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7):“关于图《6》-5中系统稳定后关于能量的受力分析”

2022-07-10 11:25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原本在我的文章撰写计划中并无本文,继上篇文章之后我原本打算讨论细微的额外能量使得第1层源质的偏移以及源质能量场的动态改变引发的自旋现象,但我发现如果跳过对于能量的受力分析直接对自旋现象进行描述会为我的文章带来许多难以理解的部分,因此我最终决定先暂时跳过“自旋”并将一篇已经被我命名为了“自旋(上)”的已发布的文章删除,进而优先讨论在图《6》-5中系统稳定后关于能量的受力分析。

在本文的内容正式开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在上一篇文章《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6):“源质与能量相对稳定的结合”》中刚好足够包覆源质的能量在包覆源质后形成的稳定的源质能量系统——图《6》-5:

《6》-5

在图《6》-5中让我们重点观察第1层源质,及将其包覆的那层能量A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对于第1层源质而言,由于其受个方向上的所有源质对其释放的源质引力必有反方向上等量源质对其释放总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源质引力并使前者释放的源质引力被后者释放的源质引力所抵消,同时由于能量A均匀地覆盖于源质表面并均匀等量地阻挡从各个方向向该源质投来的源质引力,因此第1层源质得以在图片中心处稳定。

接下来让我们来对覆盖第1层源质的能量A来进行分析,虽然第1层源质本身的确达成了受力平衡并维持住了稳定的状态,但如果对包覆第1层源质的能量A覆盖于源质表面上的任意一点进行受力分析就会发现该点的能量具有受力不平衡的趋势,具体情况如下图《7》-1:

《7》-1

在图《7》-1中第1、2、3层及未在图中标明的源质以及能量A的分布均与图《6》-5中的源质以及能量分布完全相同,出现与图《7》-1的黄色线是一条穿过实际形状大小可被视为质点的第1层源质的直线,而图中蓝色的点(以下简称蓝点)则是覆盖第1层源质的能量A处于黄色线上与第1层源质相邻不重合的一点,该点上含有能量A覆盖第1层源质的一小部分能量。

现在我们对覆盖第1层源质的能量A中的任意一点的标准模板——蓝点进行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由图轻易的得知由于源质在形状大小上被视为一个点,而蓝点同样是一个点,所以我们可以近似地将蓝点视为与第1层源质重合也即处于模型中心的位置(虽然理论上蓝点位置近乎与和第1层源质重合无异,但实际上它的位置仍处于与第1层源质相邻不重合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黄线以外的源质的源质引力都将互相抵消而暂时地不将它们列入讨论,而在此情况下处于黄线上蓝点左侧的所有源质对蓝点上的能量产生一个有使得蓝点能量产生向左移动的倾向的源质引力源质引力合力(以下简称左合力),同时黄线上蓝点右侧包括第1层源质在内的所有源质对蓝点上的能量产生一个有使得蓝点能量产生向右移动的倾向的源质引力源质引力合力(现将除第1层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外的其他右侧源质释放的源质引力的合力称为右合力),左合力与右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只有这两股合力作用于蓝点能量时蓝点能量因受力平衡而达成稳定,但事实上在该系统中却存在两个打破受力平衡的因素,一个是由第1层源质本身所释放的源质引力另一个则是倚靠自身削弱源质引力的能力将构成右合力的所有源质引力分力统统削弱了一次的位于黄线上源质右侧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将被以红色点标出如下图《7》-2:

《7》-2

在图《7》-2中红色的点(以下简称红点)是覆盖第1层源质的能量A处于黄色线上与第1层源质相邻不重合的一点,该点上含有能量A覆盖第1层源质的一小部分能量且与蓝点关于第1层源质中心对称因此右合力在被施加于蓝点前都将经过红点且被削弱一次,因此被施加于蓝点的经削弱后的右合力将显著小于左合力,仅以右合力与左合力的合力而言处于蓝点的能量将有被大小更大的左合力所吸引进而有被剥离第1层源质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右合力经过削弱显著小于左合力,但第1层源质自身针对蓝点能量释放的源质引力同样向右将弥补部分被削弱的右合力。但这里必须一提的是因为右合力实际上是位于蓝点右侧的无限个源质提供的源质引力的合力,因此力的总大小趋于无限,被红点削弱这部分右合力的大小也趋于无限,所以由单一源质第1层源质提供的源质引力对于这部分被削弱的右合力的弥补相当于杯水车薪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我已经解释了蓝点有被剥离第一层源质的趋势,但在前文中我仍称系统将维持稳定,原因如下:

现假定处于蓝点的能量确实受合力影响发生了偏移,如下图《7》-3:

《7》-3

在对图《7》-3中的蓝点进行受力分析后我们可以发现原本在图《7》-2的情况中因为蓝点能量处于模型中心故而各自施加的力互相抵消的源质在图《7》-3中因蓝点能量移动后那些黄线以外源质的力平衡将被打破,以垂直于黄线的紫色线为分割,处于紫色线左侧除黄线上的源质以外的所有源质对于蓝点能量施加的其使蓝点能量向左移动的源质引力分力将显著减少(各位套用三角函数自行理解),而处于紫线右侧除黄线上的源质以外的所有源质都将为蓝点能量提供一个向右移动的源质引力分力将显著增加且这些力将能够显著弥补右合力受到削弱的部分并提供一个强大的右引力,所以即使蓝点能量受合力的影响离开了第1层源质其也会因为源质引力场被重新束缚回第1层源质附近,因此我说系统平衡。

不过这里必须一提的是在上文中我有提及能量A的能量必须刚好足够覆盖第1层源质,其原因在于如果不是刚好能够覆盖第1层源质的量,在大于这个量时总会有一些能量没能直接接触第1层源质,而是处在能够接触第1层源质的能量的外围,因此这些能量将不能被视为处于与第1层源质重合的能够使得各方向上施力平衡的位置进而出现确实被从第1层源质上剥离或是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可能。

下篇文章我琢磨琢磨,因为总感觉想讲什么先得讲一堆前置概念,所以我的讨论计划已经乱了,下篇我看讲什么合适讲什么吧。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7):“关于图《6》-5中系统稳定后关于能量的受力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