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学习心得

道德经讲解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我们来看《道德经》第十五章的第一句话:“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这段话描述的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他们的见解微妙、玄远且深奥,不容易被普通人所理解。正因为难以理解,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来描绘他们的特质。
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一个的看这些比喻。
首先是“豫兮若冬涉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众所周知,在冬天沿着冰面过河是十分危险的行为,稍有不慎就会滑倒,甚至掉进冰窟里丢掉性命。得道之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会表现出谨慎的态度,就如同冬天涉河一般。
第二个比喻是“犹兮若畏四邻”,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得道之人也是人,他们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而存在,他们要生存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建立密切的联系,离群索居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而得道之人时刻都不懈怠自身,不嚣张,不过界,时刻都恰当的对周围发生的事物做出反应。
第三个比喻是“俨兮其若客”,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小心谨慎、严肃认真地对待人和事,而不会随随便便地对待日常生活问题。与之相反的,世人多将自己比作生命的主人,或者周遭事物的主人,因此会通过损害他人别物的代价来满足自身,肆意妄为。
第四个比喻是“涣兮其若释”,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们知道世上万物本是虚妄,所以什么都不保留。
第五个比喻是“敦兮其若朴”,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这是在说他们虚假做作都没有了,本性也就恢复了。
第六个比喻是“旷兮其若谷”,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这里说的是他们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万事万物。
最后一个比喻是“混兮其若浊”,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古代擅长行道的人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这句话与道德经第四章当中的“和其光,同其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强调他们与世界相和谐,保持不偏执、不争的中庸和谐。
总结来说,这些比喻描述了道行高深之人的谨慎、敬畏、尊重、洒脱、朴实、宽广和包容的品质。但这些品质都是有道之人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的表现,都是因为其内在而自然而然表露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只执着于追随这些外在的表现,那就着相了。我们应该从有看无,向自己内部观看、探求。而且仔细看这些品质,有些品质看起来好像是比较矛盾的,例如一个人又谨慎又宽广,又敬畏又洒脱。这也说明有道之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保持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老子感叹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翻译过来是,谁能够在浊乱中保持静止,使其慢慢变得清澈呢?谁能够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其慢慢显出生机呢?这两个感慨,在感慨着相反的特性,前者为静,后者为动。如果只有静没有动,那么就没有生机了。如果只有动没有静,那么就不能清醒了。所以真正符合道的人,不会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在道当中,有无相生,阴阳交替,所以道所生出来的事物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那么符合着道的人,自然应该随道而动了。
因此,老子又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这里说明保持这种道的要义的人,不会满。正因为他从不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这里,值得探讨的,是这一个盈字。很多人把这个盈解释成自满。这当然没什么问题,因为自满的人总是固执己见,不懂得变通和因势利导的道理,自然就无法做到除旧迎新。但是我更倾向于把满理解为极端。苏辙在老子解当中是这样解释的:“盈生于极,浊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物未有不蔽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像是水满了一样,浑浊而不能再清澈,安稳而没有新的变化,所以像满了一样。事物没有不会变旧的,只有不满盈、不极端,旧的才能不等到新的来接替就自然去除。
从这一章中我们可以学到,道的修行者自然的表现出谨慎、敬畏、尊重、洒脱、朴实、宽广和包容的品质。他们在面对世事变化时,能够在浊乱中保持静止,使内心逐渐变得清澈;在安定中变动起来,使生命显现出生机。因此,我们需要保持一颗不满的心,以空杯心态去面对学习与成长,以便不断吸收新知识,更新认知,进而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我们复习一下整个《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