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黑犬;再也不见,白鹰。


三浦建太郎的死讯出现在网络上,已经是五月二十日的事了。根据讣告,他在五月六日因为急性大动脉剥离去世,享年五十四岁。消息一出,他漫画的无数粉丝茶饭不思,他这位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国内大众视野里的漫画家,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连同他的名字一起走进人们视野里的,还有《剑风传奇》这部作品。
《剑风传奇》是绝大多数大陆粉丝公认的译名,这部作品在港台还有另外一个译名《烙印战士》,实际上,这部作品的英语名字是“Berserker”,是北欧传说中的狂战士。看过这部作品的人,都会觉得“狂战士”这个标题名至实归,因为这部作品里包含大量残酷而令人不适的背景刻画,还有如同砍瓜切菜,血流漂杵的战斗画面。这些特色注定了《剑风传奇》是一部所谓的“地下刊物”,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剑风传奇”四个字,映入眼帘的就是“资源”、“未删减”这些博人眼球的关键词。于是不懂这部作品的外行人,会觉得这是一部刺激感官的三俗作品。但正如《金瓶梅》一样,人们都费尽心思找那些并无价值的“删减片段”,而对于摆在自己眼前的,精髓所在的冷酷可怕的文字视而不见,或者不敢面对。
网上关于《剑风传奇》剧情的解析,对剑风传奇背景人物的解读数不胜数。凭我的能力,不能用简略的文字总结出这个故事的脉络,就如不可能三言两语说完《战争与和平》一样,况且与小说不同,漫画作品的画面语言,是不能用文字轻易代替的。以下内容都是我基于自己对《剑风传奇》的回忆,以一个爱好者身份表达的一些主观看法,如果不想被剧透,建议先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
剑风传奇到底是一个什么题材的故事。很多人说是西方魔幻。西方魔幻是什么?我并不是太清楚,但我看到很多西洋背景的日本漫画,实话实说,那些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一群日本人在一个西洋风舞台上演话剧”,就像国内如今许多都市剧,都是一群刻板印象在空洞的背景板上做拙劣的演出。而剑风传奇会给你不同于那些作品的感觉,它的基调是黑暗的,在那片大地上,宗教审判、战争、饥饿、愚昧遍地开花,生活在那个世界上的人有时候比那些畸形怪状的魔物更加让人不寒而栗。用宗教信仰掩盖自己内心恐惧的贵族小姐;为了生存不得不亲手烧死自己母亲的贵族随从,被宗教蒙蔽双眼而将无辜女孩打为巫女的无知群众。读这部作品,往往给人这样的感觉:人世间的腐坏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魔物只是扮演了一个“视万物为刍狗”的刽子手的角色。或许正是因为故事中处处充斥着这种宗教意味“末日论”的缘故,《剑风传奇》在欧美国家的人气也可称为“爆红”。
有了一个龌龊肮脏的世界,自然就要有一个“英雄”。《剑风传奇》这个故事中的英雄,是一个被称为“黑色剑士”的男人——格斯。从外表上看,格斯真的只是一个“狂战士”:身披黑色的披风,身着黑色铠甲,手持一把几乎等同于铁块的巨剑,断手的义肢是一门大炮。他是从死尸中出生的孤儿,从6岁开始就开始学习战斗,之后成为雇佣兵,成为“鹰之团”的一份子,收获了友谊和家人,实际上在此期间,格斯不知道多少次在生死线上挣扎,但饶是如此,漫画也将这段时间称为“黄金时代”。将时间线拨回故事开头,格斯已经遍体鳞伤,孤身一人,一心只有复仇,随着故事的进行,我们看到他凭借意志力一次次撑起自己濒死的身体,一次次在强大的魔物面前无能为力,他脖子上的烙印会招引怪物,他年轻时的恋人因为变故,从英姿飒爽的女战士变成一个形同痴呆的傻子。但即使他不被人理解,即使百般陷入绝望,格斯依然挥舞着剑,斩杀着那个世界的怪物。
身着白色盔甲,一头银发,面容帅气,百战百胜,深受百姓爱戴。他是这个世界的拯救者吗?不,他正是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格里菲斯,在“黄金时代”篇章中,格里菲斯就是那个传统漫画里宛如“主人公”的角色:他是“鹰之团”的团长,英姿飒爽,魅力非凡,百战百胜,功勋卓著;然而,就和所有悲剧一样,格里菲斯的人生终究发生了转折:与公主的私下恋情被恋女的国王发现,被打入地牢,等到被团员救出,他早就成了废人。在“黄金时代”的最后,他利用一个名为“霸王之卵”的魔具开启了异次元世界,任由魔物屠杀自己的团员,借此蜕变为魔王,也正是他在格斯眼前强暴了他的恋人,一手造成了格斯人生的悲剧。

在《剑风传奇》的讨论圈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格里菲斯所做的一切是否早有预谋,所有信任他的人是否都是被他利用的工具?一些人认为格里菲斯处在那样的场景中,早已陷入绝望,抱着“报复社会”的心态才意外成为了魔王。另一派则认为,格里菲斯在第二次获得肉体后,向世人隐瞒其丑陋的,魔王的身姿,试图暗杀过去的团员,采用类似“角斗场”的形式培养魔物大军,这都充分证明了,格里菲斯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个伪君子。我初读漫画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如今再思考:格里菲斯身为佣兵团团长,刻意接近王权和神权,他对公主的爱也很难看出“真心”的成分,可见其内心对于权力有一种秘不可宣的崇拜,至于他被打成废人,变成魔王,只是他撕下了伪装,套上了另一层画皮罢了。将他与格斯一作对比,更加是高下立判。
于是,漫画外的读者与漫画中的角色形成了巨大的“信息差”:漫画外的读者知道格斯的过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概况,于是明白格斯是真正的英雄,格里菲斯是伪善的;而漫画中的角色,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着,看到了格里菲斯带来的秩序与光芒(即使这背后有着更为黑暗的意图),于是他们自然选择拥戴格里菲斯,而看不见如同丧家犬的格斯。读者们很容易相信格斯及愿意相信他的人,是勇者,是烈士。但选择相信格里菲斯的人,真的都是愚蠢而缺乏良知的乌合之众吗?漫画之外的嘈杂还在继续;而漫画中的故事,随着作者的逝世,画上了句号。
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剑风传奇》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读者还是很难不去想象故事的结尾。整理各个渠道的信息,至少可以知道,三浦想写一个“HappyEnd”,但怎样才算是“好结局”呢?当作者塑造了一个及其缺乏希望,敌人及其强大的世界观后,一个带着希望,主角带着强大力量击败敌人的结局,往往会让读者产生戒断反应。不管故事的结局是好是坏,总会有读者对这样的结局不满;不管故事中的角色哪些活那些死,总会有读者觉得作者的处理“不够客观”。我的结论可能有点冒犯死者,但我还是得说:三浦的逝世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剑风传奇》,这种“成就”是很无奈的,无奈就在于,作者对于作品风评的掌控力,在这个时代,低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无论怎么说三浦的去世是西幻创作界的遗憾,是日本漫画的遗憾。其背后暴露出的漫画创作界的过劳工作等问题,到现在依然很严重,没有好转的迹象。三浦的人生经历和他作品在全球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复制的。而另一方面,读者,尤其国内读者,对漫画家的辛苦是知之甚少的。甚至有些人直接把漫画家当成“印画机器”。照道理,漫画家应该对漫画最有话语权,但现实是不可能。我们的一些读者,一方面哀叹“最近的作品越来越烂了”“是不是坏时代要来临了”;另一方面看到创作者的作品不合自己的意,就对作者施加人生攻击,就扬言看盗版维护自己的所谓“读者的权力”。这让我想到了《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王朗乘船逃难的时候,出于好心让别人上船;眼见敌人要追了上来,又急着把那些上船的人全部踢下水。
三浦既然过世,其人和其作品在未来也必定陷入他本人无法掌控的争议和解读中。某种意义上,没有结局或许是个好处,因为如今,作品以读者为生死线。而读者掌握权力,往往又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误以为只要批评作品,就能让业界变得更好。我在群里就看到有人发图“xxx,为什么死的不是谏X创”,我觉得大可不必,这只是一种情感的发泄。这既不能表现出你对剑风传奇的热爱,也不能把你厌恶的作者咒骂死,更加无法让不知情的旁观者们知道好坏作品的标准。道德的陈词滥调,大家都听腻了,那就用《剑风传奇》做个例子,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是格斯,或者再次一点,也是愿意追随格斯的“主角团”;但真的将他们放到《剑风传奇》的故事里,他们往往羡慕的是格里菲斯,自以为捍卫光明却不知被利用。
我对于《剑风传奇》的改编动画和游戏不熟悉,在这里就不怎么多谈了。如果真的对这部作品感兴趣的,建议直接读原版的黑白漫画,千万不要觉得黑白漫画读着累眼就放弃,《剑风传奇》画风的独特,非如此不能领略。至于要去哪里找漫画的资源,为什么不问问神奇的互联网呢?
公众号:书生小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