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生家庭、限制性、显化、无条件的爱

2022-12-08 18:29 作者:一栽333  | 我要投稿

“你必须要满足我的需求,你才可能得到奖励(幸福、快乐)”

这是过去我从父母身上所“种”下的关于爱的模式。

 我们从诞生以来,首先学到关于“爱”的体验,便是和父母相处开始,父母和我的互动形成了对爱的最基础的理解。很遗憾,


我从小所学到的都是:

“你还不够好,你必须再好一点才可得到奖励,你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才爱你。你必须成绩优秀我们才会对你笑脸以待”

 

在这样的“我必须完成什么才能得到什么”的养成模式下:

 

我学会了用“乖巧、好成绩、否定自己的真实想法(放弃爱好)”来“取悦”父母,从而让我感到快乐。我形成 “爱是不稳定的,不安全的,爱是有条件的,哪怕是父母也可能会在下一刻抛弃我,只要我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的认知。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经历过被抛弃,很多次被抛弃(丢在大马路不管我的抛弃我也体验过),哭泣,吵闹,完全无法得到外界的怜爱。甚至这会加剧我的被抛弃,然后必须由我来妥协(认错)。由此我更进一步加深“我的生活并不安全,我可以低自尊去讨好、我需要外界的认可,我才安全、只要不被抛弃,我可以乖乖的”

 

我的父辈还以此为玩笑和谈资,哪怕我已经是这个年纪了,还会在别人面前说出我当时被抛弃的经历,我的模样是多么的可怜和可笑,津津乐道,反复把玩。

 

由此,基于以上体验,我在年少时期便种下了“我是会被抛弃的,我是必须拿自尊讨好别人的,我不会被人坚定的选择,我不可能无条件的感受被爱,我认为自己要得到爱,必须要建立在满足别人的条件下,”的认知系统。

 

我在年少时一直想要逃离他们,想要躲避他们,恐惧他们,同样厌弃他们。

我哪里是想逃离他们呢?我想逃离的是“不被爱”的体验,“不被爱,或者必须有条件的爱”彻底一次一次否定了我本身存在的价值感,

 

再多看一眼上面的文字,看着文字凄惨,过去也确实并不美妙。

 

不过,最好最庆幸的是都过去了,老实说,上文的一切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真的已经恍若隔世了。

最庆幸的还是一开始接触鲜花,我首先了解的概念便是

【Sammy Ingram搬运】克服显化中的受害者心理 


当我开始去不断的重复的告诉自己:

“我不是生活的受害者,我是我人生的主导者。”

一字一字一天一天把这句话刻进我的脑子里。

“什么是受害者?我现在的想法是受害者角色吗?我这是什么情绪?当受害者有意思吗?我还想继续当受害者吗?”

我开始抽离情绪,以旁观者的角度面对事情的发展,我开始探寻他们愤怒打压等等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和表达。

 

“凡事发生必利于我”

老实说,一开始我真的是在玻璃渣里找糖吃。开玩笑,一直被伤害的人难道不是我吗?

他说了伤人的话,他又提起了让我难过的往事,面对这些玻璃渣,我却得一定笃定着“凡事发生必利于我”和“任何事情总有好的一面”去翻转这些对话,去洞察这些对话背后他真正的想法。去给自己讲很多很多道理,去给自己讲一个新故事,去彻底否定和扭转过去所建立的对这些行为的经验判断和情绪。去把玻璃渣全部变成糖

 

事情终究只是事情,事情能引发的情绪,而那些情绪不过过去没有能够解决的事情遗留下来的课题。而过去,早已是虚妄,

 

过去的”我“没办法定义现在的“我”

 

我开始不断的给自己讲一个新故事,在新故事里面,我的家人非常的尊重我,爱我,只要我再固执一点,只要我再坚定一点。只要我用词表达再美好一点,只要我频率保持在美满宁静里,我必然会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过去的被抛弃感,过去的对爱的惶恐,过去的不安全感,在一点一点从我的世界里抹除。

我早已不是那一个可以轻而易举被抛弃而束手无策的人了,我早已不是那个选择委屈自己去妥协的人了。

那些酒桌上的以我“糗事”的玩笑,我早已不是那个忍气吞声,那个漠视自己感受的人了,必要的时候,我不介意摔瓶子骂人。

 

我不怕被抛弃,由此我敢独享,也敢给予,敢温柔,也敢发脾气,我也不必做任何感到委屈的事情,我始终坚定的选择我自己。


我正在给我自己无条件的爱。我正在发现我世界的改变,我正在接受我世界的积极转变。

 

 

这是我给我自己的承诺,也是我正在践行的诺言。


原生家庭、限制性、显化、无条件的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