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朝圣】雨中晋祠-2021.10.5

10月5日 10:50 am 到达晋祠公园
雨啊,就没停过,当时只是觉得奇怪,内陆的秋天怎么会那么多雨,没曾想这场雨竟给山西带了那么大的伤害。
从停车场出来,感觉离大门还有好远的距离。
10月5日 11:00 am 到达晋祠公园大门啦
那会儿雨还真不小,从门口检票了才发现,原来离晋祠博物馆还有一段距离。

晋祠公园非常大,有山有水,还有其他一些没有开的景点,都是寺庙什么的。
一路都是官方和野生的导游,一直问一直问,带不带导游,而且那些导游哪怕只带两三个人,也开着个小蜜蜂,非常闹腾,我在旁边感觉体验真不好。
又走了15分钟,终于到达晋祠博物馆了。

晋祠博物馆——一场户外的历史大剧
11点15分,终于到达晋祠博物馆的门口了。
检票进门以后就感觉气息不一样了,历史的味道出来了。
水镜台
沿着中轴线走,看到的第一座建筑是水镜台,一眼看上去就是明清建筑,各种精巧。

水镜台是一座戏台,分前后台两部份,分别建于明清两个时期。
首先看到的是重檐歇山顶的后台,明代所建,紧挨着另一边的是卷棚歇山顶的前台,清代所建。

我可真的太喜欢戏台了,抬头看到的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精致夺目。

智伯渠和会仙桥
晋祠的灵气离不开水,整座花园里的水系生机勃勃。
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主渠之一的智伯渠,"智伯水灌晋阳"这场战役,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中国社会由所谓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有着极大的历史意义。现在的智伯渠是后人利用这条旧道,修建成为灌溉农田的水渠。
渠上有座会仙桥,传说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让这座看着平平无奇的石拱桥增加了一份仙气。景区出于对桥面的保护,在上面铺设了木板,也不好看出桥的原貌了。
金人台
跨过会仙桥,就能看到金人台了。

金人台的四角分别有一尊铁铸的武将,其中3尊是北宋原物,是当时铸铁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另一尊丢失后在民国二年重新铸造了一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一尊了哈哈哈,水平真的差不少。
金人们围着的琉璃小阁也非常别致,是明代所建的。
虽说金人手里的武器早已腐朽不见,但威武不减当年。
对越坊
绕过金人台,就来到了对越坊,一座明代修建的功德坊,对越的意思是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

明代好建牌坊,不过流传下来的主要是石牌坊,像这样精致的木牌坊已经不多了。细看密密麻麻的小斗拱实在是精巧。
献殿
穿过对越坊,我们就来到献殿了。
那天到那以后,雨一下子大了,我们刚好就在献殿躲了好一阵子雨,得以细细去欣赏殿内外巧妙的结构。

献殿建于金代大定年间,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另外两个是我们马上会看到的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一眼看上去非常特别,一座殿堂式建筑,没有围墙,只有叉子,非常通透,实实在在的"墙倒屋不塌"的证明,而对这座国宝最为人熟知的评价,就是"不弱不费"。

献殿的梁架,只是简单的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
金代的斗拱依然是较为硕大粗壮,与刚经过的对越坊的斗拱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献殿在那个阴冷的上午为我遮风挡雨了,我对她特别有好感。
所以好的建筑真的要多去看,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心情,都会看到不一样的感觉。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跨在鱼池上飞跃的桥梁,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的孤例,是在北宋时期重建的。
虽说在北魏的《水经注》里面已经有记载,但现在除了这里的,其他都找不到了。

八棱型的石柱,上面加上木制的斗拱和梁枋,是一个石木结构,非常特殊。
走在上面感觉桥面比想象中的宽阔,站在桥上不管是赏鱼还是观赏圣母殿,都很有明显的沉浸感。
圣母殿
走了一路,终于来都了圣母殿前。

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生起”、“柱侧脚”,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她是现存宋代建筑里面最为经典的,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屋檐起翘飘逸,远观大气十足。
走近殿前,前廊进深两间,尤为开阔,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前廊柱身上的木雕盘龙。

虽已历经千年风霜,但依然矫健张狂。
圣母殿的斗拱也非常特别,柱头铺作的下昂与柱身垂直,而补间铺作的下昂则是斜插,两者并不平行,显得十分豪放,不拘一格。而补间铺作则是耍头作昂,而且与真昂斜度不一,也是非常大胆。这样有特点的斗拱和盘龙一起在前廊呈现,整座殿堂的风格瞬间无比张扬。

而走进前廊,又是另一番景象。不仅挂了很多牌匾,而且斗拱和梁柱上的彩绘依然清晰可见,十分优雅,与前廊外侧一刚一柔的结合,让人流连忘返。
殿内虽然只有进深4间,但因为没有柱子,所以空间感格外舒展,殿内也没有天花板,直接可以看得到梁架结构,是《营造法式》里的"彻上明造",非常考验工匠实力。

但后来在殿内加建了木龛,所以比原来稍微局促了一点点。
众所周知,大殿里的彩塑更是一绝,除了圣母两侧小的两尊是明代所塑,其余41尊都是北宋原物,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北宋宫廷生活的原貌,极为珍贵。
在大殿正中幔帐内的圣母,头戴凤冠,面部静谧慈祥,双腿盘坐在木制的方座上,一只手放在胸前,一只手放在腿上,手指隐在袖内,身上穿着的蟒袍沿着膝盖垂向座位下边,整个塑像形态显得稳定而端庄。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

尤其是红头巾这位小可爱,非常有名气,与京剧大师梅兰芳还有一段故事。
1958 年,梅兰芳专程游览晋祠,对晋祠作了极为细致的考察、研究。尤其对圣母殿宋塑侍女像情有独钟,吟咏其下,久久不能离去。当观赏到一尊朱塑舞女像时,梅兰芳更是频频模仿,赞不绝口,连说:“一肇一笑,似诉生平。”
传说梅兰芳大师有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来看她,可惜现在游人已经不能进殿参观,从大殿门口的角度也无法直视这尊彩塑,只能在照片里欣赏她的美了。


晋祠里的其他看点
晋祠里值得一看的非常多,除了中轴线上的一系列古建,还有两侧的唐叔虞祠、难老泉、水母楼,满园的古树名木,尤其是圣母殿旁的3000岁周柏,另外还可以从更大的角度,欣赏整个园区依山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园林布局,更少不了晋祠本身以及她和历代文人雅士之间的故事。
连上外围的晋祠公园,真的可以逛个大半天,沉浸在岁月的长河里。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绿码
门票:晋祠公园免费,晋祠博物馆¥80,提前网上预约并购票
游览时长:3-4小时
看点:古建,彩塑,古树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