜色,它没有发生分裂
纯质就是质的限度
质的限度就等于1,那么这个1就来自于(认识论)我甚至可以说
在认识论上这个定在实际上就是质的限度the limit或者是limitation
就质的度,应该翻译成the qualitative measure
它是个质性的一个度
这个超出它就没有,有的话它就是有这么一个定在
认识论上就是1,你体验就体验到,没体验到就没体验到,吃到这个甜味就是有这个甜味,没吃到这个甜味,就没吃到这个甜味...
被设定就被设定,它就是1/0只有这两种情况
本体论上也是1
归根结底本体论上这个1是什么?它还是逻辑、还是确定determinacy,就是确定性,它就是纯的确定性
本体论上就是determinacy
它是determined by what?其实determined by itself
但是它这个时候没有察觉到自己是determined by itself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回过头的时候determined by无限infinite
它还觉得自己是determined by the infinite
这本体论,它觉得自己它会有这种规定是被一个无限的神所设定的
它虽然没有意识到它自己就是那种无限的神、神圣的divine意识
它没有意识到自己
它本体上还是这个1,没有一个对立,至高位面还是一样,是逻辑的位面logic或者说完满的、本质的位面
好了,就讲到这边,这么一个定在
前面怎么来的?其实谢林讲的更清楚,《小逻辑》里面没有讲的特别清楚
为什么就会都定在?他只是略摸概括一笔,就是说一个不安的一定要走向安宁的
实际上是实现一个均衡
谢林《先验观念论体系》说更清楚
这两种运动,出去和回来运动达成一个均衡点,这么一个均衡的点就会是这个定在
它会形成一个均衡的点
就给出去,但是这个东西就是suspended,我甚至可以用另外一个词 suspended
Suspended activity,它是被限定了的活动性,suspended activity,but it's still activity,it hasn't found itself as activity.
这个东西,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sensation感觉感官确定性
《精神现象学》就是说感性确定性
但是在这里它只是一个定在suspended activity
它为什么会被suspended的?因为两种力量实现了某种均衡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你可以去看我讲的《先验观念论》里面的
其实这个东西对应就是《先验观念论》的对于感觉的演绎、先验演绎
好吧
那就讲到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