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之子:成长中孤独地守望爱

电影放到将近结尾的时候,帆高与日菜离别的三年在眨眼中就匆匆而过。故事的高潮刚刚过去,时针也即将指向23点,略带疲倦的我看着荧幕上的二人重逢揪心不已——倒不是替他们揪心,我只是在揪心新海老贼究竟要如何在所剩不多的时间里把这个故事翻出个花来,而以他前面的表现来看,我觉得悬。而且是很悬,非常悬。
然后仅仅是打个哈欠,楞个神的功夫,昏暗的影院就回荡起了片尾曲的歌声。周围的人拾掇起行李要离开的摩擦音,女孩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激烈的讨论声,夹裹在电影片尾曲那悦耳的节奏中,梦幻而又真实。
而我的脑海里还回荡着帆高最后的那句“我们确实改变了世界”。


【世界与爱人】
“世界与爱人何者具有第一性?”这个问题从来就不乏探寻的意义。往深的来说,这是“大爱”与“小爱”的差别;往浅了看,这也是人类自身“理性”与感性的矛盾。我并不讶异于新海老贼会选这个命题作为故事的主线,只是真的没想到他会选择在这部欢乐基调与明快画面并存的纯商业电影里给出这么直白且不加修饰的答案。
遗憾的是,我认为即使足够予人以震撼,这个答案也并不出彩。
我所见过探讨【世界与爱人】矛盾的问题中,最出色的莫过于《Rewrite》。
同样是青春期迷茫叛逆的少年天王寺瑚太朗,因缘巧合下邂逅了作为地球意志存在的少女“篝”。篝观测着世界,一旦判定地球毫无希望,就会发动“救济”,从而毁灭世界。
瑚太朗在故事的过程中爱上了篝,在主线的真结局里,尽管瑚太朗用尽了千般努力,救济还是开始了。在篝的声声恳求,瑚太朗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所爱,只为了阻止世界的毁灭,保护篝口里“人类的可能性”。

当然,如此深邃的剧情不是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所可以诠释的,只是我觉得有个明显的定理新海老贼还没有搞明白。那就是在一个选择题中,你起码要让选项之间分量相当,才能体现抉择的珍贵性。 就拿上面举例的《Rewrite》来说,瑚太朗先是从叛逆孤僻的少年开始,认识了不少朋友,感受到了人情的美好;但为了拯救自己的爱人,他不得不踏上背叛自己结识的老师与伙伴的最差劲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最后,他却又只能为了人类的未来与希望,亲自手刃自己最喜欢的人。正是因为对选项两者都有着无可抛弃的感情,才能让观众体会到主人公选择的不易,这才是“世界与爱人”最打动人的地方。那么我们的主人公帆高呢?
16岁辍学,独自上京讨生活,他的骨子里是叛逆的,至少在电影的前半段里,我想他对于世界的恨也一定是大于爱的。与阳菜一起改变天气的剧情实际上是可以很好描绘他感受到人性美好那面的心情,但电影里却始终都在刻画他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成长以及对阳菜不断加深的感情。既然如此,他最后会选择置永无晴天的城市不顾,执意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甚至对阻挡自己的人厉声指责,我也就见怪不怪了。

只是,这样的描写势必会导致对主人公行为的不完全认同,这是非常致命的失误。在我看来,帆高只是一个缺乏社会毒打的自我意识旺盛的小屁孩,他之所以会千里追妻,一方面是他对阳菜爱的深沉,另一方面也是他根本不怎么在乎世界会变得如何的结果。
而故事最后那句“我们确实改变了世界”,也就因此多了份恬不知耻的意味。

【孤独的守望者】
如果不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则性问题,我其实是非常喜欢“和所爱之人一起,与世界为敌”的故事脉络的。所以在我心中,《天子》依然是个神作胚子,只是讲的不够流畅罢了。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还是因为新海老贼在全片中对于孤独感的塑造功力相较以前依旧有增无减。如果说《秒五》里贵树怀揣着心上人,却只能天各一方,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感只能让相似者身临其境的话,那么《天子》里帆高初入东京,受尽他人白眼却依旧给自己打气的桥段就足以让每一位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鼻头一酸吧。

帆高在故事开始读的那本《麦田的守望者》其实就是一种基调的体现,因此哪怕画风再艳丽,也让此片时刻笼罩着一种灰暗感。但帆高至少遇到了自己的阳菜,荧幕前心有戚戚焉的人们又如何呢?
阳菜的设定是狡猾的。在故事初期主角陷入困境时,她是雪中送炭,温柔善良的温柔大姐姐;故事中期主角孤身一人时,她成为了主角的拍档,与主角“走南闯北”,缔结下难以望却的感情。而当主角开始成长起来的时候,她又适时地变得脆弱,等待着主角伸出援手:她总是能在适当的时候成为帆高所需要的那个角色。这样的女孩子怎么会不讨喜呢?我仿佛都能想象的到新海老贼在荧幕之后的一脸坏笑来。
也正因此,或许比起帆高,我们才更像那个麦田里孤独的守望者吧。

【回首望君名】
现在提起新海诚,总会有人下意识地说出《你的名字》。作为刷新历史票房的作品,君名显然扛的起“新海式风格”的大旗。不过我始终觉得,虽然君名的成功是必然的,但也不过是新海老贼遇见的一个偶然罢了。新海的画风是细腻的,优美的,足以迎合大众审美的,这也意味着只要它能有个老少咸宜的出色剧本,它就不可能不成功;但新海的风格是偏执的,你如果一定要它按照“老少咸宜”这一商业片的基准去走,那么是很容易出事的。
我在看完帆高最后的抉择后,就知道君名的票房与口碑不会高到哪里去,但在豆瓣乃至于bangumi都会是这种分数就属实还是超乎我的意料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天子》又回到老新海诚时代那种叫好不叫座,小清新孤芳自赏的时候了。当然了,《天子》的票房可不低呢,但我并不觉得打着《君名》旗号的《天子》仅仅得到目前的成绩就会是喜人的。有这种宣发和知名度,我觉得就算新海诚拍了两个小时乡村纪录片恐怕也会有人慕名而来吧?而从长远来看,下一部影片再想得到《天子》目前的资本,估计就又会困难一倍了。
不过即使只是这样有点生硬的情怀,还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三年前去看君名时在荧幕下的那份感动。看到泷与三叶时隔三年的登场时,我还是会激动地直起鸡皮疙瘩;而得知他们终成眷属的消息时,也依旧会露出如老父亲般欣慰的笑容。而这之外,依旧是“胸部式”的新海式荤段子、让人会心一笑的声优梗,男孩女孩间(客串)那赏心悦目的打闹日常……只能说,新海老贼确实在君名之后学会了新的技巧并将之运用纯属,这一点我并不讨厌。


【三年后的未来】
就私心来讲,我真的很希望新海老贼不要太火,这样他就会不断拍着那种孤独少年成长心路历程这样疯狂戳我G点的片子来。再者,诚哥哥好歹也是个富二代,就算电影不叫座也不会增加我的心理负担嘛233。

不过,撇开这些玩笑话,与金钱无关,我想新海老贼也不会只满足于只做这种孤高的文青片。至少,他有野心,也有与之相符的能力。即使《天子》的总体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也依旧在期待着他交出下一份完美的答卷。至少这次帆高结尾的那句话,就让我彻底回想起《秒五》结局时被告知“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时的那份难以言说的震撼。

这让我感受到了希望。新海诚果然还是没有改变。他依旧还在成长的旅途中,与荧幕前的人们孤独地守望着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