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资料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资料!
本文参考资料: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精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网课部分摘录:
提出对所有儿童都要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是()。
A.维多里诺
B.伊拉斯漠
C.拉伯雷
D.莫尔
【答案】D
【解析】十六世纪,欧洲产生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首次系统地提出每个儿童都应接受全面的教育。
在西欧各国中,最早把学校(特别是初等学校)管理权转到国家手中的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瑞士
【答案】A
【解析】在西欧各国中,最早把学校(特别是初等学校)管理权转到国家手中的是德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德意志各封建公国开始把初等学校由新教会管理改为国家管理。初等教育管理权的转移是由于各公国开始实施强迫教育。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的公国都竞相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19世纪初,一些公国(如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等)的法令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强调受教育是国民应尽的义务。
古代印度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 )。[统考2023年研]
A.创设“泥板书舍”,以“泥板书”作为主要学习材料
B.创设“犹太会堂”,以《塔木德》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C.创办“文士学校”,以培养熟练掌握书写技能的文士
D.创办“古儒学校”,以《吠陀》作为主要学习内容
【答案】D
【解析】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因此答案选D。
中世纪晚期,西欧为满足手工业者和商人阶层子弟的教育需要而创设的教育机构是( )。[统考2023年研]
A.骑士学园
B.城市学校
C.青年学校
D.实科学校
【答案】B
【解析】城市学校是指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性的学校。在罗马时代,一些城市曾建立过世俗性的城市学校。但日耳曼族侵入后,城市学校几乎消灭殆尽,幸存的也衰微不振。从11、12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西欧城市重新形成,这些城市以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为主,从事这些活动的手工业者、商人又构成了城市中的特殊阶层,也称市民阶层,他们是资产阶级的前身。新兴市民阶层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这些利益和需要反映在教育上,便是缺乏满足这种需要的学校,于是,一种新型学校形式应运而生,这就是城市学校。因此答案选B。
......

>>>本文为资料节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完整版>>>百度>>>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复制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