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考古,8年前的人们是如何吸猫的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云吸熊猫已经是一件
再日常不过的事情
微博超话聚会讨论
微信公众号蹲点赏图
刷不完的短视频
停不下的直播间
……
一键吸熊猫,已是常态
但你可知道
在新媒体发展
还并未如此成熟的那些年
第一批吸猫的人们有多么不容易

上周腾讯发文
纪念微信公众号十周年
不由感叹时光匆匆
今天,我们也来“考古”一番
看看八年前的人们
是怎么吸猫和吸动物的?


或许很多年前
我们自己都未料想到
我们有一天会着迷于
一部以大熊猫为主角的电影
在影像的世界里
与它们一起成长
或感动、或欣慰
心动就在不经意间悄悄到来

2006年
我们策划了这部电影
《大熊猫的生活》
以生活在日本和
歌山的“浜家族”成员
即将踏上回国之旅为契机
围绕着大熊猫“隆浜”和“秋浜”
这对双胞胎兄弟
讲述了大熊猫四季的生活和故事
这部首次讲述
大熊猫“浜家族”的电影
让我们对大熊猫的
家族情感故事
有了灵感和想法




就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那一年
我们认识了一只特别的熊猫出生
一只初生体重
仅有51克的熊猫幼仔
来到这个世界
妈妈迫于生存的本能放弃了他
但饲养员的坚持让他重获新生
这就有了后来《熊猫51的故事》




《熊猫51》是我们参与制作的
第二部大熊猫电影
配合影片
我们还发行了写真集和图书



我们用弱小生命的故事
讲述坚持、勇气
和乐观的生命意义

“毒舌电影”曾经
也特别推荐过这部纪录片
说“这可是刷1000部片
都难得一遇的萌物啊”
足以看出多么心动和喜爱
那时的许多人们
因为电影入了熊猫的坑

传统而美好的吸猫
自然是饱览一本精美的熊猫书册
看着熊猫的美图
连油墨都仿佛散发着香味
这恐怕是最早的集图“狂魔”吧
2010年,我们面向海外观众
策划了一本写真集
《圆滚滚的大熊猫》

收录了当时生活在
成都熊猫基地的
熊猫宝宝们的众多精彩瞬间

那时,国内还未掀起“熊猫热潮”
但海外的友人
对熊猫的喜爱却从未减退
他们热衷于拥有每一张
大熊猫们的惬意和萌态
丝毫不输今日
坚持每天“索要封面”的粉丝群众
无独有偶
2012年
美国和英国的两位动物热爱者
因为对动物炙热的爱
他们创建了网站ZooBorns.com
专门收集全球各地的动物萌照
也推出了一本画册
《看到你 世界都温暖了》(Zooborns)

来自世界各地
动物园的动物宝宝照片
并配上了
他们的个体信息、科普知识



无论熊猫还是动物
当和“宝宝”联系在一起
没有人能抵抗
即使在人人可以
即时享受和分享的时代
图册的精美留存
依然是心动的必备收藏

八年前的日子
还不是
一个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
更不要说慢直播的概念
2014年
我们开始了
“麝香小鸽”带你看大熊猫的
熊猫慢直播
人们发现
原来吸猫还有这样的姿势

我们第一场慢直播陪伴着
熊猫妈妈的生产
就用24小时不停机的时长
打出了熊猫圈的首例

人们发现这样不仅可以吸猫
还可以观察大熊猫的
日常点滴和行为性格
收获治愈,感受成长
也是因为这样
才有了后来八年
每周六的准时直播相遇

现如今,云吸猫已不再是神话
各处都能见到熊猫的萌趣
但回顾八年前
才发现原来心动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些年和pia一起
蹲点吸猫的朋友们
你们的吸猫故事和心动瞬间
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B站|抖音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
微信视频号|小红书
商务合作:pandapia@sina.com

本账号的原创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产品形象等),著作权均归品牌“pandapia熊猫乌托邦”所有,仅供阅读传播,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其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