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的迫击炮发展前瞻
迫击炮作为一款轻便,廉价而实用的武器,在二战获得广泛使用后,一直至今没有太多的改变,证明了其经久耐用的价值。不过,考虑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断发生转变的战场态势,各种各样的技术也推动着迫击炮的发展,同时现实需求也需要迫击炮在尺寸,功能和运用上做出改变。那么,今天就来从最新的需求入手,去看看现存的迫击炮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吧。

1、现代常用的迫击炮规格和用法
目前,世界主要的迫击炮体系分为连级的60mm迫击炮,营级的81-82mm迫击炮,以及团级和更高等级的120mm迫击炮,和俄罗斯特有的240mm自行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和他们的祖辈差不多,基本上没啥实质性的改变。让我们具体看一下这四个档次的迫击炮的尺寸和投射能力参数(只列出代表性武器的特性,全球同类产品没有本质区别)。

60mm迫击炮代表性武器:M224迫击炮。
口径:60毫米
炮管长:110厘米
初速:237.7米/秒
最大射程:3490米
最小射程:70米
方向射界:360度
最大射速:30发/分
持续射速:20发/分
炮全长:1.18米
炮全重:20.8公斤
弹重:1.7公斤

82mm迫击炮典型案例:国产87式82mm迫击炮:
口径:82毫米
炮管长:140厘米
初速:311米/秒
最大射程:5700米
最小射程:120米
方向射界:左右各3.5度
最大射速:30发/分
持续射速:20发/分
炮全长:1.18米
炮全重:39.7公斤
弹重:4.5公斤

120mm迫击炮代表案例:W86式120毫米迫击炮
口径:120毫米
行军状态长:2360毫米
行军状态宽:1560毫米
行军状态高:108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206公斤
行军状态全炮重:291公斤
炮身重:88公斤
炮架重:27公斤
座钣重:91公斤
炮身长:1540毫米
榴弹全弹重:13.8公斤
装药号:0-4
初速:341米/秒
射速:20发/分
最大射程:77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高低射界:45度-8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度

苏联独树一帜的240mm郁金香迫击炮:
2S4全车长8.5米,全宽3.2米,全高3.2米,战斗全重30吨
口径:240mm
炮管长度:6米
全炮重量(炮管,座板和附加机构):2吨
榴弹全弹重:130公斤
火箭助推弹:228公斤
射速:3发/分
最大射程:9600米/19000米(火箭增程弹)
最小射程:400米
高低射界:50度-80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8度

2、当前迫击炮的主要作战模式
除240mm迫击炮大多用于特殊的攻城战斗外,一般的60-120迫击炮均部署在步兵单位,承担伴随步兵推进和提供伴随反人员火力支援任务。
理论上,120迫击炮在搭载现在的制导弹药下,允许其具备一定的精确打击能力和反装甲能力。而60迫击炮,82迫击炮,基本上无反设施和装甲能力。


3、当前迫击炮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及调整重点
60迫击炮:机动性好,但威力过低。
60迫击炮重量较轻,理论上一人即可完整携带,同时也允许无炮架应急发射。60迫击炮在连队主要负责50-2500米内的作战范围。
同时还有一种配属伞兵和空突部队的远程迫击炮(如中国PF93式长程60迫击炮),这种迫击炮可以负责3-5公里的作战距离,因此在实战中长程迫击炮通常在空降部队起到普通步兵部队中82迫击炮的职责。
不过,60迫击炮轻便的优势也带来了弹丸威力严重不足的劣势。如中国配属连级的87式60迫击炮,其杀爆弹只有1.3千克,装药不足200克,只能产生约10-15米的弹片杀伤区,威力仅略高于M67手榴弹。因此,现实中60迫击炮使用中只能以密集的炮弹攒射,在敌方推进线路上组成弹幕,阻止对方步兵推进,但对于敌方装甲车队,或当代普遍配备插板防弹衣的重步兵,这种武器就完全无能为力了。因此,前苏联虽然重视迫击炮,但从未在冷战和现代俄罗斯配备过60等级迫击炮,也说明它对于机械化战争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小了。
因此,以目前的战争发展方向看,60迫击炮应当属于淘汰性武器,应当逐步从机械化部队撤出现役。但对于需要特种行动的空降兵,空突部队,以及多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徒步机动的山地部队,仍可以保留一定数量60迫击炮,且应当注重长程60mm迫击炮,以拓展自己的打击范围。
81/82mm迫击炮:
80系列迫击炮其实是对应过去营属3英寸等级步兵炮的一种武器,作战距离和炮弹威力都大体和过去的3英寸步兵炮相当。不过,由于长期被认为是一款营级火力,它并不强调单兵机动性,只强调可以分解转运。但如今的情况下,随着部队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能够携带的武器上限也提高了,也客观要求基层有更强大的火力性能,因此,现在就该轮到这个武器登场了。
首先要介绍一个概念:突击队员迫击炮。这种迫击炮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一系列的迫击炮轻型化革命,如下图的挪威Imotar。这种迫击炮特点就是舍弃了传统的三脚架,安装单人手持的提把,在使用时以人的手臂作为支撑进行发射。由于去掉了大型座板和三脚架,整体几乎只有炮管的本身重量,因此非常适合携带和机动。但正是因为缺乏三脚架和座板,使得它难以稳定的瞄准,无法如同正常迫击炮一样用手轮微调落点,因此概念推出多年也没有广泛被采用。

但是随着技术进步,突击队员迫击炮得到了新生。2022年,珠海航展展出了一款大量运用钛合金和合成材料的轻型突击队员式81mm外贸迫击炮。它看似和之前的Imortar差不多,但是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实现了“信息化”。这种迫击炮搭配了一个装备陀螺仪和计算机的简易火控系统,取代了过去突击队员迫击炮的液面瞄准镜,并且最重要的是可以接受无人机回传的目标指示数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进行超视距打击。这样一来,新型的81/82突击队员迫击炮,就能一定程度上保持旧有的82迫击炮的打击能力,除不方便“高速发射”外,其他性能甚至全面赶超。同时,由于4.5千克的炮弹装药量远高于60mm迫击炮,加上它尺寸足以安装制导弹药的导引头,因此这种82等级的迫击炮在未来发展方面远优于过去的60mm迫击炮。所以,未来若这种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将有很大的概率下放到连,取代已经力不从心的60迫击炮。同时,它在搭配滑翔制导弹药时,其有效射程可达20公里以上,完全可以有效提高空降分队和山地部队的打击距离。因此,轻量化的82等级迫击炮,将是未来一线摩托化步兵,机械化步兵和空降部队的重点配备武器。


120mm迫击炮:向轻量化挺近
和82迫击炮一样得益于材料突破还有120mm迫击炮。长期以来,120mm迫击炮由于口径较大,搭配的三脚架和座板也比较大,使得战斗全重难以下降到150千克以内,这也严重局限了它伴随徒步步兵的战斗力,中国也正因为此,在1970-2015年间长期使用100mm迫击炮作为团级火炮。不过,得益于高性能铝合金和钛合金的低成本化,以及复合材料的广泛普及,120mm迫击炮正在如同82mm迫击炮一样越变越轻,开始向着营一级推广。如今,中国新一代的120迫击炮已经成为了乘坐山猫车的空突部队,山地部队的有力武器,同时由于口径大,炮弹重量大,使得它改装制导弹药,发射大口径巡飞弹的能力和潜力,都是很优秀的。


4、车载迫击炮:向大口径发展
除了这些主要是下车作战的迫击炮外,各国为了摩托化部队也大量使用车载迫击炮。目前主要有两个流派:
第一个流派就是直接把迫击炮架在车身上运用。这种流派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如今也很常见,主要在欧美国家。


这种流派优势是成本很低,只需要把装甲车改成敞篷车,架上迫击炮即可使用,而且也可以容易的分解后转为装甲运输车和地面的迫击炮,方便灵活。不过也有很大的缺陷:它无法充分利用装甲车的运力,只能保持和步兵迫击炮相同的威力。因此,中国和俄罗斯采用了另一个流派:车载迫榴炮。

有关120迫榴炮的历史可参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39968712。
2s9迫榴炮是苏联意识到车载迫击炮无法发挥车辆底盘优势而发展出的一种特别的火炮,它既可以发射标准120迫击炮弹,更可以发射专为它定制的低压榴弹,不过考虑到兼容迫击炮弹,这种榴弹的外观和迫击炮弹外观很像,都采用底架设计,而不是传统榴弹炮的炮弹结构,这也使得它发射榴弹时射程远不如正规105/122榴弹炮。

2s9由于必须要兼容两种炮弹,使得它的低压榴弹必须要设计带有对应的膛线的刻槽才能有效的在身管内部旋转,而自动装弹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比较麻烦,所以在发射榴弹时需要人工对准膛线。因此,这也限制了120迫榴炮的发射速度。而在发射120迫击炮弹的时候,由于传统的迫击炮弹是为了人工从炮口装弹开发,在弹重和射程方面都远不如专用的120mm低压榴弹,因此出现了“发射迫击炮弹射程没有过多提升,发射榴弹发射射速较低”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苏联并未将其作为步兵武器列装。

觉察到2S9的尴尬后,苏联决定解决这个问题,而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安装更长的炮管,并重新设计自动装弹机。在苏联解体前夕,搭载45倍口径炮管的2S31出现了,但由于经济问题直到1997年才缓慢生产。而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俄罗斯也推出了新的空降版本,即2S42迫榴炮。中国的05式迫榴炮,则技术水平和2S31较为接近,弹药也是同一发展路线。

虽然提升了炮管长度,但120迫榴炮仍然改变不了其火力水平难以追平122榴弹炮的问题,本质上仍然是不得不兼容120迫击炮弹带来的问题。因此,在目前120迫榴炮性能进一步提升受限,且120迫击炮弹,122榴弹对当代厚重的城市目标,装甲战车目标的破坏力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势必需要一款新的替代品——这就要请出本人多次提到的160迫击炮了。
5、自行160迫击炮:可能的120迫榴炮的替代者
160迫击炮其实是一个很老的武器,它最早诞生在1943年,名为M43式160迫击炮,中国也曾引进,名为56式160迫击炮,作为步兵师的支援火力。不过,由于它射程不如122榴弹炮,威力也不如后来苏联推出的240迫击炮,因此很快就被撤装了。但在对越反击战中,56式迫击炮凭借比122还轻的自重,而且具备152等级的反掩体威力,成功在战场上取得了1发歼灭40人的惊人战绩,也照亮了自己平淡的服役生涯。


56式160迫性能参数
口径:160㎜
行军状态长:4860毫米
行军状态宽:2030毫米
行军状态高:1600毫米
战斗状态全炮重:1290公斤
行军状态全炮重:1470公斤
炮身重:225千克
炮架重:805千克
炮身长:3870毫米
榴弹全弹重:41.14公斤
装药号:7
初速:268~344米/秒
射速:3发/分
最大射程:8300米
高低射界:50度~80度
弹药基数:40发
虽然看似已经落后,但是我们把它对比一下苏联2S32迫榴炮搭载的2A80迫榴炮,就会发现有意思的事情:
2A80迫榴炮采用45倍口径,长度5400mm(中国PLL-05也是5400mm);
160迫击炮炮管长度:3870mm
2A80迫榴炮炮重:1200kg(估计)
56式160迫击炮炮重:1290千克。
2A80发射非增程弹最大射程:榴弹9km,120迫击炮弹7.1千米
160迫击炮发射非增程弹最大射程:迫击炮弹8300米
换句话说,160迫击炮在炮管尺寸更短,炮管重量和120迫榴炮相当,发射非增程弹的射程仅少了700米的情况下,却换取了弹丸重量提升了1.5倍的优势,可谓是有着相当的潜力。若将160迫击炮稍微加长身管,并配备火箭增程和滑翔增程弹,那么最大射程超过81滑翔迫击炮弹的23千米将非常轻松,而事实上中国1959年哈军工在研究迫击炮增程技术时,就开发过射程可达17千米的160迫击炮弹,并进行了实弹测试。只不过当时哈军工精力在开发240mm自行迫击炮(比苏联240要早10年),且不久就赶上了哈军工拆分搬迁和经济困难,240自行迫击炮和160火箭增程弹都无果而终。
同时,考虑到目前巡飞弹、炮射无人机的发展,160迫击炮巨大的口径,也使得搭载这类武器时有更高的潜力可以挖掘,如开发160mm巡飞反坦克导弹,就可以利用160mm的破甲药罩实现高达1000mm的破甲深度(按照破甲弹1:7药罩计算,不计算串联战斗部),远远超过120迫榴炮理论上的600mm破甲深度,搭配串联战斗部后将很容易打穿当代主战坦克的顶部装甲。
因此,个人认为,160迫击炮如果得以搬上装甲车,并配备当代的增程弹和制导技术,将是有效提升基层部队打击实力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