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些有空调的稀罕货

过去几年里,北京公交集团曾经不止一次说要在当年年底之前淘汰所有的非空调车。可惜直到我们步入2020年,还是有几块难啃的硬骨头……

在今天,有空调的公交车在北京早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现在的很多人已经不能想象过去大夏天坐着非空调车满头大汉的日子了。更不用说要跟他度过一整天的司机是怎么过的,甚至前置车的司机旁边还有台炙手可热的发动机,为他输出澎湃的动力和热量,这简直不是正常生活。那个时候司机中暑,晕倒之前将车停稳拯救全车乘客的新闻基本是每年夏天的定番,在赞扬司机的敬业精神的同时,多少有点辛酸。

在过去,空调车,尤其是带空调的铰接车,都是稀罕货。在北京只有快速公交线路才会全线配备铰接车。而这些装了两台空调,浑身进口技术的18米空调车,15年前的价格都超过了200万,所以你坐的都是货真价实的豪车。技术与成本的双重难题,让空调铰接车的普及面临着巨大的阻碍。直到2012年,福田BJ6180C8CTD及后续产品的出世,才让空调铰接车在普通线路上开始大范围运营。


即使是空调单机车,在2007年票价改革之前,也收着比非空调车更贵的票价。在2015年票价改革之前,北京八方达公司的空调车仍然和非空车分开定价。在今天放眼全国,也有很多城市用空调车收更高的票价。
虽然空调车的大范围普及有一定的困难,但工程师们并没有停止对装空调的尝试。在那个开着大巡就被认为是拥有极致驾驶体验的年代,北京的两家客车品牌——京华和华宇——留下了一些艰难的足迹。
本文来历数这些专门为了装空调而制造的试验车。

华宇电车 BJD-WG120C
2002年,北京电车制配厂制作了两台BJD-WG120C型无轨电车。一台装配了大冷王(Thermo King)空调,自编号为85892(后改为95588),另一台装配了开利(Carrier)空调,自编号为85893(95589)。两台车都装配了华宇的祖传电机上海ZQ-60-28/31。这两台车一直在104路(北京站西 – 五路居)运营,后来95589在115路(康家沟 – 东黄城根北口)安享晚年,而95588由于状态不佳,基本处于封存状态。
95588的大冷王空调体积非常大,辨识度很高。不过我第一次见它的时候,空调已经拆掉了。这款车在晚年运营的时候空调已经不能工作,也许是这台60kW的电机实在不够用的缘故。当然,和他一样使用这台60kW祖传电机的量产车型BJD-WG120DK,在晚年同样遭遇了空调不能用的情况。
从BJD-WG120C开始,北京公交使用的所有12米无轨电车就都是空调车了。可以说北京电车制配厂通过这款车,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积累。

BJD-WG120C 95588 封存中 空调已经拆除






京华客车 BK6180D
2004年,京华客车推出了“巡洋舰”系列的新品——BK6180D。这款车一共生产了50辆,其中49辆为普通非空车,一辆为装配空调、且变速箱不同的试验车。这辆空调车的自编号为64222,早年在337路(长椿街 – 石景山)运营,在地铁房山线开通但未接入地铁线网的时期,这辆车在临线1路(地铁新宫站 – 地铁大葆台站)运营,临线1路撤销后封存。
这辆车早期采用了全黄色的涂装,车身有火焰纹,远看以为运通公司买了铰接车,也给他弄来了个“大黄”的昵称。后来刷成了全黄涂装,再后来变成了黄蓝银配色的“财神”涂装。


京华客车 BK6181
同样是2004年,在北京快速公交开通之前,京华搞出了一款18米后置铰接车,装配了两台松芝(SONGZ)空调。直到2006年,这辆车开始在4路(靛厂新村 – 四惠站)运营。由于这辆车一开始使用了全身银灰色涂装,所以当时有人管他叫“大灰狼”。
BK6181一共只制造了这一辆。后期由于车辆故障,维修困难,不得不提前结束服役,进入封存状态。


BK6181 64353 封存中

京华客车 BK6150K
2007年,曾经是北京公交保有量最多的一款车——“小京后”横空出世。实际上“小京后”共有4个型号,是根据底盘和发动机的不同进行区分的。在其中的BK6150K上,京华也整了个活,做了一辆空调车出来。这辆车的自编号是Z40150-74128-20416589,在731路(康城南站 – 厢白旗桥)和403路(环形铁道 – 北京站东)分别度过了它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中间也曾在405路短暂的打过零工。
这辆车和BK6150K的其他样车一样,采用了和“大京后”一样的分体式前盖,且刷了个和大京后一样的黄屁股涂装。车顶上的两台空调又小又高,很容易就看到。
这辆车在731路运营的时候,我坐过几次。它的发动机噪音比其他量产车都要大,也没有小京后特色的右前轮处的高频蜂鸣声,尽管除了装了个空调以外没什么区别,但总体来讲不像是在坐小京后,而像它的涂装一样在坐大京后。
这款车的空调也是在很久以前就不工作了,实际上也是非空调的运营状态。而且按照京华命名型号的习惯,BK6150K / BK6150K1 / BK6160K / BK6160K2这四款车可能本身是想带空调的。也许是出于成本和技术的考虑,最终量产的时候都没有空调。毕竟小京后在量产的时候在车身上充满着妥协,我一直认为它是能省则省的典范。




如今空调铰接车在北京已经满地都是,非空调车也已经所剩无几。今天的美好也是由过去的这些努力探索的日子积累出来的。空调车从高贵到普及,从高成本到价格亲民,从试验车到量产,都是由工程师们一步一步做出来的。今天各个客车厂家的工程师们也在努力地折腾一些未来可能会大规模运用的新技术,这也是工业制造领域永恒不变的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