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arikh-i-Ser Sahi(舍尔沙史)翻译 1.2The Polity and Administration(政府与政策

2022-11-25 00:28 作者:耶律制心  | 我要投稿

这些部队装备齐全,资金充裕,人数众多,并且人数每天都在增加。舍尔沙对军队的规定与重视是为了保护帝国不受别有用心之人、强盗的伤害,也为了压制那些叛逆的柴明达尔(zamīndārs)和顽固派,以及那些一旦发现帝国的弱点,便诉诸反叛和占领土地之类的家伙。

于是舍尔沙做出规定:他(舍尔沙)始终维持着随时待命的十五万骑兵(horseman)以及2.5万装备火枪或弓箭的步兵。在实际行军中,其军队规模比这个更大。

海巴特汗·尼亚奇(Haibat Khan Niyazi)曾经被授予阿扎姆·胡马雍(Āzam Humāyūn,可直译为至幸宠儿。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胡马雍更高一等的幸运,这位阿扎姆胡马雍被舍尔沙册封于防御胡马雍的要塞,很难不认为这是舍尔沙的一些小恶趣味)的头衔,并允许他拥有一支3万骑兵的军队,驻守于位于Bālnāth of the jogīs土丘附近的小罗赫达斯要塞(Rohtās,由舍尔沙所建造,占据阿富汗与旁遮普之间的关键位置,然而却因为苏尔帝国的内部问题而失去意义),这座要塞旨在牵制克什米尔(Kashmir)与霍哈尔部落(Khokhar,德里苏丹国时期迁入旁遮普)。拥有大量财富的蒂帕尔普尔(Depalpur)与木尔坦(Multan)则由法塔赫·荣格(Fath-Jung)掌控。由巴鲁尔洛迪苏丹(德里苏丹国洛迪王朝第一位苏丹,统治时间:1451年4月19日~1489年7月12日)麾下的鞑靼人可汗优素福·凯尔(Yūsuf-Khail)建造的米尔瓦特要塞(Milwat,德里苏丹国拉合尔总督道格拉特洛迪被巴布尔追赶时曾逃亡之地),被哈米德汗·卡卡尔(Hamīd Khān Kākar)控制。这个哈米德汗控制着纳加尔廓特山(Nagarkot,大概为现代的坎格拉),贾斯瓦尔(Jaswal,位于坎格拉附近),达达瓦尔(Dahdahwal,注释表示可能是Duhdhail的错误抄写),查谟山(Jammu,原文为Jamud,可能是抄写错误)等等山区,还有居住在其中的人民都在其掌控之下,没有人敢反对哈米德汗,而他也向这些山民按照税收规则收取赋税。西尔欣德萨卡尔(The Sarkar of Sirhind)则被当做了扎吉尔(Jāgir)授予了马桑德·伊·阿里·卡瓦斯汗(Masnad-i-Āli Khawāş Khān),而马桑德阿里则将此处委托给了一个叫马利克·巴格万特(Malik Bhagwant)的奴隶进行管理。在帝都德里,艾哈迈德·萨尔瓦尼(Ahmad Sarwani),阿迪尔汗(Adil Khan)和哈迪姆汗(Hatim Khan)被分别任命为埃米尔(amir,即指挥官、将军、领导者等),锡克达尔(śiqdār)和法贾尔(faujdār,在此时泛指军官,但并非任何特定军衔,有军事和警察职能)。

当森柏尔(Sambhal)的人们和赖亚特(raīyat)反抗纳斯尔汗(Nasir Khan)。被授予了汗阿扎姆(Khān-i-Āzam,可意译为伟大者)头衔的马桑德·伊·阿里·喀布尔·萨瓦尼(Masnad-i-Āli Kakbūr Sarwani)——他曾经担任了巴鲁尔苏丹和希坎达尔苏丹(洛迪王朝第二位苏丹,统治于1489年7月17日至1517年11月12日)的顾问,而这位马桑德阿里的儿子马桑德·伊·阿里·海巴特汗(Masnad-i-Āli Haibat Khān)的儿子马桑德·伊·阿里·尔萨汗(Masnad-i-Āli Īsā Khān)(eg:尔萨就是耶稣),有一天,舍尔沙告诉他:“我将会把康德奥格拉(Kānt-o-gola,位于今章普尔的沙贾汉普尔)和蒂尔哈尔(Tilhar,同位于沙贾汉普洱)的帕尔加纳(parganas)作为一份小礼物赐予你,让你可以维持你的骑士们。并且再额外招募五百位骑士,因为森柏尔的萨卡尔(sarkār)遍地反贼,特别是那帮赖亚特(raīyat)充满了反骨。”

当尔萨汗来到森柏尔的萨卡尔(sarkār)时,他便以高达形态出击(原文:如同一头勇猛的狮子),出重拳狠狠地砸向了那些不听话的柴明达尔(zamīndārs)和反叛者头顶,最终这些反叛者同意自己拆毁那些庇护他们进行偷窃和拦路抢劫的庇护所,尽管他们因此感到惋惜,但他们愿意以此换取忏悔与救赎。如此,赖亚特(raīyat)便可以按照标准前往城市中缴纳税赋了。舍尔汗观察到:“正是因为两位萨瓦尼(Sarwanis),也就是尔萨汗和米安·艾哈迈德·逊尼(Miān Ahmad Sunnī),我才能对从德里到勒克瑙(Lucknow)的地区事务得心应手。”

卡瑙杰(Qanauj,也是曲女城)的锡克达尔(śiqdār)拜拉克·尼亚奇(Bairak Niyazi)对马尔科萨(Malkosa,今拉苏拉巴德(Rasulabad))反贼和强盗持续出重拳,使得反贼们不敢轻举妄动。舍尔汗在瓜廖尔(Gwalior)的要塞驻扎了1000名火枪手,并在巴耶纳(Bayana)也驻扎了500名火枪手,同时在兰塔波尔堡(Ranthambhor,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要塞,曾两次成功抵挡德里苏丹国的入侵,后被阿克巴攻克)驻扎了1600名火枪手,还有3000名火枪手被派往驻扎奇托尔堡(Chittor,位于梅瓦尔)。(附注:在Tarikh-i-Daudi中,瓜廖尔驻扎人数为2000人,奇托尔驻扎1600人,兰塔波尔驻扎500人,巴耶纳驻扎1000人)以满都(Mandu,位于马尔瓦)为闻名的萨迪亚巴德要塞(Sadyabad),苏加特汗(Śujāat Khān)以及7000名火枪手驻扎于此。赖森(Raisen,位于中央邦)要塞驻扎了1000名火枪手。丘纳尔堡(Chunar)则也维持了1000名火枪手的兵力。在比哈尔(Bihar,舍尔沙的龙兴之地)附近的大罗赫达斯要塞(Rohtās),舍尔汗派遣伊赫蒂亚尔汗·潘尼(Ikhtiyār Khān Pannī)  与12000名火枪手驻扎于此,同时在这座堡垒还藏着舍尔汗的数不尽的财宝。舍尔汗还在迪汉德·贝拉(Dehand Behrah,大概位于今天旁遮普的贝拉bhera附近)维持了一支力量;他派遣西尔欣德扎吉尔卡瓦斯汗(Khawāş Khān)和尔萨汗(Īsā Khān)前往进攻纳高尔(Nagor),焦特布尔(Jodhpur)和阿杰梅尔(Ajmer)三国,而他则率领一支军队驻扎在卡尔皮(Kalpi)的萨卡尔。他将孟加拉(Bengal)王国一分为二,并指定被粗俗和懒惰者称为臭名昭著(Qazi Fazihat,该昵称后成为了孟加拉方言中的一个黑话)的卡齐·法齐拉特(Qazi Fazilat Shershahi)(Fazilat意为美德,其本人随和友好)为孟加拉长官。他在任何一个他认为有必要的地方都维持驻军。

过了一段时间,他收回了那些在封地内享乐的家伙的扎吉尔(Jāgirs),并从打了胜仗的军队中派遣吃苦耐劳的人去取代他们。

他维系法院的公正,忙碌于慈善,最终舍尔沙在生前和死后都获得了体面和成功。为了确保路上的安全,也为了给没有住处的旅者们提供舒适的环境,他在每隔 2 karohs的道路旁的建造了客栈(sarāis)。他随着客栈建造一条大干道(Sadak-e-Azam也是在古印度大道的基础上新建与修复),从旁遮普开始一直延伸到坐落在孟加拉湍急河流旁的索纳甘(Sonargaon)。此外,舍尔沙还修了几条道路:分别是自阿格拉(Agra)到德干(Deccan)的布尔汉普尔(Burhanpur),自阿格拉到焦特布尔(Jodhpur)和奇托尔(Chittor),自拉合尔(Lahore)到木尔坦(Multan)。他一共建造了1700座客栈以及与客栈配套的道路,同时,舍尔沙同时在客栈中为MSL和印度壬建设了单独的公寓。并且在客栈门口都放了盛满水的罐子,为印度壬和MSL提供。在每个客栈,MSL被安排照顾MSL旅行者,婆罗门也被安排照顾印度壬旅行者。他们为旅行者提供热水和冷水,棉衣,熟食和马粮。

(附注:karohs是传承自古印度的距离单位Kos,在阿克巴以前,1karohs长度约为1.8~3.075千米。)

舍尔沙做出规定:“凡是来到了客栈的人,政府都会根据其等级提供食物,饮品,马粮。”此外,舍尔沙令人在客栈附近设立市场,促进商业,并在客栈附近安置村民,设置村庄,用烧制的砖建造井和绿教寺,并为每个绿教寺指定一位伊玛目(Imam)和一位穆安津(Muazzin,宣礼员)。每个客栈都被任命一位长官(Śahna)和几位看守人,他们会被授封位于客栈周围的维持生活的客栈土地(Madad-i-maāś)。每个客栈都将会养至少两匹马,以便信息可以在一天内传播。据说侯赛因·锡克达尔(Husain Śiqdār)出于不得已,一天之内骑行狂奔了300 karohs。

(也就是说侯赛因大约狂奔了540~922.5千米)

舍尔沙还在道路两侧都种植了果树,为旅客提供了可以乘凉的地方,使旅行者们的旅程更加舒适和轻松。而当他们抵达客栈时,也可以将马拴在树下。

舍尔沙在通往呼罗珊(Khorāsān)的路上的Bālnāth of the jogīs山丘附近建造了一座堡垒(称为罗赫达斯Rohtās要塞),目的是牵制克什米尔(Kashmir)的国家与霍哈尔诸部(Khokhars)。这座堡垒距离贝哈特(Behat)附近的河流有 3、4 karohs的距离,距离拉合尔(Lahore)约有 60 karohs的距离。舍尔沙的罗赫达斯要塞建造在其他堡垒绝不会有的如此坚固的地方。为此,舍尔沙亦投入巨大资金。我,阿巴斯·喀布尔·萨瓦尼(Abbās Kakbūr Sarwānī),Tuhfa-i-Akbar Sāhī的作者从舍尔汗编年史和舍尔汗编年史的叙述者那里听说,在建造罗赫达斯要塞的时候,当地是极度缺乏石料的。

负责为建造要塞记账的人报告说:“石头是没有的,这辈子都没有的,就算买到了,也要花很多很多的钞票。”舍尔汗则在回信中写道:“没关系,财富可以让位于要塞,我们大可以用钱去买足够的石料来建造堡垒,放心,钱管够。”之后他把这座堡垒命名为“小罗赫达斯”(前文提到过因为在比哈尔已经有了一座Rohtās)。

由于德里距离贾木纳河(Jomuna)太远了,于是舍尔沙放弃了德里,在贾木纳河边建造新首都塞尔普尔(Serpur)。随后,他下令在这座城市建造两座堡垒,这两座堡垒像黑山一样坚固,但比黑山高得多。(eg:此处黑山可能是指黑色的山)其中较小的堡垒将会成为总督的居所。并且他在那里建造了一所会众绿教寺(Jami mosque),用镶嵌着红色的黄金和红色的蓝宝石建造,花费了巨大多的钱。但另一座堡垒还没有完工,舍尔汗就寄了。

随着要塞计划确立,他把曾经是印度古都的卡瑙季(曲女城)夷为废墟。随后,他在城内建造了一座绿教寺,并用烧制的砖块建造了一座堡垒,并将卡瑙季改名为斯赫尔加尔(Shergarh)。但我们仍未知道舍尔沙夷平卡瑙季的原因。他在布尔昆大(Bharkunda,位于今天印度贾坎德邦)建造要塞,并在当地的山峰建造另一座名为谢尔加尔堡(Sahr-i-koh或Qila Shergarh)或高山城的要塞。

舍尔沙说:“如果我还没有停下来(指死亡,不要停下来啊.jpg),我会在每个萨卡尔(sarkār)建造一个堡垒,使其成为被压迫者的庇护所和镇压叛军的核心,我也要把所有土堡(mud-sarāis)改造成砖砌要塞。”

Tarikh-i-Ser Sahi(舍尔沙史)翻译 1.2The Polity and Administration(政府与政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