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由银魂引发的圣地巡礼——荻城游记(下)

2021-06-08 17:29 作者:舞子  | 我要投稿

藩校明伦馆

这一次,我们讲讲吉田松阴的生平和明伦馆。

之前也讲过,荻市曾经是长州藩的政治中心,这里有所谓的“官学”,也就是藩校明伦馆。

明伦馆大门

明伦馆教授的东西非常实用,包括兵法、枪术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小时候也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由于它属于官学,所以只招收有身份的学生就读,比如高级武士的孩子。顺便一提,即使同为武士,下级武士的孩子也无法入学。

有些学生一边上明伦馆,一边去吉田松阴那里听课(比如前原诚一),有些学生因为身份低微上不了明伦馆,于是也去吉田松阴那里听课(比如吉田稔磨,笑),还有些学生毕业之后跑去了松下村塾找吉田松阴听课(比如高杉晋作)。

这充分体现了吉田松阴“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通过这一点对比,我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被人尊称为大教育家了。

明伦馆的教室
墙上的挂轴

除了图中的教室之外,还有一个演练场是不开放参观的,那里就是学生们练武的地方。

现在的明伦馆已经变成了博物馆。馆里不仅展示了明治维新的时候长州藩使用的来复枪、刀剑、头盔、指挥棒(?)、弹药枪支,还有幕末专题讲述了松下村塾的学生们如何在中国鸦片战争败给英国之后深受触动,决心赴洋留学的过程。

专题教室有电影可供观看,但是只有英文字幕和日文配音,尽管如此,就算只看影像,也足以热血沸腾。

松下村塾的学生,他们有的成为了日本近代造币之父,构建了近代日本的经济体系,有的成了铁道之父,有的担任了技校校长(当时的技校很牛批的),有的投身政治(伊藤博文),制定了许多对日本有益的政策。以及,日本的近代化尝试是从长州藩的荻市开始的,用五十年就实现了近代化进程。

当时他们尝试过造船,但是资金和技术都不足,所以失败了,被称为“失败的近代化尝试”,后来他们又在炼铁、造石灰等方面努力,然后炼铁、造船、造石灰,还有一个什么不记得了,总之这四个项目最终申遗成功。

另外,松下村塾里没去留学的比如高杉晋作,亲赴上海考察中国鸦片战争战败后的现状,之后带着奇兵队把幕府按在地上摩擦。还有桂小五郎(木户孝允),这也是个奇人。之后会慢慢讲他的故居。

扯回正题,我在明伦博物馆里还看到了自然遗产专题,讲了荻独特的自然地貌,以及各种火山岩——动辄几百万年历史。还有地动仪、地球仪、体温计、导管之类的科学医学仪器。

比较离奇的是,我居然在这里看到了《解体新书》,大概这是近代医学的教科书之一???

墙上描述的解体新书

这本书讲的是日本和西方在人体结构上的理解差异,说是医书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吉田松阴人生片段

知行合一

这张图是吉田松阴博物馆前面的“劝学路”上的装饰,道路两旁的装饰上刻着不同的话语,都是吉田松阴说的。

从这些话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汉学文化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一些思想跟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有共通之处的。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我接下来提取的他几个生平片段也许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御前讲课

上篇讲过,吉田松阴是个神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和叔父学习汉学,去明伦馆学习兵法,九岁就开始在藩主面前讲课。

游学
松阴游学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英国打败,一向将中国视为大哥的日本被这个事实震惊了。

“大哥都被列强打败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疑问带着消极的情绪在全日本蔓延开去。

吉田松阴前往当时唯二开放的港口,长崎和平户,游历北九州,为了寻找对策而上下求索。

吉田松阴自警诗

士苟得正而毙,

何必明哲保身。

不能见机(?)而作,

犹当杀身成仁。

道并行而不悖,

百世以俟圣人。

拜入佐久间象山门下

佐久间象山是幕府的高官。他摒弃了当时的主流汉学,醉心于研究西洋的学问。

吉田松阴为了寻找救国的方法,拜入他的门下,正式“开眼看世界”。

偷渡事件

当时的日本闭关锁国,美国的黑船来袭,第一次叩击了日本的国门。

目睹了西洋的技术力量、向佐久间象山学习了西洋文化之后,吉田松阴迫不及待地希望进一步学习。但是当时的国策是闭关锁国,出国留学是大罪,他的愿望注定不可能通过正当手段实现。

安政元年(1854),他带着自己的学生金子重辅,半夜偷偷划着小船试图混上美国的船只,找他们的负责人阐述自己希望赴洋留学的愿望。可惜当时的负责人听不懂日语,他也不会说英语,两个人驴唇不对马嘴地说了几句之后,吉田松阴就被赶下了船,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留在小船上的财物也都不见了。(太倒霉了)

最后,比起被动被捕,吉田松阴还是选择了自首。

自首后,他被投入了传马监狱,之后又移交到野山狱。

强国的利刃就悬在头顶,腐朽的幕府却因为恐惧而选择闭上双眼,禁止国民渡洋学习,这样的行为与掩耳盗铃有何区别?

以这次偷渡失败为契机,吉田松阴的心中燃起了维新之火。

狱中也要教书育人

被投入野山狱的吉田松阴也没有闲着。他在学习之余,主动教化其他囚犯。不愧是“松阳老师”的原型,也不愧是大教育家,吉田松阴。

在狱中,他读书达四百九十二卷,大概是我一辈子的读书量(笑)。

他在狱中的教学,奠定了之后松下村塾的基础。

扩建松下村塾

后来,他的幽禁场所从野山狱换到了他叔父家。当时局势还是非常动荡,他的思想太过超前,不被幕府认同,因而日益激进。

所有人都希望他不要再出来乱跳,给幕府添堵了。

前面我们提到,荻市官方的学校明伦馆,虽然教学内容先进、设施齐全,却有很严重的门第偏见,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学阀。许多有才之人无法进入学校读书。

吉田松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之后,就将松下村塾扩建,开办学堂,不问身份高低贵贱,只要你来,我就教。

数年后,由于幕府的腐朽,一心救国的吉田松阴选择了最激进的那条路——刺杀幕府高官间部诠胜。

当时的日本,暗杀事件层出不穷。即使明眼人都知道,杀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局势变得更糟,但所有人都被历史的齿轮裹挟着,身不由己。

由于吉田松阴开办学堂,传播激进思想,再次被以“动摇人心”的罪名投入野山狱。

这一次,他没能凭借学者的身份逃过一劫。

“安政大狱”来了。

事情的起因是幕府高官阿部正弘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众所周知,在国力呈现压倒性差异的时候,“友好、亲善”这些字眼,是要反过来看的。由于一系列“友好”、“亲善”条约,还有一桥派和南纪派之间的派系斗争,日本国内的局势如同沸油,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则是向油里滴了一滴水的那个人。

为了平息党派纷争,稳定国内局势,他对尊王攘夷行动进行了残酷的铁血镇压,抓捕和处死了一大票人,史称“安政大狱”。

原本这件事跟吉田松阴没什么关系。他虽然“传播危险思想”,但顶多动动嘴皮子,人还关在荻市,怎么看也不可能掀起浪花。

但,坏就坏在他这个人性子直,主动交代了自己“暗杀间部诠胜”的计划。

我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对幕府失望了吗?是想以死明志吗?是想唤醒有志之人吗?

面见间部诠胜

计划暗杀高官是重罪,斩立决的那种。和这个罪名比起来,他的传播危险思想罪简直不值一提。

于是,吉田松阴被要求立刻押送至江户(现东京)。在押送前,他跟家人学生们吃了最后一顿饭。

离别之宴

安正六年,吉田松阴被处以死刑,享年不满三十周岁。

据行刑手回忆,“从未见过像他这样最后一刻也如此从容的人”。

行刑之日

木户孝允故居

木户孝允,桂小五郎。

《银魂》中桂小太郎的原型。

空知英秋的人设非常贴切,桂小五郎虽然剑术超群,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惜命的“胆小鬼”,经常被幕府撵着跑。但这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他明白,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

木户孝允就是这样一个“跑路的小五郎”。

木户孝允大事年表

关于逃跑的小五郎的事迹,网上能搜到一堆。

我这里就谈谈我了解的一些网上没有的趣闻。

木户孝允的趣闻

第一部分:

木户孝允在宴会上见到京都首屈一指的艺伎几松后,就对她一见钟情了。但是,当时几松有一个姘头,是个富豪。木户孝允一掷千金也没能奏效,最后还是当时他的随从——伊藤博文拔刀威胁富豪,才让他得到了几松。(这应该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黑历史了)

第二部分:

几松和新选组局长近藤勇之间也有逸闻。

以近藤为首的新选组第二次搜查长州藩名下的房屋时,几松为了躲避新选组的搜查,让木户孝允躲在了衣服箱子里,自己则装作毫不知情地弹奏着三味线。

在近藤勇即将打开衣服箱子时,几松用不逊于武士的气概hold住了场面…

第三部分:

有传言说日本第一个进行新婚蜜月旅行的是坂本龙马。但是在那之前,木户孝允和几松就已经两个人去了城崎温泉,所以也有说法日本第一对进行新婚蜜月旅行的夫妇是木户孝允和几松。


坂本龙马和阿龙、木户孝允和几松,算是那个时代的模范夫妇了。

木户孝允的故居比我能看到的高杉晋作的大很多。当我觉得奇怪,询问工作人员时,阿姨告诉我,因为在明治维新之后,高杉晋作的后人就把老宅子卖了搬去了东京,而木户孝允的后人则是将木户家的房子捐给了政府,在里面展出木户孝允的事迹,希望能对后人有所启示。

而买下高杉家的那户人家至今为止还住在里面,他们对外展出的只是一小部分罢了。这就是为什么高杉晋作是高级武士,他的家理应比藩医之子的木户孝允要大,我们看到的房屋和庭院却都很小。

顺便讲个笑话。

木户孝允的旧宅里贴了个猜谜,问,江户时期,日本男性的平均身高一米五,女性一米四五。

那么请问木户孝允有多高?

问了阿姨,她告诉我答案是一米七五。

我顺便问了一下其他的维新人物,阿姨说,久坂玄瑞一米八几,而高杉晋作——

是158。(非常精确了)

我有理由怀疑放这个猜谜牌子的人是故意跟高杉过不去哈哈哈哈哈……

言归正传,总之,感谢木户孝允的后人,让我能看到他住过的宅子原本的样子。他小时候写的书法还挂在墙上,甚至在靠庭院的一间屋子里准备了坐垫,坐在上面能透过窗户看到和当初一模一样的庭院。

静坐片刻,时光静止,就仿佛自己穿越无数时间,和他重叠一般。

十一岁时的练笔


桂是把军事、政治中最大的勇气与决意隐藏在心中的人,

而他的态度不论何时都是稳和、和煦的。

——萨道义爵士Sir Ernest Mason Satow,英国外交官

1877年,木户孝允病逝。


由银魂引发的圣地巡礼——荻城游记(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