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眼中的硬科幻

2023-03-13 04:16 作者:SCP191  | 我要投稿

随着《三体》,《流浪地球》这些科幻小说落地成为更大众化的影视作品,科幻文化好似挂起一阵风,在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固化下来就是一个个话题。

什么是硬科幻是其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我不是什么科幻迷,就从一个圈外人的视角来讲讲我眼中的硬科幻是什么。

我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够硬的科幻会渐渐在现实中铺设自己。从小说到广播,到漫画,到影视,到游戏,慢慢辐射到文化的各个方面。从这一点来看,《魔戒》似乎也是很硬的科幻小说,因此我们要做个补充,也不是什么新的观点,称为科幻现实主义,也就是那句话:“科幻是最大的现实主义。”

所以《魔戒》《西游记》等等就分到魔幻和奇幻冒险了。很多人,包括我之前也认为,科学元素是区分这些幻想作品的根本要素,但是当我开始试着自己写小说时,我逐渐发现,科幻,魔幻,奇幻,玄幻等等幻想类小说,如果仅以小说形式上的要素做区分,那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所谓的根本性区别,事实上也是如此,科幻并不因为题材的不同就“高人一等”。不过我仍然认为,它们被划分出来也应该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核心内容,是剥开外壳后仍有的魅力。用物理术语打个比方就是它们应该有自己的本征值。

科幻的本征值应该是什么?当我们看科幻小说时,期望得到的是什么?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框架吗,是一些奇妙绝伦又严丝合缝的点子和逻辑吗,是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吗,是科技发展下微观个人吗,是科学、哲学的讨论还是故事、幻想的享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每个人也有自己的本征向量和算子一样,有自己的喜好。

但是我既然要写小说,就应该尝试去找一个至少是我认为的最大公约数,一种普遍性,试图构造一个希尔伯特空间,囊括所有的量子态。

但是这种寻找必定失败,或者说一定会来到其反面——最普遍的东西不是具体的东西中的某个,他不会成为一个具体的东西,因此他本身就是最特殊的东西,是一个例外。就像集合不是它其中的任何一个元素,而是一个新的东西一样。

简单的道理,如果我想写一个包括所有科幻元素的小说,那么这篇小说大概率只会剩堆砌的科幻元素,而且不可能是全部。所以关键不在于先闭关修炼,花大把时间“练成神功”过后再出门闯江湖,而是直接去实战,才能知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因此,无论写小说也好,做什么事也罢,关键在于贯彻自己的有限性,并且意识到有限不意味着封闭。

回到硬科幻的话题上,够硬的科幻一定是作者完全贯彻了自己的想法或者信念,我认为这才是把科幻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正确方式,即,至少会有一个人相信它有成真的可能性,就是作者自己。因此我认为,科幻,尤其是硬科幻的本征值就是这种“相信现实的可能性”。

而当作者将他的想法贯彻到底后,就会发现普遍性其实蕴含在他自己的特殊性(有限性)中,会有口味相符的读者,会有欣赏的人,甚至也会有人愿意挖掘作品,引人思考,这就是价值的体现。

所以够硬的科幻一定会越来越全面地铺设到现实中,就像刘慈欣相信和贯彻的——好的科幻应该像是未来的纪录片,刘的科幻也真的能让人产生未来的无限遐想,同时又觉得好像真的会发生一样。

现在很多经典的科幻作品一般止步于影视作品,因此我认为赛博朋克的大火并非是一些科幻迷想的那样,是一种时代的“堕落”。科幻迷一般称主要作品是星辰大海和宏大叙事的科幻是“黄金时代”,赛博朋克则往往和这些要素对立,像是在幻想技术内卷,显得小家子气一样。

我认为,赛博朋克非常适合影视化和游戏化,题材表现上就是比“黄金时代”的星辰大海更加容易实现,所以熟悉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必然首先接触到有赛博朋克元素的作品,这就是现实主义的逻辑。科幻也不过是时代发展的一部分,如果某天人类真的到了星辰大海的时代,那么相关科幻也必定雨后春笋。所以,不应该用“黄金时代”来否定赛博朋克,而赛博朋克大热也不意味着时代就会如此发展。关键还是那句话,作为作者,至少你要相信自己的作品蕴含普遍性,而那也不过是一些自己关于时代的感悟和思考而已。

那么作为读者呢?我没有消费过太多科幻作品,基本上就是路人水准,有几个科幻作品印象深的是《三体》《云球》和一些短篇小说,《我,机器人》《第九区》《流浪地球》等一些影视作品,要是算上游戏的话可能更多一点,但是游戏的侧重不是专门讨论科幻,而更像是直接展现科幻本身,所以就先按下不表。

我接触到这些作品的路子也很简单,就是他们火了,我跟着去看而已,大概就是电视上放什么我看什么,读者一般都是”偶然接触”或者“心血来潮”。所以每一个作者都会面临刘慈欣想过的问题:作品如何与大众接轨。

我的想法还是那句话,其实是由立场决定。如果你认为至少自己也是大众的一份子,那么就作为作者的同时是第一个读者尽管写就是了。所以不要再说科幻小说是“自然科学的化身”,所以是客观中立没立场的了,文艺作品一定会至少包含作者本身的思想,科幻也不例外。

格局拉大一点,即使自然科学本身,不也是现阶段人类立场下的科学吗?只不过科学工作者和广大运用科学结论劳动的人,也在坚持着其普遍性,这是我对现实主义,和现实力量的来源的理解。

最后说点题外话,写作一定要摒弃技术决定论的思想。技术的组成要素始终是人,而非抽象的公式,是先有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考察,才会产生抽象的理论,强如爱因斯坦也要先有份清闲的工作,才能有时间去研究其他人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到自己的理论。写科幻小说也是一样的,不要去崇拜某个看上去很厉害的技术,写出技术神教来,也不要把技术视作洪水猛兽,或者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药方和机械降神。终究是以人和现实为核心,才会写出好的故事,这是我的立场,也是我眼中的硬科幻——以现实为本。





我眼中的硬科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