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在家早教:你必须了解的,孩子被吼后的3个心理变化
2019年,有一份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全国超过89%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采取吼叫的方式。并且,年龄越低的家长越爱吼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么高比例的家长用“吼叫”的方式教育孩子呢?因为:“吼”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曾经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当然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架不住效果好啊。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只要大吼一声,孩子就会立马安静下来,沉默不说话,教育效果杠杠的省事!但,你知道孩子被吼的时候,为什么不说话吗?

第一,害怕
我们觉得“吼”有用,是因为能最快速度的“震慑”孩子。而所谓的被“震慑”住,其实是孩子害怕。在大人的高分贝吼骂下,孩子不敢说话、不敢哭泣、不敢动、不敢表达情绪……因为,在这个情况下,任何的话语、动作、甚至是表情,都只会招来父母更大分贝的吼骂和更严厉的批评。
他害怕,所以他才不敢说话。
第二,逃避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会发现,我们在吼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低头,或者不断地回头。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这个表现,就会更生气,觉得孩子没有认真听,其实在心理学上,这是孩子在“逃避”的下意识反应。他们想逃避父母狰狞的样子,想逃避父母刺耳的声音,想逃避当下的冲突。而这样的逃避,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几乎是毁灭式的打击。
第三,麻木
很多喜欢吼孩子的家长,一定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开始吼一两句就有效果了。但慢慢地,必须要音量越来越高,吼得越来越多,才能起到作用。其实这个父母逐渐“加吼”的过程,也是孩子逐渐麻木的过程。他已经习惯了,习惯被吼、习惯父母对自己的不耐心、习惯父母不肯重视孩子的感受、习惯父母对自己的粗暴。
看到这里,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觉得于心不忍,想要“不吼不叫”就能教育好孩子,那么不妨加入小步在家早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