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因为恨过,所以才明白善良究竟有多么可贵

2023-01-13 23:24 作者:袁大岛  | 我要投稿


随着对世道的了解,让人坚守本心的事情越来越少,动摇本心的事情随处可见。


虽然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愿意用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做法来面对这个世道,但终究在不断的打击面前,


不怕疼的是圣人,怕疼的是凡人,


因为怕疼,所以才会想怎么做才能不疼,为了这口气而活不丢人,


而事实上,在求生这条路上的终点,殊途同归的并非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而是为了这口活下去的气,各自究竟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恨这种情绪,是一种负面情绪的终点。


如同爱一样,爱与恨的情感建立和情绪建立都要具备一个过程。


比如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起初我们厌恶那些虚伪的欢笑,觉得那些欢笑令人作呕,而后来我们选择淡漠的看待这样的现象,会把这种令人厌恶的做法理解为大势所趋,淡漠的久了,这些虚假的东西就会时不时刺激我们的神经,时刻提醒我们“你们只能接受,你们必须接受”随着这种刺激逐渐转变为一种刺痛,


深深的痛,就会引起深深的恨。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声音劝我们放下恨?但往往这种劝解的声音会引来我们更大的恨?


因为对方并不知道我们的恨意是从何而来,他们只是看到我们身上的戾气,觉得你们戾气太重,对身体啊心灵啊都不好,所以你们要放下,只有放下了,你们才能解脱。


但是,这种恨本身如何而来,为什么会恨,为什么这样的恨会让我们无法放下?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不难理解,但毫无疑问,他们并不关心这些。


如果我们观察一些舆论的风向就会发现,那些试图引导我们去做某件事,做出某种选择的声音,根本不会管我们生活的现状如何,他们只是不断的引导,不断的强调,不断的用他们自以为对的方式去让我们服从他们,甚至是屈服他们的要求和安排。


他们不懂什么叫解铃还须系铃人的道理吗?


他们懂,但是他们不在乎。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所说的事情究竟是带来赞同还是引起反感,他们只是自顾自的说,上面有要求,下面就去执行要求,许多人拿出一些看起来颇为复杂的“XX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还有人则大声呵斥我们不懂感恩,不懂奉献,这些人,这些声音的传播,其实都是在用“阴阳之谋”来为他们的小心思穿上一层透明的外衣。


他们觉得,你们看不到真相,所以我说什么,真相便是什么。


他们以为,没有人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他们说什么,所有人便该去做什么。


这种极其自负和固化的意识,让人们有了更多恨其卑鄙,恨其下作的理由,这样的恨,起初是对其不管不顾的反感,而后成了一种冷漠以对的厌恶,直到随着那些问题不断膨胀,不断碰撞我们珍视的人生时,这样的恨,


就变得特别具体,特别“透明”了:


在这种情况下,恨的不断扩大,就是一种讽刺,


是一种对善意,对良知的讽刺。




恨过的人,不会因为恨所以放弃自我,反而因为恨,他们会更好的看清自我。


恨过的人,因为知道曾经自己善良过,所以他们才会守住值得守住的东西。


如果说善良是人生之初的正面激励,


那么恨,就是人生到了一定阶段,所必须接受的“负面教育”。


这种感觉,就像是成长过后的人们,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模样。


可如果不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就不能成就现在的自己,就无法适应这个年纪,这个状态,这个地位所赋予的压力和要求。


我们只能说曾经的自己还很单纯,但不能说曾经的自己是错的:


通常,我们会把曾经的单纯理解为一种愿望。


如今,我们会把现在的改变理解为一种遗憾。




因为恨过,所以才明白善良究竟有多么可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