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共分为三部:《三体》、《三体II 黑暗森林》和《三体III 死神永生》讲述了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博弈和历史发展进程,下面先概述一下主要内容。
《三体》:由于历史车轮的推动,叶文洁进入红岸基地从事外星文明的探索和研究。经过无数漫长岁月流逝后,叶文洁终于在某一天收到了三体文明对地球的信号,同时也收到了三体上某个和平主义者“不要回答”的警告(因为回答就意味着被定位),但是出于对地球上人性的失望,叶文洁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机器前的应答按钮,从而引发“三体危机”,即人类随时面临三体文明入侵的危机。
《三体II黑暗森林》:自“三体危机”爆发以来,人类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做出了各种努力,最后罗辑博士根据叶文洁生前的提示悟出了“黑暗森林法则”,利用这一法则建立威慑平衡,暂时解除了“三体入侵”的危机。(至于黑暗森林是什么后面再详说)
《三体III 死神永生》: 宇宙不是童话,威慑平衡如果维持下去,美好的前景只属于人类而不是三体世界,于是三体人利用“强互作用力探测装置”摧毁了人类建立的引力波发射系统、压制了太阳能电波放大功能,人类又不得不再次面对“三体危机”。 为应对“三体危机”,为应对危机,人类社会做了“阶梯计划”、成立了“掩体工程 ”等种种努力,甚至为获取三体世界的情报还把绝症患者云天明的大脑送去了茫茫太空。
后来,人类科学家通过对“云天明”所述童话的解密,获得启示,想出了应对三体危机的有效方法:1 利用“空间曲率”造光速飞船 2 降低光速把地球变成“黑域状态”,使三体人进不来,但同时地球人也出不去了。人类社会选择了前者。遗憾的是,因为动荡的政治时局,“光速飞船”制造计划被人类亲手扼杀在了摇篮中,也因为缺少云天明所述童话中一条关键信息的解密,地球没能逃过“黑暗森林”的打击,从三维世界跌落并定格在了二维世界。是的,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蓝色球体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幅画,一幅美丽的画。
读完《三体》后我只感觉它一部少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并存的科幻小说。至于知识性我就不过多论述了,(因为涉及太多物理性的知识了,我也论述不出来,我不是专业的不敢妄言)我就粗浅地讲下后两者吧。
趣味性是指作者刘慈欣在《三体》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设定和构想:
1 利用人去组成宏伟方阵进而组成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实现超级计算
2 人脱水成纸片人和利用冬眠技术以度过漫长岁月
3 思想钢印:
通过对神经元网络的某一部分施加影响,我们可以使大脑不经思维就做出判断,相信这个信息为真,类似于打上“思想钢印”。
4 建立太空电梯以实现从地球🌏移居其它星球。
…
很多很多,就不枚举了,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找原著看看。
思想性: 与其称《三体》为科幻小说,不如称之为“恐怖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勾勒出了一个“零道德的宇宙状态”,对人类社会自身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与反思,读完后让人直感到窒息,就像站在凛咧的寒风中一样,后脊背发凉。接下来我将结合作者原话或各种各样的描写说下我的心得体会和思考——
1 对大同世界的描写:
作者原话:“技术公有化”运动受挫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在毁灭性的三体危机面前,人类大同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我的看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会有猜疑链,“大同社会”只是个乌托邦构想罢了。就如同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仍面临小规模的冲突和多极化的演变,但是对于在那些在战火纷飞的世界成长的人又何其残忍。
2 对极权的提及:
作者原话:同样,“青铜时代”号在得知了自己永远流浪太空的命运后,也建立了这样一个集体极权社会,知道我们用了多长时间吗?真的只有五分钟,那个全体会议只开了五分钟,这个极权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就得到了“青铜时代”号上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
我的思考:到底是生存空间的压缩导致了极权的产生还是极权的产生导致了生存空间的压缩呢?我们又该对权力作怎样的限制才能防止极权的产生呢?
3 对人类自私本性的讽刺:
章北海为了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驾驶“蓝色空间号”飞向茫茫太空。开始时这被视作“逃亡主义”,人类社会要把他抓回去审判,但当人类面临末日来临时,他又成为了人类社会“唯一希望”,人类又开始对他进行了宗教式的狂热崇拜,如此反复,直至地球面临最后的“二维攻击时”,一切关于“逃亡主义”的法律才被废除,可地球也已经不再是那个地球了。
4 道德两难:
我想到了那网上很火的假设。假设有六个小孩一起去玩,这次他们选择了到铁轨上玩,五个小孩在通车的新铁轨上玩,一个小孩选择在废弃铁轨上玩,五个小孩都嘲笑他是胆小鬼、怕死的小孩被小朋友孤立,始终也不敢到新铁轨玩。就在这时一辆火车以时速100多千米的速度过来,就算司机看到了弯道后的小孩,也已经刹不住了,所有小孩都没有离开铁轨,给你2秒钟做决定,你是一个路人,很熟悉这段铁路的情况,发现这个难题你会如何处理?扳拉杆的话火车改道,一个无辜的的小孩有生命危险;不扳拉杆任火车原路前进,五个小孩有生命危险。
小说中面对这种类似情境最具代表性的是维德和程心不同的选择。维德选了前者,因为他要拯救大多数人就得牺牲少部分人就得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前进。程心则选择了后者,因为她没法对眼前星环城千百万人即将面临的灰飞烟灭坐视不理,她太善良了,而她的善良则导致了“光速飞船制造计划”的停滞不前,只差了35年地球上的人类就能逃过“二维打击,结局令人唏嘘不已。我们到底要怎么评价这两人选择的是与非?我们不知道,起码我是不知道如何评价的,这个话题太沉重了。
5 黑暗森林法则,这一法则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贯穿了小说全文,所以也重点讲一下。
首先讲两种简单的宇宙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由这两条宇宙公理可推出“黑暗森林法则”。
黑暗森林法则:一个黑暗森林中的猎手,在凝神屏息的潜行中,突然看到前面一棵树被削下一块树皮,露出醒目的白木,在上面用所有猎手都能认出的字标示出森林中的一个位置。这猎手肯定不会认为那里有别人为他准备的给养,在所有的其他可能性中,非常大的一种可能就是告诉大家那里有活着的、需要消灭的猎物。林中可能有90%的猎手对此不予理会,但一定会有10%的猎手朝那位置开一枪,因为攻击可能比探测更省力,尤其是在神经紧绷的生死局中。各位对这画面是不是似曾相识?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那个遥远的故事——
《暖星节的由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名为草央国,草央国上有一批囚犯被流放了,漂洋过海来到了某个叫孤星岛的地方。岛上生存条件艰难,存活率很低,是当地孤星岛上的居民救了他们,给他们种子,教他们打猎。第二年丰收的时候,这些漂洋过海来的草央国人为表示感谢,送了些豌豆之类的食物作为礼物送给孤星岛上的居民,并每年都设立“暖星节”来纪念这一时刻。
但是后来的后来,这群漂洋过海的草央国囚犯为了拓展领土,屠杀了大量的孤星岛居民,成立了绮丽国。现如今,孤星岛上已无孤星岛人,孤星岛留存的书上大篇幅提到的也只是“歌颂绮丽国拓展疆土的辉煌事迹”云云。讽刺的是“孤星岛”的居民化作了历史的尘埃,绮丽国每年仍旧过着“暖星节”。
所以,我想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低维度的文明不愿与高维度文明,更愿意时时刻刻隐藏自己,他们只不过是想长存在自己的栖息地上罢了。
《三体》真的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科幻,哦不,或者叫恐怖小说,我们显然不能简单用一个人类现有的道德标准去评判里面人或事的对错,或许这正是故事的魅力所在。我想借用电视剧《仙剑奇侠传I中》科学家拜月教主说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在世人的眼光里面,我可能是坏人,但在动物的眼光里面,我们大家都是坏人;在苍穹宇宙里,难道真的有好人坏人之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