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鹏精读《破圈》原来人生真的有捷径,突破圈层。

夏鹏老师-《破圈》
一、序言
1.目录->复习(边读边总结,知识内化,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人生原来真的有捷径
(行不由径、效率高、向内求)
1.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不要在非战略问题上投入战略资源;
围绕战略问题上开展战术;
2.战术只是执行,战术是细节,战略是宏观;
战术是无法弥补战略失败的!
3.真正的战略问题,是你想如何活好这一生,获得你想要的成功!
4.弄清你自己适合做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生目标是什么?那你就踏上人生捷径了!(每六个月问一次记下来)
5.不断回顾,不断地再聚焦,行动力增加(行动计划);
案例一: 思维模式;
破圈就是破自己的圈(比如:认知);
6.看到缺点,应该看到缺点的反面,然后放大优点(学会优缺点分析)!读书就是积累,看到思维的盲区,挖掘深层的自我认知盲区!
7.解决焦虑的问题是向内求(而不是外物),捷径是自己定义的,确保自己的视角没有受到限制,发掘出自己错误的认知和理念,拓宽视野;
8.书是给思考方法和角度的;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
9.任何习惯的改变都是习惯地高估了短期带来的变化,而低估了其长期带来的价值;
10.通过自己的认知不断剖析、反思,并实践新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不需要去刻意获取外部的认可或盲目追逐外界定义的成功,那么你就可以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从而踏上人生的捷径,这才是认知破圈的核心价值;(一定要做自己的优缺点分析)
11.柏拉图说:“我们一直寻找的,却是原本自己早已拥有的,我们总是东张西望,唯独漏了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至今难以如愿以尝的原因!”
三、从认知菜鸟到认知高手的四个境界
1、什么是认知?
1.1.经验就是知识,也是对于过往经历的总结归纳,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沉淀;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系统;
能力是内化知识和技能;
1.2.认知定义为经过处理并内化后的知识及其应用!自我认知就是已经内化了关于自己的知识与应用!
惯性的假设模式(信念体)、惯性的情绪模式(情绪体)、惯性的经验模式(记忆体)
1.3.知识和应用的内化怎么做到呢?
四个阶段:
a.无意识无能力;(指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具备某方面的能力)
人际交往的核心能力是共情能力;
(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b.有意识无能力;(意识自己不具备某一方面能力)
能力指的是知识和技能经过内化后可以较好地使用出来的状态,如果不能自然自发地运用,那么就不能算作具备这种能力!(读书要学会迁移)
c.有意识有能力;(意识自己具备某种能力)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应用这种能力,或有意识地去分辨哪些情形下适合应用它!
d.无意识有能力;(不需要刻意去思考,能够自然而然地运用某种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会听人说某某情商很高,特别容易让人感觉到被理解。其实就是指这些人处于一种无须刻意为之就能自如地运用共情能力的状态)
1.4.工作上如果要晋升,要提升领导力!
1.5.如果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我们需要从头来一遍,把新的知识或技能从第一阶段一步一步走到最后内化阶段,这样就可以突破原有自己的认知局限,达到认知破圈甚至重塑自我认知的效果!
1.6.培养自己学习能力及终生学习能力(锻炼学习的底层能力)!(途径:比如培训班)
2.为什么有些人始终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1.“极度的诚实”:认知破圈的基本心态!
(反复失败的人总是在找外界原因)
极度诚实的两个部分(对自己诚实和对他人诚实):
1).对他人诚实:跟他人沟通时,有勇气把自己的想法在合适的条件下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有三个前提:
a.对自己诚实,才能知道自己真实情况和想法是怎样的!
b.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条件!
用亲身经历、不断尝试、培养勇气、刻意练习去总结(作者的朋友圈)!
c.知道什么是恰当的方式!
真实的反馈加速练习!
(对知识的诚实、对信息的诚实、对自己经历的诚实、对自己能力的诚实、对自己需求的诚实、对自己情绪的诚实)
亚里士多德:勇气是所有美德的前提!
2.2.对知识的诚实
2.2.1.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放下知识的傲慢)
2.2.2.追问法是一种可以帮助你放下面子的方法!
方法的核心是不断追问自己:承认自己不懂会有什么后果?(每一种后果(恐惧、不确定性)都是一种假设,需要进行验证,然后破除假设)
2.2.3.情绪的三座山峰:
a.第一座山峰:由于错误的假设而不敢表达负面的观点!
跨过第一座山峰并不难,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在对方回应之后再决定是否表达负面观点!
模板:关于xx,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怕你感觉不舒服,所以心里有点担忧!
b.第二座山峰:表达负面观点时可能表露的情绪!(惋惜地表达)
模板:你本可以这样(xx),但现实是这样(xx)!
c.第三座山峰:说出负面观点后担心对方有不好的回应!(询问对方的感受;猜测是假设,询问是验证)->(反复确认,共情的方式)
一起克服困难、面对冲突(不要有情绪残留(共情方式去掉情绪残留)),一起扛过事(反复几个回合),并取得过成功,这样拉近两个人关系!
2.3.对于信息的诚实
2.3.1.要梳理清楚自己在接受信息上的滤镜,就需要了解自己可能会忽略什么?可能过分看重什么?可能会轻视什么?
2.3.2.一方面可以阅读一些描述常见误区的书籍,
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
2.3.3.发掘自己的信息滤镜:
问题检查单;带入;
如:
a.看待事物的角度,你对哪些视角接纳度更高;
b.人们通常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容易忽略不熟悉的东西,这是一种潜在的盲区;
c.最讨厌的人说出来的话可能反而会是有用的,不时看看受不了的言论,哪些情况下是合理的,可信的,可帮助拓宽视野;
d.找到那些不感兴趣而被忽略的信息;
e.最容易被哪些人说服?对哪些人感兴趣?
f.最讨厌父母说什么?说的东西可能就是你不愿意面对的缺点和不足。
2.4.对自己的经历诚实
2.4.1自信是自我认知的协调;
2.4.2事实不是以你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你的观点是你的判断;
2.4.3对不诚实进行深刻剖析;
2.5对自己能力的诚实
2.5.1有些人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有些低估自己的能力,有些不清楚自己的能力;
2.5.2客观审查自己的各项能力,找到那些你不太愿意面对的方面,也就能发现一些底层认知盲区;
2.6对自己需求的诚实
2.6.1人际关系的变质缘于对自我需求的不诚实,表现两方面:不了解自己需求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需求但表达不出来或用其他需求来替代;
2.6.2《非暴力沟通》平衡自我需求和他人需求的过程,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人的奴隶”,认为自己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低优先级;
第二阶段:“自己的皇帝”,优先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感受和需要;
第三阶段:“平衡的生活”,对别人负责不是我们的义务,我们的义务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受,情绪管理负责,但不能通过伤害别人或牺牲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2.6.3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感受及需要,重要的是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
不要责备别人;
表明自己的真实需求;
像特种兵一样;
别人配合你不是做事的必要条件,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
做出额外的努力帮助上级解决问题;
指向问题,把自己的需求清楚表达出去;
2.6.4表达需求需要SMART原则;
2.6.5自己需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而不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2.7你以为的自我其实是被操纵的傀儡
2.7.1精读来源于提问;
2.7.2从极度诚实的角度看待我们日常的种种行为,很多人在绝对大数情况下是傀儡,并没有真正活出自我;
2.7.3受以下三方面操纵:
情绪、记忆、错误的信念;
情绪体、记忆体、信念体合称“认知限制三兄弟”
情绪体(惯性情绪模式):最容易表达什么情绪?最不擅长表达什么情绪?负面的情绪容易让人变得更加谨慎,正向情绪更容易让人麻痹大意;
不被情绪操控,需四方面提升:情绪察觉、情绪调控、情绪感知(共情能力)、情绪处理(处理他人情绪反应的技巧);
破圈法则一:摆脱你的情绪体;
呈现的自我(傀儡)->操纵层(“三体”)->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