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与杨朱,孟子口中的凌驾儒家之上的战国两大显学,是如何消亡的

墨家是对自身要求最高的,他讲由小治而致大乘,即通过教化每个人兼爱非攻,从而达到治世的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墨家也可以说成墨“侠”;儒家道路上和墨家不同,儒家走的是对为政者进行约束和教化,让他们仁爱百姓,从而由国推动大同的道路。两家都强调道德,墨家道德的要求更高,而教化道德寻求大同的道路两家也不一,总的来说是方法论的差别。而与两家并不相同世界观的法家学派,更强调人的负面,因而强调立法,从子产铸刑书,赵鞅铸刑鼎一直到李悝变法走的都是完善法律以求治的道路,后来各国都纷纷变法,强法开始向强集权转变,一直到商鞅的商君书出炉,彻底将总基调由强调法的重要性转向强调统治者强国弱民的重要性。商鞅变法虽然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制度基础,但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几千年外儒内法的整体基调,一直到董仲舒为满足统治需要彻底改变了儒学道路,将孔孟由上而下的道德约束曲解与转变后法家加强中央集权的实际追求结合,从而诞生了对统治者加强权力却忽视道德而单纯对百姓和士人要求道德,当道德服务于中央集权而非限制中央集权后,这种道德就变质了,成为了一种非墨非儒亦非法的工具,这种扭曲的工具对思想的作用也会因为中央集权的强弱而变更。我看很多人喜欢墨家而不喜欢儒家法家,其实儒家法家和墨家只是追求大同目标的方法论的不同,后世的外儒内法更是一种四不像的工具而非两个学说本来的含义,把论语和孟子读完你再看儒家本身的追求是什么,而非单纯的去对先秦诸子捧一踩一
杨朱: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墨翟:人与人不相交,国与国不相攻,以毁天下而治天下这天下治矣。
杨朱就不说了,墨翟这明显就是现在,用核弹毁灭天下来治理天下
但那个时候人家确实有那个能力[笑哭][笑哭]
可以说墨家撑起了那个时代的科技树[笑哭][笑哭]李约瑟有本书忘了叫啥了,里面有一部分叫攻守城。墨家在里面占据了一半以上的笔墨,真的离谱。[笑哭][笑哭][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