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人肉搜索是什么?如何避免?
人肉搜索,或称为起底,又称人肉搜寻,为中文术语,指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介质,利用搜索引擎或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布式研究(逐个辨别真伪)以查找人物隐私的并对其人物施加压力的网民群众运动现象。人肉搜索有时也造就了网络爆红现象。

名词由来
在中国大陆称为“人肉搜索”,而“人肉”一词表明人工的介入在搜索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区别于基于算法的传统机器搜索。在中国网络文化圈“人肉搜索”一词最早于2001年在猫扑网上出现,本意为单纯的以人工操作。
在香港,该行为则称为起底(起出目标的底细),或“网络起底”。该词起源于高登论坛,透过搜索器或匿名报料等方式,将目标人士的底细起出来。此词语于2000年前已起用,比中国大陆网络上使用的“人肉搜索”历史更悠久。
在英语中,人肉搜索常被称作“doxing”[1](或拼作“doxxing”)。该词来自“dox”,派生自“docs”,即“document”(文件)的简写,特别指称“收集并发布某人的个人资料文件”行为。

法律问题/后果
法律问题/后果
人肉搜索导致肇事人的姓名、身份、家庭地址等个人资料被广泛公布,而且常常会涉及其家人。因其侵犯隐私权,而常与所在国的法律相抵触,因此受到部分人的批评,被指为“网络暴力”;但有时也是法律及司法检警系统过于落后,民众自力救济的现象。同时所谓被搜索到的部分资料是网络上的公开信息,例如:公开的学校榜单、未设密码的社交网站等等。
同时也有很多时候人肉搜索的对象并未违法,可能是做了一些与主流道德相违背甚至只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
参与人肉搜索的网民,有时是出于正义感,但也有一些人是抱着一种不负责任所谓“起哄”的心态去参与其中,而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适当。

如何避免?
不要所有网站共用一个网名。
不要在qq、微信等的签名栏暴露重要信息。
将贴吧的权限关闭,禁止别人浏览。
朋友圈禁止陌生人访问。
不要随便注册网站,尤其不要用手机随便注册网站。
不要在任何网站暴露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驾驶证等信息。
微信号不要设置成自己常用的账户名。

全文摘自WIKI 排版略有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