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第九章
第九章:塞上吹笛淡萧然
背井离乡,谁知心中愁苦。近水楼台,莫道先能得月。
一片荒野,四处无人,杂草丛生。
沙沙声起,冷风刺骨,惹得在那白马之上的两人不禁缩了缩身子。
这两人,便是曲阿小将和昭姬。那白马,正是奔雷。当时两人与太史慈做好打算,次日便告别了太史慈,而曲阿小将便也是护着昭姬远行。
一月有半,两人终是来到了漠北。
在此之前,两人路上倒也算不得太平,先后与曹操,袁绍,公孙瓒等兵马皆有过接触,有的自是交手,而有的亦是交好。
路过曹操那边,两人也询问过郭嘉之情况,但却不想已经天人永隔。两人倒是好生缅怀了一番。
此时,两人共乘奔雷,曲阿小将依旧手握凤翎枪,身上衣物也是有所加厚。昭姬两脚跨立一侧,手中笛声正响。除此之外,奔雷马上还添两包裹,分立两侧。
曲阿小将一边架马,一边听昭姬笛声,昭姬吹的笛声他闻所未闻,不算欢快亦不算悲伤,只有一番平淡在里面。
待笛声罢了,曲阿小将也没有转头,便问道:“昭姬,为何不吹昔日曲?”
昭姬脸色稍红,转眼却又消失不见,道:“昔日之曲乃伯亮所奏,昭姬也不能只窃而奏之。”又稍作思索之状,道:“莫非将军嫌弃昭姬之曲不如伯亮那般好听?”
曲阿小将连忙摇头,道:“某虽不通音律,但昭姬之曲便是天籁。”
昭姬这才放过,奔雷前行几步,又道:“将军,伯亮那边,不知可有战火纷扰?”
“伯亮曾对某说过,他所居之地,并无战乱。”
“不知,那是怎样一番光景。”
曲阿小将亦是有所憧憬,虽然他护卫着昭姬,安然无恙来到了漠北,但期间还是刀枪剑戟,拼杀不断。
“昭姬勿怕,此处虽不是无战乱之地,但某在此,便为昭姬造一处安宁净土。”
“将军!”昭姬闻言,不禁轻声一唤。
曲阿小将亦是有所触动,昭姬这还是首次这般柔声。
转而又想起当初辞别太史慈,太史慈曾单独叫昭姬与他言语,便不由得问道:“昭姬,那日字义对你说了何事?”
昭姬心中一慌,脸色又生红润,亦是想起了太史慈之言。
“将军,你若真想知晓,便先替昭姬解一惑。”
“昭姬先说此‘惑’为何事。若是音律之事,某也是难以解答。”
“将军放心,昭姬所问之事无关音律,无关诗词歌赋,只与将军有关。”
“如此,昭姬问便是,若某答得上来,昭姬便要说说字义对昭姬所说之事。”
“那是自然。”
曲阿小将拉了拉缰绳,奔雷也慢了下来,回过头道:“那,昭姬问吧。”
昭姬也是收好了笛子,才道:“辞别伯亮那日,将军应已不受制与左慈道长,那为何欺瞒与昭姬?”
此言一出,曲阿小将顿时沉默,久久不能平静。
“将军?”
昭姬也是难以平静,她太想要心中那个答案。
“昭姬,某……”
曲阿小将挣扎良久,最终,却选择缄默不语。
“昭姬,请恕某不能解答。”
昭姬有些失落,但亦有些暗喜。曲阿小将如此,她亦是还不能说出自己之事。
“无妨,将军日后方便再为昭姬解惑就是。”
“昭姬!”曲阿小将亦有些歉意。
“将军无需在意,昭姬亦是有所隐瞒之事。”
曲阿小将心中有所轻快,但依旧不能释怀,但也不好再言语,只好道:“昭姬,那便继续赶路吧!”
昭姬应了一声,便再次跨上了奔雷马,曲阿小将亦是上马,两人皆因方才之事有些在意。
行不久,昭姬又一次将笛子吹了起来。
笛声虽起,但两人却皆感受到了一种孤寂。
昭姬吹了一半,复做沉默,终道:“将军,歇息片刻可好。”
曲阿小将没应,但手中却还是动了动缰绳,奔雷顺着缰绳停下。
昭姬先下马,从奔雷身上两个袋子中取出来了一些粗食,曲阿小将亦是从包裹中取出一个木桩,将缰绳拴了起来。
做完这些,再看昭姬那边,便已经将一块粗布铺好,并将先前取出的粗食以及另拿出的水放在上面。
曲阿小将过去坐在了粗布上,昭姬双手拿起食物,递给曲阿小将:“将军请!”
曲阿小将接过,昭姬才重新拿了一块,吃了起来。
吃了些食物,又吃了些水。仿佛方才之尴尬不复存在。
“昭姬!/将军!”两人同时唤了出来,一时惊叹无言。
“昭姬先言!”
曲阿小将先回神过来,道了一声。
昭姬自知曲阿小将处处忍让与她,便先道:“将军,昭姬方才想了良久,昭姬一直唤将军难免有些不妥。”
“某自小便不知父母何人,昭姬无需在意。”曲阿小将自是听出了昭姬的关心,但却不想昭姬为难。
“将军,昭姬自是知晓这些,但若将军愿意,昭姬便为将军起名可好?”
“昭姬便为将军起名可好?”一句话语,直击人心,曲阿小将第一次觉得昭姬说话竟然这般温暖。
“如此,某便托付昭姬了!”
“将军!”昭姬万分惊喜,思索着方才想好的欲唤曲阿小将的名字,确认再三,终是开口:
“将军护佑相伴,解我心中点点愁,昭姬便以‘伴’取音,但念及‘伴’无姓氏,便取‘班’为姓可好?”
曲阿小将闻言,连忙站了起来,抱拳在手,道:“昭姬待某如此,某却不知如何回报。”
昭姬见他如此,笑了笑道:“将军何须如此,将军救昭姬多次,昭姬如何感激都不为过。”
言罢,将曲阿小将扶起,又与他开口之前道:“将军神武,战乱之中却使昭姬心安,将军便以‘晏’为名!如此,昭姬以‘班晏’唤将军,再以‘仁平’作字,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昭姬,某...”曲阿小将万分欣喜,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班仁平,汝如此默然不语,可是对昭姬所想之名有何不满?”
昭姬佯怒道,班晏(后文都如此称呼)连忙道:“不敢不敢,昭姬为某取名,某怎会不满,某...晏,谢昭姬赐名。”
见班晏如此,昭姬又微微一笑,道:“如此,那昭姬余生安危便再次交而付之!”
“晏,定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