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读书——读《南方有嘉木》有感

13930王旭峰《南方有嘉木》
一.命运是怎么一回事
我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两种故事,一种是内容丰富却早早知道结局(比如三国演义,知道了三家归晋却还会看),一种是各种出其不意各种神转折(比如各种悬疑小说,不到最后不知道结局)。你会喜欢哪一种呢?
从书里延伸出来,假如这是自己的命运呢?
是愿意接受清淡的人生,还是尝试未知的挑战?
先别急着回答,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轻易地回答也许和做的完全不同。
回到《南方有嘉木》上,我喜欢这本书,我觉得它比《白鹿原》好些,比前一阵子看的《历史的天空》好的太多太多。
《历史的天空》这本书和我看过的一个评论一样,“它的内容配不上这么恢宏的一个书名”。
跑一个题,目前在我看过的矛盾文学奖里的作品中,个人觉得最好的是《一句顶一万句》。
虽然好多评论都很喜欢《白鹿原》这本书,但我真的对它有点排斥(虽然我花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就把它通读完了)。我仔细想了一下,我究竟讨厌这本书哪里。首先想到的讨厌的东西就是书里的“命运”吧。《白鹿原》里关于“命运”我最讨厌的就是“白鹿”封建迷信一般的来自命运的定格。有了这个“白鹿”,白嘉轩的所作所为都成了命运的安排,都成为了白家兴起理所当然的理由。这种封建迷信般的确定的命运和上面说的预知的命运不同,就比如《红楼梦》里曹雪芹告诉我最终结局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虽然是作者故意这么写,但是故事内容合理让人觉得剧情就应该这么发展。但《白鹿原》不是,我只觉得一切的一切改变都源自于那个“白鹿”传说。
其实加一点别的东西也没什么不好,甚至能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药》,在结尾处革命者的坟上凭空加了一个花环。虽然本是没有是加上的,但却隐隐反映出了作者的态度,对革命的事业是支持的,也让读者对革命者的牺牲有了那么一丝心灵的慰藉。或者说对文章结尾多了一层想象。
那么,《南方有嘉木》到底是哪种书呢?
命运仿佛无常,不论是赵岐黄老先生对儿子赵寄客的预言“迟早要惹出大祸”,还是杭嘉乔阴差阳错成了仇家吴升的干儿子等等。看似命中注定会惹祸的赵寄客最终只不过是在战争中丢失了一条臂膀。本是杭天醉的儿子却成了仇家的养子。这里不得不说想起了《我的英雄学院》里的死柄木吊,英雄的后代却成为了仇人的养子。不过又想起了杨康。。。貌似这种剧情也蛮多的23333
但其实又挣不开命运的轮回。
比如杭家男人们性格里的迷茫与朦胧。
比如杭家女人们爱情的残缺。
比如曾经胸怀大志的吴茶清,赵寄客,杭嘉平虽然时势造英雄,他们却最终没能成为自己曾渴望成为的英雄。
前程不可预知,但确实是各种可能都有。命运是无常的。
但是一路走来,却感觉一切早已命中注定,永远无法改变。
命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二.生活是什么?且吃茶去。
每个人都曾年轻过,所以谁不曾轻狂?杭天醉和赵寄客年轻时就曾想为国家复兴而疯狂。吴茶清本身就是长毛,年轻时在太平天国出过一份力。杭嘉和杭嘉平两兄弟为了主义各自奋斗。林藕初年轻时就想全身心投入到了茶庄上。沈绿爱年轻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赵寄客的革命。方西泠年轻时不也为了追逐自己向往的爱情而勇敢地去了么。
我们说过,年轻人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可结果呢?
像书里说的那样“且吃茶去”。这才是生活。
年少轻狂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看着B站那群爱国孩童,看着那么多人宣誓着愿意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也让我怀念起过去的激情。然而,一时的激情转眼就被生活抹去,干干净净。
什么是生活?前几天《汉化日记》完结了。大结局里婷哥的话让我翻了出来:
“的确,从古至今,每一个时代都会诞生英雄。时间流逝,被记住的也只有那些不凡的人物:企业家、冒险家、艺术家、女王。人们总是把目光聚焦到这些人身上,而忘记了英雄只是一个缩影啊。而这个世界却是由更多的平凡人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的:老师、学生、服务员、医生、程序员、农民、教练、导游、司机、家人和朋友,每一个都是天选之人。因为我就是未来的你们(指过去的自己),所以,成为天选之人的人就是我们。”
且吃茶去。
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杭嘉和杭嘉平兄弟为了支持五四运动商人罢市阻止家里的茶庄开业。家里人不解,茶叶是正宗的国货,又不是日货,为什么不能卖?两兄弟却说只要罢市就是爱国。可是生活怎么过呢?没了茶可以吃的杭州普通人怎么过呢?
终于,未知的命运里,其实也是早已注定的。
生活,这个命题和命运一样宏大。
人生只有一次,可是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人好好思考决定如果度过。
未来的无限可能,却注定逃不出生活。
人生轨迹里,我们看得见的都是命运,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全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