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伏威,《大唐双龙传》中主角的义父,竟是一位盗贼出身的军阀(一)

杜伏威,山东-济南人,百度百科引用文献的生卒是:584-624年。据《旧唐书》记载,其家贫、常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然被同乡年长些的辅公祏看中,常常资助,但辅公祏资助的方式也很奇特:亲戚家有羊,他偷出来赠予杜伏威。然而常在路边走、哪能不湿鞋,久而久之亲戚发觉不对、报官,杜伏威和辅公祏只好逃亡。期间,两人拉起一个草台班子、有了些人马。
简单说一下《大唐双龙传》吧,有些小伙伴是为这个点进来的。电视剧中杜伏威没有体现,小说中的杜伏威:霸气,阴沉;其最早是为了杨公宝库和主角有交集,但日久生情、渐渐有了些真父子感情。之后因李唐崛起太快、难以阻挡,把麾下人马交予主角。这一点和史书是相近的:杜伏威去长安前,把麾下人马交给王雄诞。至于武功、结局这些,就不再赘述,转会正题。
草台班子建立后,杜伏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留守在后,被推举为首领;这时候就面临两条路:自己发展,投靠成名势力。杜伏威选择投靠,大业九年(613年)投奔早已出名的王薄,在左君行麾下,因不受重用,离开。若是向北发展,孙安祖、高士达乃至罗艺,这些势力都不算小;于是南下,入江淮。期间收拢不少流寇势力,较大的有两个 :苗海潮,赵破阵。对于苗海潮,杜伏威是言语威逼、苗海潮自己认怂,于是部下归到杜伏威名下。而赵破阵,人马不算强、心思却不少,想来个鸿门宴算计杜伏威。杜伏威率十余人赴宴,辅公祏等在外接应,赵破阵大悦、以为十拿九稳,不料杜伏威勇猛异常,当场斩杀赵破阵。辅公祏等进行扫尾、劝降,这股势力也被拿下。

此时杜伏威势力算是有些雏形,自封将军,开始扩张;因毗邻江都,于是校尉(宋颢)被派来讨伐,杜伏威还是有些智计的。他先是诈败,后引诱宋颢到芦苇荡中,以火攻取胜。据《资治通鉴》记载,大业十一年(615年)李子通【长白山势力】来江淮和杜伏威汇合;期间杜伏威挑选三十精壮男子,收为养子、以王雄诞和阚陵最为突出。杜伏威大悦,或许是认为天命在我、或许是认为强强联合也不错,但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子通此时和朝廷、沈法兴都有冲突,因此可以认为是引祸江东之计。不久,李子通听从麾下建议:出手袭击杜伏威,诈称是沈法兴所为,目的自然是杜伏威的地盘。杜伏威不加防备,被击溃、重伤落马;幸得养子王雄诞把其带出,藏在芦苇荡中。屋漏前锋连阴雨:隋军来袭,领兵的是来护儿之子(来整),杜伏威麾下(西门君仪)的夫人王氏有勇武、带着杜伏威逃跑。养子(王雄诞)率兵掩护,最终得以逃脱。而李子通随后也被来整击败,李子通前往海陵,招募数万人马、自封将军。

简单分析:这场乱战,李子通获得了地盘、来整获得了军功,而杜伏威损失惨重。那么来整和李子通是有联合的吗?这一点难以证实。个人猜测是不必的,因为大军调动、影响不小;若是来整多派探马严密监视、同时做好战备,那么在杜伏威落败后、攻打李子通,是可以做到的。杜伏威地盘和人马缺失、处于势力下降趋势,而李子通获胜、处于上升期,从大局看、遏制李子通是可取的。当然由于来整的描述、史书上不多,因此不知道他驻军的多寡和势力范围;这里以来整人马在杜伏威附近为前提来推断的。若是有小伙伴们知道相关的史料,那欢迎留言分析。
军阀篇内容较多,至少需要两期。我会尽快赶稿,发布杜伏威完结篇。欢迎关注历史的小伙伴,留言反馈,点赞分享。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