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医学:人类实现永生将面临的生理结构问题,阿尔兹海默症与记忆的压缩调节机制(5)

2022-10-23 19:22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书接前文,本文讲解阿兹海默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明人的大脑为了尽可能多的储存更多的信息以便在日后遭遇与信息描述相似的场景时使用这些信息为之后的决策进行支持,大脑选择了将个人经历拆解成不同特征然后进行储存的储存方法——由语言特征神经细胞负责对这些特征进行储存,当然地我也说明了将经历划分为特征进行储存的行为虽然会极大地压缩需要被储存的信息的大小,但这样的储存方式也将不利于大脑需要使用信息时,尤其是在一些遭遇天灾天敌诸如火山喷发、路遇猛虎等需要大脑立即做出决断时大脑调用信息的效率及大脑之后的决断速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脑创建了目录神经细胞的机制——用一些被我称为“目录神经细胞”的神经细胞以神经突触连接一些含有常用信息的语言特征神经细胞,并将目录神经细胞连接的这些语言特征神经细胞所记录的这些信息的集合体称之为“事物”,并通过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运用,使得我们可以更快地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然后在说明了记忆的建立、储存压缩机制——与语言特征神经细胞和目录神经细胞有关的内容之后,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目录神经细胞的过多创立反而会拖慢大脑在进行决策时的决策效率,并由此说明了大脑演化出的新机制——断开主观意识神经细胞与目录神经细胞的突触连接并由这种物理性的连接断开回避大脑对不常用的目录神经细胞的检索由此提高检索效率并提升人的危机反应速率,这种机制我称之为“大脑控制下的程序性遗忘”。“大脑控制下的程序性遗忘”机制的启动源于目录神经细胞的增加或其与主观意识神经细胞存在过多的突触连接而使得过多的目录神经细胞活性化。上述情况虽然可能是由“超忆症”这种异常的病症所引起,但在更多的情况中随着人的生存、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其大脑分解经历储存下的“特征”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更多的语言特征神经细胞会不可避免地被创建,而为了整合这些“特征”以备大脑决策时的不时之需,目录神经细胞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被不断创建,所以只要一个人活得足够长那么程序性遗忘机制的启动几乎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了。

我认为阿兹海默,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其实是大脑控制的程序性遗忘机制启动后的结果,并且依据阿兹海默综合征的进展,我将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开始出现反应迟缓状况。

阶段二:多梦和时常陷入回忆。

阶段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为什么我如此划分这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症状具体表现以及它们分别对应了大脑程序性遗忘机制的哪些执行步骤。

首先说说阶段一:开始出现反应迟缓——该阶段是阿兹海默综合征出现的最早的一个阶段,在人自从出生之后会在随后的时间里积累各种经验、经历,这些东西通常会按在我在前述文章中所说的那样被大脑拆分储存。我们的大脑本身具有物质实体,它就像一个中央服务器或是移动硬盘那样,其储存容量存在物理上限,我个人认为人大概在三十五岁前后所具有的经历与知识储备——它们被拆分后的特征会占用这个大脑极限储存容量的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并且在四十五岁至五十五岁之间,对于大脑储存容量极限的占用会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在这个时间点由于大脑储存了过多的信息,大脑的信息检索能力会逼近大脑的物理极限,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当人遭遇某种外界变化,需要搜寻记忆以做出决策应对外界变化时,由于需要检索的信息过多,信息检索能力逼近大脑极限,故而这段时期人将不可避免地因信息检索过慢造成最终的反应迟钝。

信息储存、信息检索能力已经逼近大脑的处理极限,故而大脑反应迟钝,这就是我如此划分阶段一的原因。

接下来说说阶段二:多梦和时常陷入回忆——该阶段是阿兹海默综合征的第二个阶段,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说明,由于迅速的即时反应能力是人生存的——尤其是从各种天灾天敌存在的环境里幸存下来所必须的一种能力,所以人的大脑会以一个非常高的优先级去保证这个能力继续存续,但是在之前的情况中我说明了,由于人年龄增长其经历和储存的特征会不可避免的增多并最终使得人的即时反应能力受到影响并表现为反应迟钝,而为了应对这方面的问题,大脑会开始以“回忆”和“梦境”的形式去检索大脑中已经保存的信息并分析判断哪些信息应该继续保留,哪些信息应该删除。这一过程就像过年前做大扫除一样,在一年的时间里家里总会不可避免的多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此时你通过扫除,在扫除的过程中再度接触、看到你在这一年中得到的东西并判断它们该留下还是扔掉,这其中接触、看到、判断该留该扔的过程就是大脑回忆和梦境做出的行为,梦境和回忆本身是对过去经历的检索、整理和分析,主观意识的主导的回忆姑且不论,梦境的检索、整理和分析通常不会上升到能在主观意识停留的程度,要是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只能说明大脑的储存容量真的快被填满,占比接近于百分之九十九左右必须启动较为强烈的程序性遗忘机制了,此时老年人才会出现频繁做梦的情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梦本身只是大脑对于信息——其储存的特征的检索、整理和分析行为,从幼到老这样的行为贯彻人的一生,所以做梦本身是很正常的情况,比如说孩子就经常做梦,这并非因为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成熟(至少不完全是)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还不全面,需要对周遭环境、一天的经历进行高强度的检索、分析,而这样的检索分析会超过人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中大脑的检索、分析强度因此梦会浮现于表观意识被人认知故而孩子多梦,较为强力的检索、整理、分析都可能在主观意识中留下梦境的印象,人老年时睡梦中大脑对信息的整理也是如此,只有在青、中年时,由于不需要高强度的检索分析也不需要高强度的信息整理,所以中青年时人才会少梦,当然如果人焦虑——或者说需要较快地拿出对于某些事件的解决方案时,此时人因为客观需要大脑也会开始高强度的信息检索分析,所以人紧张、焦虑或者非常专注的时候也可能会多梦,并可能因为这些梦得到一些非常有用的,甚至可以说是足以改变其一生的一些启示、不少诺奖也自梦中而来,这也是一些梦境的特征。

最后说说阶段三: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经历了前述两个阶段——大脑的储存容量逼近极限、反应迟钝、筛选重要信息之后,大脑会正式开始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启动强烈的程序性遗忘机制以保证大脑的记忆机制正常运转······至少我认为人的大脑的最开始的运行目标确实是这样的。

通过剔除无用信息、加快人的即时反应速率,解决反应迟钝问题——这样的策略选择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问题在于究竟哪些信息才能被称为“无用”?哪些信息在大脑的眼中会被归类为“无用”?

我们个体眼中的“无用”和大脑眼中的“无用”存在差异这才是根本问题。

写到这里,原本我准备再写点的,但是仔细看了看这篇文章我好像写了快2K5个字了,所以后面大脑眼中的无用和我们眼中无用的差异、阿兹海默的问题,阿兹海默究竟如何预防、缓解,根治需要达成的条件等等我就留到下篇文章,再之后我会说说记忆储存机制、寿命、基因还有永生方面相关的问题,那么这篇文章到此结束,就这样吧······嗯·································




医学:人类实现永生将面临的生理结构问题,阿尔兹海默症与记忆的压缩调节机制(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