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合成歌声调教经验总结(九)示例分析(一)

2020-09-01 23:21 作者:十亿光年0707  | 我要投稿


    本次就此(未获奖参赛)作品进行分析,一家之间,难免疏漏,欢迎交流指正。

    本曲感情基调偏悲伤,节奏舒缓,故全局降低张力(-0.1)。低张力下气声凸显,有时会造成声音模糊浑浊,故全局降低气声(-0.3)。

    

开头音音头下拉,张力由弱渐强;“里”与“间”成三度,可造成一定的“音头下拉”效果,故拉低张力软化过渡。对“看”使用“双重倚音式波音”,由于发音短促,可能造成较强的活泼感与全曲感情基调不符,故局部降低张力软化,最后的“字”字使用复倚音处理方式相同。对长音“文”“字”以及部分合适的字拉低开头张力而保持结尾张力不变,营造渐强效果。结尾音尾上拉,幅度轻微。
“溢满”八度大跳,降低张力配合倚音软化。也可将前一音符末尾断开,但因曲速较慢且降低张力效果足够理想而未使用。其余技法同上。
音头上拉,配合小幅度张力提升和颤音,体现哭腔
复倚音配合较高张力,增强色彩/表现力
用张力粗调情感流动,发声配合颤音,体现“声音颤抖”的悲伤感(音头上拉一般用于张力相对较高处,此处使用效果不佳)

    以上所示“发声”调整,除配合颤音以外,均为“波形整形”,即当默认波形有明显突变,以致听觉上感到突兀时,可使用“发声”(或响度)参数对波形进行修整,使其过渡平滑。

合成歌声调教经验总结(九)示例分析(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