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万网约车司机涌入,网约车围城没有出路!
网约车行业围城,谁能破局急救数百万网约车司机?网约车行业淡季开始,进入9月越来越多的司机发现自己接不到单了,要么就是全是接起步价订单,随着网约车行业进入淡季,网约车司机的处境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一名深圳的网约车司机说,以前每天跑11小时左右,每个月能挣到快2万元,现在一天跑个20多单,大概只能挣到300多元,有时去掉租车费和油费,每个月实际到手的收入更少,“平台竞争太激烈了,低价订单大行其道,现在钱不像以前那么好赚了。”

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让本就竞争激烈的网约车市场变得更叫内卷,在平台的助推下,让“一口价”或“特惠订单”开始流行开来,网约车司机的感受最为明显。现在打开接单软件,几乎全是一口价和特惠订单,王师傅表示,现在一口价和特惠订单差不多占据了自己订单量的50%,现在的现状是,不开特惠不开一口价接不到单,开了一口价和特惠单又赚不到钱。现在的网约车市场,拒绝和妥协之间,是一个已经变了面目的网约车市场。网约车行业运力“严重过剩”2023年以来,涌入网约车行业的人数不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318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79万本。可资比对的是,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万本。在看到了网约车行业巨大的利润的情况下,大量的平台开始涌现,这里面聚合平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在以前没有聚合平台光是开发一个司机端和乘客端的APP就需要花费数十万的研发费用,而现在有了聚合平台后,这些新进入的平台不需要花一分钱去开发软件,只需要弄到一张牌照就可以做网约车平台的生意。这样导致的结果有好有坏。好处是平台多了司机的选择也多了,也丰富了聚合平台的生态规模。坏处是这些新进入的平台很多都是没有实力的小公司,这些企业只想着赚点钱,不会从大局和长远思考,也不会严格遵守现行的行业共识的规则。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些新诞生的平台为了争夺订单和流量开始疯狂降价打价格战,从2023年4月开始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降价潮。最终的结局是头部的包括滴滴、以及T3、曹操、首汽的那个在内的平台都被迫跟着一起降价,因为这些新进入的平台仗着聚合平台的流量支持,不断降低运价吸走了大量订单,这些头部平台以及二线平台为了生存只能被迫跟着降价。
除了降价外,这些新进入的小平台还在疯狂招募司机扩充自己的运力,据重庆一名司机反馈,当地的小平台对招募的司机几乎没有任何审核机制,哪怕是有案底也可以注册平台接单,那些被滴滴等平台淘汰的司机最终都流向了这些小平台。大量不合规的从业者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饱和。
如何破局?
眼下,网约车这座“围城”,更多的司机还在涌入。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今年以来,各地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总数持续增长。截至今年7月,共发放驾驶员证597.6万本,环比增长3.2%。此前的6月份的这一数据是579万本,比5月新增20.6万本,单月新增数量创下新高。相比之下,网约车的使用需求则并未出现持续较大幅度增长。
如何改变这种供需矛盾?
网约车观察刘政认为,在现行的网约车市场之下,想要在短期内改变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很难,核心原因在于外界对于网约车行业的期望值太高,尤其是很多非行业人士都想挤进来做平台的生意,因为有了聚合平台直接将做平台生意的门槛几乎降到0 ,新进来的平台不用开发软件也不用做市场推广烧钱,注册一家公司拿到牌照接入聚合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目前网约车行业的情况是每个月都有一批新平台出现并不断招募新司机,这些新平台的出现其实是导致目前网约车行业运力饱和司机接单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行业单量是固定的,但是不断有新平台出现又有新司机加入,必将会加剧运力饱和的局面,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控制平台的数量,只有控制的了平台的数量才能遏制新出现的平台不断招募司机造成行业饱和。至于平台的抽成问题,有司机介绍,各大打车平台的抽成存在差异,不同的订单类型、不同的时段也会发生变动,没有固定比例。虽然每笔订单结束后的账单会显示抽成比例,但更希望平台可以提前明确抽成规则。
相比之下,滴滴的抽成浮动较小,反而给了司机一种“安全感”——起码收入是可以计算的。可见的是,部分城市的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明确要求网约车平台要进一步提高合规网约车的比例。对于司机来说,他们的去留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