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环境下,大家会主动把银行存的钱取出来去消费吗?答案来了
近两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压力,我国通过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以达到刺激投资和消费的目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从去年开始,我国各大银行一直在不断下调个人存款利率。

然而,银行存款利率下降对于存款人而言,意味着储蓄收益会下降。因为存款人把钱存银行,银行会根据利率水平来支付利息,也就是储蓄收益。而如今银行存款利率水平降低,那么存款人拿到的收益自然也就减少了。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银行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存款人会不会主动把银行存的钱取出来进行消费呢?对此,内行人展开分析,并给出答案,一起往下看看吧。
一、理论
从理论上而言,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促进消费,因为很多人手中的钱大致有三个用途,分别是消费、投资和储蓄。如果存款利率出现下降情况时,投资收益和储蓄利息将会减少,变得不再划算。而存款人可能就会将用于投资和储蓄的钱用于消费。
另外,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融资成本比较低,更加能激发大家想要借钱消费的欲望,从而有利于促进消费。再有,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各类商品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而存款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资金贬值,选择将银行存的钱取出来进行消费。

二、实际
虽然从理论上分析,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大家有可能会把钱取出来用于消费。但是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居民倾向消费的占比只有24%左右,并不是很多,相反喜欢储蓄的人非但没减,反而还出现明显提升。
可能有人会不相信,但根据我国存款总额就能看出,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我国居民存款总额达到了13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万亿元。由此可见,虽然现在存款利率在下降,但大家对于储蓄的热情并未减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存款利率下降,对于促进消费没有一点效果。因为从我国人均消费支出情况来看,都有明显的增长。不过,大家消费支出增长的钱,可能不是银行存的钱,也不是因为大家主动想要消费,而是收入增长带动的,以及物价上涨需要花更多钱。
需要注意的是,从物价上涨这一点就能看出,如果大家不科学管理手中的资金,可能会发生贬值。因此,大家要根据自身情况优化自身的资金配置,比如适当引入一些紧跟政策发展趋势兴起的外贸经济平台如代销,让资金在每30天净享1%的利润,相当于10万元每月1000元,以带来更多的财富。

总之,在低利率的环境下,对于鼓励大家消费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综合以上分析,想要大家主动将钱取出用于消费,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如果想要让大家消费,不能只盯着存款,而是要帮助大家增加收入,当钱包鼓起来了,自然消费欲望也就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