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号称无解阳谋,到底难在哪里?
在汉武帝上台之后,诸侯王基本不成气候了。但是,前面说的两个问题一直没解决:一个是皇帝始终控制不住直接统治的冲动;一个是钱多不扎手,诸侯王虽然只收田租,却也收了不少钱。
而这些钱本来应该是皇帝的、朝廷的。因为力量变大的皇帝和朝堂肯定这么想。
所以,汉景帝未竟的事业,汉武帝这个好儿子就一定要努力完成。那继续硬削藩啊?交出封地、啥事没有;不交封地、干死拉倒。但是,已经没必要了。被汉景帝一折腾,诸侯王,已经由从前的大老虎变成了此时的乖乖猫。这时候的主要障碍,是情面和道理。
何谓推恩
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刘彻选择了相对温和的推恩式削藩。此举与先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削为分——“我不要你家的地皮,你家的地皮永远是你家的!但是,总不能只有老大吃肉,其他兄弟连汤都喝不着吧?这样吧,你家老爷子死后,在他原来的地皮里给老大分块比较好的地皮,剩下一些孬的其他兄弟几个一起分了!”
如此一来,只需几代,原本疆域辽阔的刘姓诸侯国就会被分得四分五裂、地盘越来越小……没了地盘、就没了税收,手里没有钱,还有谁会去给这些诸侯王们卖命?他们对汉廷的威胁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推恩令到底是什么阳谋
所谓阳谋,说白了就是明知是个坑,你还不得不往里跳,甚至抢着往里跳!推恩令一出,诸侯王们原来连汤都喝不着的儿子们都能分一大块地皮,谁不愿意?除了老大之外,没有谁会反对,他们求之不得!如果老大不同意,不用汉廷出兵,他的弟弟们就会要了他的命,不是吗?即便要不了他的命,只要汉廷在背后扇阴风、点鬼火,让这些诸侯国陷入内乱是非常简单的事实。如此一来,他们内斗都自顾不暇,哪里还能威胁到汉廷和皇帝的权力?
用刘武的梁国举例,来看看推恩令推行前后的变化。(备注:刘武的梁国在汉景帝时期就被“瓜分”了,此处只是以他举例)
推恩令推行前:刘武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刘买为长子,刘武去世之后刘买继承梁国,成为梁王,其他儿子成为新任梁王的下属,可能会封侯爵,但是不会得到土地;
推恩令推行后:刘买仍然是梁王,可是其他四个兄弟不分长幼,不分嫡庶,全部封王,梁国一份为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封地,相互之间独立,只不过刘买分得比较大而已。
试问,对于刘买五兄弟来说,“推恩令”是好还是坏呢?对于刘买,必定是坏,但是对于其他四兄弟来说,他们得到的比原本能得到多得多,必定会拥护这项政策,如果有人阻止,那就是和他们过不去必定群起而攻之,这就是人性使然。
所以“推恩令”的施行,必定会得到刘买四个弟弟以及一大批人的拥护,这就是分化敌人内部,正大光明的阳谋,纵使以刘买为代表的嫡子有所反抗,也会被其他人一起裹挟着进入历史洪流。
诸侯王肯定不傻,这么推下去,肯定要把封国推没了。于是,淮南王和衡山王直接造反,造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同意推恩令,要为后代子孙留块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