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61年京津曲艺界的交流演出

2022-10-09 17:00 作者:志扬小盆友  | 我要投稿

1961年正值文艺界短暂的复苏,提倡恢复传统,在这种背景下,演出活动异常活跃,京津曲艺界开展了多次的交流演出活动。搜罗了部分资料罗列一下。

1961年初,陈云同志来津视察曲艺工作,观看了多场由天津演员演出的京韵大鼓专场。此后对京韵大鼓有重要指示。

1968年3月《天津新文艺》关于本次视察的记载

一、京津联合演出的京韵大鼓传统节目专场

1961年6月中旬,京津京韵大鼓演员联合在北京演出京韵大鼓传统节目专场,共演出7场,先进行了4场内部演出,随后公演3场。主要演员有12位,其中7位来自天津,5位来自北京,她们是:小彩舞、小岚云、林红玉、良小楼、孙书筠、阎秋霞、桑红林、侯月秋、马书麟、叶德林(架冬瓜)、小映霞、新岚云。赵学义、刁丽英、刘春爱、赵桐光、白子成等学员也参加了演出。息影舞台多年的白凤鸣也登台参加了演出,在内部演出中的第一个节目——曲牌演奏中担任司鼓。

17日至18日的3场公演

二、北京曲艺团来津公演

1961年6月17日至25日,北京曲艺团来天津旅行演出,倾出全团最强大之阵容,名演员有魏喜奎、关学曾、良小楼、马书麟、架冬瓜、谭凤元、曹宝禄、王世臣、王长友、高凤山、罗荣寿、孙宝才、郭小霞、姚俊英、尹福来、孙雅君等。
他们所贴演的很多曲种是天津平时难得一见的,如滑稽大鼓、彩唱莲花落、拆唱八角鼓等,为天津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曲艺盛宴。此外,北京曲艺演员的一专多能在这次演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很多演员都是兼演多个曲种。

天津晚报上刊登的宣传文章

以下是天津日报刊登的部分节目单

17日至20日的演出
21至23日的演出
24至25日的演出

从节目单中能够发现,由于与在北京举办的京韵大鼓传统节目专场时间有重合,17日、18日未安排京韵大鼓节目,19日起才有京韵大鼓。

三、京津快板快书演员联合演出

在“二”的进行期间,于22至23日又举办了2场京津快板快书演员的联合演出,演出节目情况如下:


其中主要演员有: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高元钧、刘学智、赵那苏图;
北京曲艺团高凤山、刘司昌;
天津广播曲艺团李润杰;
天津市曲艺团王凤山、袁武华;
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胡振江;
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刘成辅。
另,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相声演员耿宝林、班德贵、赵心敏也加盟这次演出,合作演出数来宝。天津的快板书学员张志宽、常宝庆也参加了演出。

四、天津曲艺演出团来京公演

1961年8月,天津成立了天津曲艺演出团,赴北京旅行演出。这个演出团是临时性质的松散组织,以天津市曲艺团的演员为主要班底,另外吸收了区级曲艺团体的优秀演员(包括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的阎秋霞、张伯扬、周文如;红桥区曲艺团的林红玉、艳桂荣等)。来京演出了综合场和京韵大鼓专场。

以下是该团赴京演出时印制的节目单中的演出介绍。

致观众

以下是北京日报、晚报刊登的部分节目单

除学员之外的全体演员名单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剧场12日综合场
长安戏院17日综合场
大众剧场20日的京韵大鼓专场
吉祥剧院26日的京韵大鼓专场

这一系列演出从8月12日至27日,演出了非常多的场次,足迹遍布长安戏院、吉祥剧院、大众剧场(前门)、五道口俱乐部、电子影剧院(酒仙桥)等剧场。有时甚至在同一时段不同剧场同时开演出,部分演员需要赶场,可谓盛况空前。

其中20日、26日的2场京韵大鼓专场,备受瞩目。为此北京晚报专门刊登文章,大篇幅介绍这次来京献艺的几位京韵大鼓名演员——小彩舞、小岚云、林红玉、阎秋霞、桑红林。

小彩舞、小岚云、阎秋霞
林红玉、桑红林

赵学义、刁丽英作为优秀学员的代表也参加了演出。

同年,这个演出团又去东北巡演过一个时期,演出阵容与来京时有些许差别。有一张骆玉笙、小岚云、石慧儒、王毓宝、周文如、艳桂荣等与吉林省广播曲艺团演员马忠翠、花莲宝的合影,就来自于巡演期间。


这篇写的比较粗糙,是在原新浪博客的一篇博文基础上丰富形成的,资料也不甚全面,今后有机会再不断完善吧。

1961年京津曲艺界的交流演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