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篮高手》简评

最近最火的一部电影,恐怕就属《灌篮高手》了。这部电影上映有十多天了,因为一些原因前两天才看。
关于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毕竟关于情节方面,有太多的剧透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口碑,也是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认为,很好,是一部佳片。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是一部孬片,完全辜负了这多年的期待。
对于这部作品,我是首先看的动画——当时每年的暑假和寒假,电视台都会放这部片子。在此之前,虽然漫画已经在同学之间流传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去看。直到到了2000年左右的时候,才在寝室内同学的招呼下,在一夜之间看完了全套的漫画。后来的一些年里,我还看了几遍动画,特别是记得大约是十年前吧,曾经出过一个修订版的动画,也是怀有热情地看完了。但是对于漫画只是简单翻了翻。所以说起来,我并非是《灌篮高手》的热情粉丝,更不是漫画版的忠实拥趸。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对于这部片子的怨念并没有那么强烈。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的,不算难看。虽然对于它的这种3渲2的风格有些不太适应。对于有些人说的,这是“宫城传”的说法,我个人觉得有些夸张了。故事固然是使用了宫城的视角,加入了很多宫城的故事,不过故事的核心还是讲述了湘北和山王的比赛,讲述了湘北是如何在逆境下成功反转获胜的故事。很多人认为,主角不是樱木和流川,显得别扭。我也是比较喜欢樱木的,但是我并不反感将宫城作为一个主角来塑造。有些人认为对于宫城的塑造和设定和原先的故事有些出入,不过我觉得,既然这是作者自己的改动,那么还是要去尊重。
说道这里,我想,一部作品时应该按照读者的喜好去讲述故事,还是按照作者的意图去讲述故事呢?另外,对于一个本就很出色的故事,一个已经受到了很多人喜欢的作品,作者可不可以去做一个更体现自己创作思想的改动——即使这种改动在喜欢它的读者看来是很差劲的?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尊重作者的意思。作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部作品,一个故事,更多地应该是体现作者的心意。我个人认为,或许一名按照受众(读者)的喜好而创作的可以被称为工匠师;而按照自己心意心思而创作的则可以被称为创艺者。
对于最后,宫城出现在美国而非是流川,我个人觉得,或许可以理解成宫城也去了美国,只是没有再现流川去美国的剧情而已。难道我们就只能认为只有流川一个人去美国吗?漫画结束的时候,流川是二年级,宫城是三年级,或许宫城是毕业后去的美国呢?
很多认不喜欢这部电影,其实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于这部作品有很大的期待——希望能弥补TV版没有告终的遗憾。他们期待的是给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一个完美的句号。然而现实确是让他们继续等待——或许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等待。
对于我来说,把这部电影当做另外一个故事,甚至是同人作品看待,都未尝不可。既然很多人可以接受一个至尊宝的孙悟空,为何不能接受这个《灌篮高手》呢?对于这部电影,我个人评分7.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