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六)

2021-02-22 00:10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整体不大,只有不超过40平方米的明初梁庄王墓里出头的各种珍宝,堪称明初珠宝博物馆,其综合价值显然超过百亿,而其历史文化上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梁庄王墓之所以经历3次被盗而没有失守,很大程度上和其内部淹水超过3米有关。最近几十年来,发现的几乎没有被盗而出土了惊天文物的古墓,基本都是内部严重淹水,让普通的盗墓贼根本没有办法进入而幸存。远的有湖北枣阳的曾侯乙墓,近的有江西的海昏侯墓,都基本原样保留了墓主人生前的巨大财富和丰厚的文化遗存,而梁庄王墓也是封存年代最晚的一个。这些淹水的古墓大部分在南方,而北方地下水位低,因此大多数有价值的古墓,除了比较近的帝王陵,大部分则不免被盗墓贼盗掘一空。而远到商代中期的妇好墓没有被盗掘,也是其墓规模小,


埋藏位置比较偏僻,也就是不在殷墟王陵的集中区域,从而后人不知道有这个墓而得以幸免。从妇好墓一直到梁庄王墓,中间跨度长达3000年,但是用和田玉作为主要的陪葬品,和田羊脂玉作为最高等级的陪葬品的传统并没有任何改变。两者的和田玉制品,本身也有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装饰品和把玩物品的范围。不过妇好墓中的和田玉制品中,羊脂白玉只占其中的一部分。而到了600年前的梁庄王墓中,凡是用玉,几乎完全都是最高等级的羊脂白玉。妇好墓的玉制品造型古朴,而梁庄王墓内的羊脂玉制品则极尽奢华。雕工玲珑剔透,不厌其烦。表明差距3000年,对玉材的加工手段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进化。不过把羊脂白玉作为帝王家族专门用品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异。梁庄王墓中,所有的珍宝。


使用黄金高达16公斤,白银高达14公斤,而羊脂玉的用量基本也是14公斤。各种宝石超过4000颗。这种奢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不少明清帝王陵。其采用的羊脂白玉的总量是超过妇好墓的。从侧面反映了和田玉料的开发,在明初有了一个突飞猛进。上一篇已经论证过,缅甸翡翠与和氏璧的直接联系几乎不存在,因为根本不在一个开发的时间线上,两者差距超过2500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古代的中原,过于硬质的宝石一直不受重视,比如钻石,蓝宝石等。缅甸翡翠本身就是硬玉,硬度在7到7.5之间。蓝宝石也就是刚玉,硬度高达9,而天然钻石等硬度更高达10。而这三种宝石,在中原地区被开发和被认识的时间都不超过500年。开发年代的较近,和其硬度过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旦宝石的硬度超过7,几乎不能用任何钢制工具进行切割和加工,而过去又没有粉末钢和钨合金的工具。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其他地方的古人能够加工钻石和刚玉也就是蓝宝石,是因为发明了用青铜工具外包裹金刚沙的工艺,而这种工艺很晚才被破解流传。因此在明代以前。钻石、金刚石和翡翠的加工本身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大问题。而和田玉为代表的是软玉。这种软玉本身也不是特别软,一般硬度在6左右,和普通玻璃的硬度差不多,因此早在7000年以前,古人就知道通过打磨和钻孔进行美观加工。


传国玉玺到底到哪里去了?(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