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吗?为什么?

回答必须是“是”,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但并非到此为止。
看到这样一句“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不由得让人想到另一句经常和它一起出现的“艺术是一项感性的事业”。
我不喜欢太绝对的论断,我想这样说:“科学就其结果而言是一项理性的事业,但人们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交织着理性与感性的冲突与融洽”。
科学是什么?是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科学从不敢说自己绝对正确,对于人类而言,也许在灭亡之前都不能穷尽宇宙的真理,我们总是在不断推翻补充先前的理论,完善科学的理论结构。这一点独属于科学的特性便是科学理性的体现之一。所以我经常反感所谓“迷信科学”的言论,科学不会迷信,人才会迷信。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
对于科学事业来说,理性是第一要素,首先认清科学是理性的,科学才得以继续发展。如果能够以偏概全,那么我们可以说“科学是理性的事业”。但是矛盾的要求是对立统一,单纯的理性去描绘科学事业,我们将丧失创新的力量,科学将瘸了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