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坦克的近身防御系统,专门打击进入盲区的敌人

坦克虽然被称为陆战之王,但它并不是全能型的装备,尤其是缺少队友协助的时候,有经验的敌方步兵会借助坦克的盲区靠近,再投出致命的燃烧瓶或反坦克手雷,有时坦克车组即便发现敌人进入盲区也没什么有效办法驱逐。

坦克车组常用的近战自卫手段通常就这么几种,常用的是在装甲上开窗口安装机枪,或者直接使用车顶外置的机枪,这种方法要么会破坏装甲板的完整性,要么让成员探出身子置身于危险中。
榴弹发射器是另一种常用的设备,例如二战德国坦克就曾使用过一种名为Minenabwurfvorrichtung的装备,它发射改进的S地雷,弹药抛起1.5米高度后爆炸把钢珠发射出去覆盖坦克周边,这种武器反人员比较靠谱,可无法在战斗中重复装填。

1944年,德国开始给坦克安装近身防御系统(Nahverteidigungswaffe),这是一种全新的装备,专门安装在坦克、突击炮等装甲武器的顶部,它的结构其实很简单。

该系统有一个固定50°倾斜的发射管,92毫米口径,它有一个铰链式结构封闭的后膛,发射管口安装在一个旋转座上,车组可以在内部转动发射管攻击不同方向的目标。

这套系统需要配合Kampfpistole使用,这是一种单发的信号枪,德军在整个二战期间都有使用,口径26毫米,枪重1.4千克,原本发射信号弹、照明弹或烟雾弹,二战后期研制了一种名为Sprengpatrone的榴弹,可以用来杀伤人员,还有一类超口径弹药,有杀伤榴弹弹头和空心装药穿甲弹头。

因为坦克作战的特殊性,车组要对付的往往是贴近身边的敌人,前文介绍的弹药多不实用,有一种专门开发的Sprenggranatpatrone 326 Lp弹药,这是一种铝制外壳榴弹,射程在10米以内,弹道弯曲,有1秒的延迟引信,在即将落地时爆炸,爆炸后破片可以覆盖一定区域,足以杀伤躲在这一侧盲区的敌方人员。

车组可以在不露出身体的情况下从坦克内部发射弹药,车组通过潜望镜观察目标,确定目标大致方位后即可通过近身防御系统发射,车组也可以从这里发射信号弹用于联络,或者发射烟雾弹掩护自己。

这套近身防御系统最早安装在黑豹中型坦克身上,后来也被安装在突击虎、四号坦克、虎式重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等装甲武器上,鼠式坦克也打算安装。

要安装它就需要在顶部装甲开一个圆孔,有些坦克从表面上看有这套系统,里面其实没有,只是有一个圆形装甲把洞口封起来。

从作战能力上来说,这套近身防御系统并没有太大地提升坦克自卫能力,复杂的战场上车组不能时刻关注每一个方向,敌人依然有很多机会借助掩体靠近,加上反坦克火箭筒这类装备出现,步兵可以在一定距离上发起致命攻击,坦克作战最有效的贴身保护仍然是紧随的己方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