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习重点】史料解析(摘自百度文库)

2023-03-03 20:25 作者:大家别吵啦  | 我要投稿

《汉书.食货志》

汉书·食货志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 十志中的一篇。按“食”,“货”分上下两部分对西汉王朝约230年间 (包括王莽篡汉时期) 的农业经济情况和财政货币状况予以概括论述。卷上论农业经济,引征古籍资料描述井田制度各个方面的状况,称赞其为“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的最佳模式,以春秋战国至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为反常;认为商业、赋税、贪污、奢侈及战争同属造成社会贫富悬殊和农民贫困的原因,对商业的畸形发展甚为反感。

卷下除引述《史记·平准书》 的有关内容,还增加了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桑弘羊被刑杀及宣、元、成、哀、平诸帝至王莽灭亡近百年的重要经济事件。重点阐述周秦至王莽改制货币制度的变化情况,对西汉财政状况的主要方面也略予叙述。主张国家垄断货币铸造权,掌握货币的发行流通,以使“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指出不仅要考察财经 (货币) 政策是否得当“制中”,且须考察执行政策的人的因素,认为“吏良而令行”。

《魏书.释老志》

魏书》最末一篇书·释老志》是中国最早关于佛教历史和思想的全面记载。它的史料价值表现在:它所记载的元魏僧官制度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制度的重要性;它是北魏政治与佛教微妙关系的重要资料来源; 它所记载的资料对于研究佛教寺院经济的重要性。

 

释老志〉为《魏书》最末一篇,内分述佛教与道教二家之略史。

《魏书》为二十五史(正史)中,北魏之历史书。正史皆为纪传体,《魏书》亦然。内分帝纪、列传、志三大类。‘志’含天象、地形、律历、礼、食货、刑罚、灵征、官氏与释老等篇。

《魏书》为正史中之首创释老志体裁者,其中所述佛教史实,在诸正史中亦最详尽、有条理。后之诸史,虽间有〈释老传〉、〈方伎传〉、〈艺术传〉等收载佛门事迹,然皆不如《魏书》之可观。

魏收字伯起,北齐时钜鹿(河北晋县)人,曾官中书令,兼著作郎。北齐文宣帝天保二年(551),奉敕撰《魏书》,乃据诸家魏史,并采辑遗事轶闻,三年后书成。原书一三0卷,今存本仅一一四卷,为刘恕、范祖禹所校补者。

《魏书》之评史态度‘党齐毁魏’,其对人物之评颇为当时人所不满,且作者生性轻薄,故其书被称为‘秽史’,盖谓该书持论不公也。唯后人颇有为该书辨诬者,《四库提要》卷四十五〈魏书〉条云︰‘盖(魏)收恃才轻薄,有惊蛱蝶之称,其德望本不足以服众;又魏齐世近,著名史籍者并有子孙,孰不欲显荣其祖父?既不能一一如志,遂哗然群起而攻。平心而论,人非南(史)董(狐),岂信其一字无私?但互考诸书,证其所著,亦未甚远于是非。秽史之称,无乃已甚之词乎?’。

〈释老志〉分述佛道二教,而以佛教为主。该文有关佛教方面,其初略述佛教大意及传入中国之简史,而主要内容则为对元魏一朝佛教之描述,故该文可视为北魏佛教史略。其中较为治史者所重者,有下列诸事︰

其一,本文对元魏僧官制度之施设始末,皆曾叙及。其文有云︰‘皇始(道武帝年号)中,赵郡有沙门法果,戒行精至。(中略)太祖闻其名,(中略)征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此实为中国僧官制度之开始。此外,文成、孝文诸帝之僧官制置,皆曾述及。而于僧籍、僧律、寺职等问题,亦偶有论列。

其二,本文于北魏诸帝对佛教之态度,叙述颇多。其中太武帝之排佛事件,为中国佛教之第一次浩劫。此事件在本文中有颇详细之记载,对助成其事之崔浩、寇谦之二人之态度,亦有描写。

其三,佛教经济问题,颇为现代佛教学术界所重视,而此文即曾提出一佛教经济史上之重要事项,即北魏僧祇户、佛图户之设置。其文云︰‘(沙门统)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高宗并许之,于是僧祇户粟及寺户遍于州镇矣。’

举此三项,可见其文之史料价值。唐·道宣《广弘明集》卷二收有此文,然有增删之痕迹,且附有道宣之评语。

《左传.宋楚泓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楚发生泓水之战,宋有以少胜多的可能,却因宋襄公空谈仁义,坐失机会,结果图霸不成,国家弄得一蹶不振。 

《史记.货殖列传》

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而言。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在内。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以锐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钱钟书在论及司马迁这篇《货殖列传》时说:“当世法国史家深非史之为‘大事记’体者,专载朝政军事,而忽诸民生日用;马迁传《游侠》已属破格,然尚以传人为主,此篇则全非‘大事记’、‘人物志’,于新史学不啻乎辟鸿蒙矣。”(《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总之,史学界公认:“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

【学习重点】史料解析(摘自百度文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