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15.11 剪刀差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1、剪刀差[i]
它一般是指工业品价格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从而两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价格差距。在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在帝国主义阶段,农民往往不得不以高价购买工业品而以低价出卖农产品。而且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这种价格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这是因为:当一般物价上涨时,虽然农产品价格也同时上涨,但它的上涨速度往往低于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速度;而当一般价格下落时,虽然工业品价格也同时下落,但它下落的速度往往慢于农产品价格的下落速度;甚至还可能发生工业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依相反向运动的情况,那就是工业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下落。如果把工农业产品间的价格差距的这种变动用图表表示出来,它呈现为剪刀口的形状,因此就把它叫做价格的“剪刀差”。
在CCCP和CN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价格的“剪刀差”也是存在的,但这种“剪刀差”的存在,具有了不同的性质,它并不是靠单方面地损害农民的利益来维持的,它是为了国家积累资金以便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所必要的。因而从长远利益来考察,这对农民也是有好处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剪刀差”状态不是要人为地扩大,而是在日渐缩小,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随着党和政府在工业生产发展基础上逐渐降低工业品价格,“剪刀差”问题便会解决。
注:
[i]《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