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02|信用证是个什么东西(集团内业务往来版)

Question:企业给子公司开立信用证(用以支付货款),子公司把信用证贴现了,母公司如何做账?子公司如何做账?集团角度又如何?

【what】
At first,信用证是个什么东西?
百度百科云:信用证,是指银行根据买方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
说人话:信用证就是一种结算方式而已。
交易最简单的结算方式莫过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复杂一点,我可以提前预付,也可以赊账再还;再不然,我可以给你张承兑汇票,也可以给你张信用证……
唉这不就来了?信用证的使用方式,我们可以类比下银行承兑汇票啊。
无非是我向银行申请一种可以在约定期限内支取一定金额的书面凭证,然后拿着它当钱花。
【why】
实务中考虑到企业资金周转或国际贸易中为避免交易风险等原因,出现了商业票据、信用证等一系列单据结算方式。
【how】
首先明确一下买方和卖方所谓的两方关系。在本篇标题中的国内集团内业务往来中,常见的是母公司作为买方,需要对子公司这一卖方支付货款,而在支付环节使用信用证。
开立信用证时,买方(母公司)是申请人,卖方(子公司)是受益人。
当卖方(子公司)拿着信用证找银行“贴现”时,也就产生了所谓的“国内不附追索权的福费廷业务”(额,名字很唬人,paper-tiger),划重点,福费廷业务是受益人与银行之间的业务。

Q:做账怎么做?
A:(母公司)信用证属于表外业务,一般在具有商业实质的情况下,开立信用证时不做账务处理,而在实际收货时按采购进行会计处理。
还款时,借:应付账款;贷:银行存款
(子公司)收到信用证并贴现时,
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
确认收入时,
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还款时,
借:短期借款;贷:应收账款。
️Q:询证函怎么询?
A:开是母公司开的,贴是子公司贴的。
显而易见,母公司在银行询证函第十项“信用证”中询证,子公司在第二项“短期借款”询证。

【到底为啥整这麻烦事儿?】
站在合并层面,母子公司是一个集团整体,这一业务可以简单理解为集团整体向银行开具信用证,“自开自贴”,本质就是银行向集团提供了一笔短期借款(信用证付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并收取一定“利息”(融资成本)。
黑,你们集团内部的关联结算,自己挂个往来先欠着呗,一个口袋里的钱何苦折腾?
有没有一种可能?不仅仅母公司缺钱,整个集团内部资金都很短缺,进而通过关联交易向外部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再向银行申请支取,这就不难理解合并层面为何按短期借款处理了。
会不会还有一种可能?企业仅仅出于“套利”心理,从银行融资后再购买投资回报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这里感谢一篇文章的提点,转存)

最近每天都很开心,和可爱又好笑的同事们在一起时更加开心,工作之余大家一起说说笑笑互相调侃就很快乐,工作这杯咖啡已经够苦了,生活中就多加糖加奶吧。
工作时尽力,生活也尽力,还是那句话,虽然很累很累,但反而不再那么焦虑了。当我低下头,确认自己一直在向前走,无论快慢,我都是安心的;当我抬起头,看得到前方似有若无的光亮,哪怕再微弱,也胜过黑暗无数。
不确定未来时,先走起来,边走边看边想呗,也许前面就是柳暗花明的转角,也许身旁就是忽逢桃花源的洞口,谁知道呢?
前段时间读到《山月记》中的一段话:“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生活中,我也常有这种怯懦的自尊心,一面怕自己天资不足,徒有空想,一面又不甘现状,四处扑腾。
既如此,我选择相信自己是块美玉,也不愿浪费这一生历经锤炼的体验机会,既然明知卡在“自尊心”上会令自己后悔,那就打开自己,报之以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