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实如此,人民群众何以找到“真正”的新闻?【新闻三部曲01】by铲子

2023-02-19 10:05 作者: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  | 我要投稿

【人民群众们该如何找到“真正”的新闻?_新闻三部曲01】

▲微博、抖音、B站、知乎等绝大多数的中文互联网平台都有了自己的热搜与推送系统,对于绝大多数不掌握主动获取信息的人来说,直接浏览各个平台的热搜或者被动接受推送是综合成本最低的方法了。

▲然而由于获取利润的需要,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平台都会在热搜与推送中参杂大量的无效信息;这进一步加大了普通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新闻信息的难度。

而我们又如何从互联网获取真实而有效的新闻?“真实有效的新闻”中有三个关键词:真实、有效、新闻。

▲要想找到所谓真实有效的新闻我们要清楚什么是新闻。在这个时代有相当多并不是新闻的新闻喜欢伪装成新闻制造流量。

▲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01:12


这些新闻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是对于超出一部分普通人认知但常规消息的报道。第一则新闻属于常规的气象现象,在中国960万平方km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存在大量类似的现象,这是中国气象的常态;而第二则新闻也是常态,中国14亿人口,自然有绝对数量的女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这些女性也必然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这是中国社会的常态。

▲第三则“新闻”看似是国际热点,但对于稍微了解英国政治文化的人来说,英国议员的辩论看起来比较热闹,也是英国政治的常态,只是和中国的有所差别而已。

▲当然这些例子以目前中国的义务教育水平来说,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清楚的,在评论区和弹幕区也会看到很多人批评这些无良媒体。但如果超纲了呢?

比如前段时间的『专家铺地毯下玉米地事件』大家还有没有印象。该事件称为热点的源头是“梨视频”在没有查证的情况下对猫头鹰视频的报道进行了转载。

▲梨视频是与学习强国有正能量传播战略合作,且在微博平台坐拥千万粉丝的大型媒体,而后者是属于网易新闻旗下的小众媒体。现在真相已水落石出,作为万恶之源的两家媒体都已经删除了自己的报道。不过仍然有一些不仅无良还没头脑的媒体直接转载了他们的视频,还并没有删除。

▲这些没有删视频的憨憨媒体在评论区也保留了当时网民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批评专家不接地气,基本都是负面的),和现在的评论区对比非常明显(批评无良媒体)。幸好我们这个社会还是存在相当数量的媒体人与媒体的。

▲包括央视农业在内的众多媒体都进行了跟进报道。简单点来说这件事就是当时恰逢雨天,土地泥泞,主办方为了专家的安全选择了铺便宜的土工布进行活动。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目前农业研究领域相关的宣传不够,以及相关从业者数量较少,民众对其了解相对不足。无良媒体工作者就利用了目前舆论场对于部分专家脱离群众不满,人为制造了一个舆论热点。这是农业研究领域的常态,不能被当成热点。

所以我们要了解新闻的定义,知道什么是新闻。但是关于新闻的定义,国内外少说也有数百种。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要排除掉那些常态新闻,常态新闻就是把世界的常态当做新闻来进行报道。

▲按常理来说一个社会越是发达,社会结构就越是复杂,社会分工就越是细化;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及其社会经验的差距就会越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必然加深,人类反而越难提升社会的复杂性进而提升社会的发达程度。对于这样的情况,现代国家的处理方式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其次就是发展科普事业

▲在原始时代社会分工层次极低,因而就不存在义务教育和知识科普。

▲对于新中国情况就完全不同。在进京赶考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明确,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变成工业国就会有正式的的社会关系和问题,要想在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就必然要有普遍的义务教育和高水平的科普作为支撑。

▲在《共同纲领》中,科普就被新中国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年龄超过新中国本身。新中国前30年培养的人才:


06:02


新中国前30年十万个为什么和三大神书更是世界科普史上的奇迹。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不仅建立了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版了大量科普书籍;2002年更是颁布了迄今为止世界唯一的科普法。这些都为我国凝聚社会共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对于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

总而言之,基于目前这样的一个改变的社会现实,我们普通人人要主动构建社会模型,对于中国的基本数据有大致的了解。

比如有些人空谈疫情,但说不出中国人均床位是多少,人均医生又是多少,接种疫苗的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少,甚至连大致的数额都说不清。就这?我们怎么能指望互联网上的讨论是切实而有效的呢?

有些人空谈经济,但说不出中国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的GDP差距,说不出中央的转移支付比例,说不出中国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就这?我们怎么能相信这些人提出的方案是具有可行性的呢?

▲有些人天天在贴吧炒作性别对立问题的帖子,但他们连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都不知道,对于新中国初期在男女平权上的努力一概不知。就这?怎么指望他们能推动性别问题的解决?

综上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摆烂是找不到真正的新闻的。唯有努力学习,构建自己的一套社会模型,用这一套社会模型将冗杂的信息进行过滤我们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国际歌主歌最后一句话:『我们要做全天下的主人,主人不是客人,我们必然要知道柴米油盐的价格,这样才能保证家里收支平衡。主人不是小孩,我们必然要搞清楚家中的矛盾,这样才能协调好家里的各种问题。主人不是外人,我们首先要操心的必然是自己的事,家里的问题更不能首先从外面找原因。主人更只有把家里的账理清楚的情况下才能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突发情况,面对突发情况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当然新闻不仅是其是否为常态新闻的问题,新闻本身是否真实,是否有价值同样影响着我们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是否能真正找到我们需要的新闻。常态新闻最容易通过封面与标题进行判断,这也是我们普通人最能做出改变的层面。

完……

现实如此,人民群众何以找到“真正”的新闻?【新闻三部曲01】by铲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