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真敢说

我打小就是个越剧迷。
越剧起源于嵊州,我老家王城与嵊州毗邻,这种喜欢与生俱来。
上世纪90年代,我们村里的张金泉公公,有一台录像机,经常播放越剧,我就混在一群老头老太太中间。
时至今日,我依旧认为,越剧,是世界上最抒情的艺术。
现在经常能在公园里,碰到一些越剧爱好者,不过大都是一些大爷大妈。
看过的越剧很多,欣赏最多的便是《红楼梦》和《五女拜寿》,何赛飞在《五女拜寿》里饰演的是丫鬟翠云。后来,在很多影视剧里看到过何赛飞,包括前不久热播的陈晓、李沁领衔主演的《人生之路》。
最近,在《中国梆子大会》上,一位来自山西吕梁的晋剧演员表演了一出《清风亭》,表演非常成功,但经历却异常坎坷。他被省里选中调到太原,可是五年了还没有转正,每月工资只有1500元,妻子和3个孩子还留在老家,演戏之余他跑网约车、送外卖补贴家用,39度高烧打着点滴还在舞台上坚持表演,爱人几次半开玩笑地称要和他离婚。
评委席上的何赛飞一时情绪激动,大声呼吁:“这样的艺术家不保护,不给予基本生存,给谁?”
她带着哭腔,声音嘶哑地说:“你说为事业,为中国戏曲建设,哪有这么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爱好,他喜欢,他从骨子里喜欢……振兴戏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艺术家!……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得了奖之后放在仓库里,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她说:“你们把我抓了去,我也要讲!”
怒批行业现状,为戏曲艺术传承呼吁,催人泪下。
何赛飞,真敢说。她敢于以后半辈子的艺术生涯做赌注,为艺术呐喊,我真的特别佩服她的勇气!
国家在民族文化振兴上投入不少,但是真正需要的人却用不上,真正热爱的人却要忍受贫穷,问题出在哪儿?
文化振兴,光喊口号有什么用?
我们对艺术,对文化,何曾真正重视过?
我们已经对现实麻木了,何赛飞老师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她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小孩子,敢于说真话。
比如各种协会层出不穷,主事的大都是一些趋炎附势之辈,而真正有本事的人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就像郑渊洁当初愤然退出作家协会,因为有些所谓的文化人是披着文化外衣的流氓。
比如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却让他们花大量的精力去搞什么论文,评什么职称,真是本末倒置,可笑之极。
还有毒教材事件,让这些毒瘤在中小学生中间蔓延,教材这么重要的书,难道出版之前没经过审核,教育局又是干什么吃的?
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身为男人,我们感到很抱歉。
何赛飞,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