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非亲生,医院竟回复“没必要计较”?
近日,安徽刘先生(化名)反映,在做试管婴儿8年后发现,竟不是自己亲生孩子。涉事医院生殖中心还表示“人生要豁达,没必要计较”。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事件回顾

1、2011年6月,刘先生和妻子(后于2018年离婚)通过冻融胚胎移植,获单胎妊娠,十月后诞下男婴。
2、2020年,刘先生先后多次亲子鉴定,确认孩子和自己与前妻不存在血缘关系。
3、2022年6月刘先生与前妻将涉事医院和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告上法院。后法院一审判定涉事医院的诊疗、护理过程均存在过错,根据过错情况分析,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高度盖然性推定医疗过错与实际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涉事医院对原告主张的损害后果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赔偿各项损失64万元。
一审后刘先生要求院方调查清楚孩子亲生父母是谁,以及自己的胚胎到了哪里,是否有他的孩子在世。院方表示刘先生孩子没有出生,其他问题均无法查证。
4、2023年2月16日刘先生向“上游新闻”寻求帮助。2月17日记者与刘先生一同前往涉事医院,院方生殖中心魏主任对刘先生当面进行回复。魏主任表示“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好找,刘先生的与前妻胚胎也并未找到。刘先生已抚养孩子多年,没必要计较孩子是否亲生”。
5、2023年2月20日上游新闻对此事发文报道,引发大众关注。当日登上微博百度双热搜。安徽省卫健委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事件调查中。2月21日事件被报道后,医院约见了刘先生,已初步达成和解。
舆情传播分析
(数据时效:2月20日至2月23日)
2月20日,“试管婴儿弄错事件”媒体报道后,引发大众热烈讨论。相关话题在事件爆发当天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相关舆情声量共计39,100条,日均13,033条。

声量共分布在7个平台,热度最高的平台为微博,舆情占比高达54.37%;其次为客户端,占比达26.56%;排名第三的为视频,占比达9.06%。

监测期间,最大舆论场微博“试管婴儿被放错胚胎事件”相关话题6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热搜排名最高达到第1位,在榜总时长27.5 时,阅读量累计7.4亿余次,讨论量累计1.6万余次,其中阅读量过亿的话题高达4个。

舆论场声浪
一、媒体观点
医法汇:
缺乏同理心,回避责任是舆情危机处理的大忌,尤其是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推诿责任和隐藏信息都有可能使危机进一步扩大。民众关注的往往是医疗机构对危机事情的态度,一个良好的沟通态度更容易博得公众和媒体的谅解和欣赏。
鲁网:
当医疗事故发生了,那就要从应有的工作着手,做最大的补救,以追寻最小的伤害。
譬如在这起事故中,陈冬表示,希望找到孩子的生物学父母,并确认自己的胚胎是否有孩子在世,以防孩子们万一得了病,需要亲属进行配型时,而能及时配型救命。这是一个顺理成章、情理之中的要求。而医院的答复却让人失望。
新京网:
医疗过错导致相关家庭的伦理问题出现,不论是医院还是当事人,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事已至此,只能正视如何善后,这也不是单纯赔偿就能解决得了的,该尽的责任还要尽,不该说的话千万别信口开河。
说到底,如此家庭伦理问题,后续解决起来很复杂。但愿医院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规范试管移植手术,杜绝类似问题出现。
二、网友评论观点
和解前网友多对医方的态度提出了质疑

和解后仍有部分网友指出医院过失是否得以纠正

应对分析
该医院及医院工作人员的问题出在哪里?如何点燃大众情绪?
医院未做正式回应
事件爆发后截止2月22日,医院在面对网络上大量的负面声浪后并未作出正式回应,仅在20日媒体记者走访医院时涉事中心主任发出了不恰当言论。
态度不积极,缺乏举措
陈先生在一审判决后就曾要求院方调查孩子亲生父母已经自己与前妻胚胎去向,院方仅回复无法查证,缺乏合理解释。且面对事件中出错问题点,院方并未表现出改正措施,缺乏实际举措。虽然医院与当事人已和解,但大众对院方的行为并不买账。
缺乏舆情管控工作
涉事医院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中可以看出,该医院并未建立有效的舆情管理工作。面对舆情的爆发,医院只能被动应对。
员工缺乏危机意思
当媒体记者与当事人一同前往涉事医院采访时,生殖中心主任表示“没必要计较”。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舆情风险,直接导致了医院与大众的对立面。
危机启示
从上述涉事医院问题我们可以做到下面几点,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面对舆情及时干预
在舆论形成前的24小时,必须及时干预,回应内容要体现高度、速度、态度、力度、尺度。
端正姿态
实际危机公关处置中,企业不能有傲慢和偏见的姿态,而是要有随时做好换位思考的能力水平,要能正向引导舆情。要快讲事实、重讲态度、诚讲措施、慎讲结论。力求彻底平复负面情绪。
建立舆情管控
加强舆情监测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舆情管理机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舆情监测。舆情监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及应对社会的变化情况,以及更好地了解公众的认知,有助于企业建立立体的策略,应对市场变化的同时也能有效缩短企业的反应时间。通过舆情监测,便可以在及早发现并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节省相应的资源,控制亏损。
加强内部公关意识
员工危机意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应当重视员工在对外的言行,在传达相关信息时,严格把关,减少个人表达方式,突出公司的正面形象,避免误解和演变成消极的危机舆情。定期组织全员舆情知识培训,让员工意识到舆情重要性,从根本断绝此类问题。
医疗机构是面对大众的,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各种问题都会成为舆情爆发的导火索。如何动态监测与医院相关的舆情,以更好地引导控制舆情走向,回应舆情,维护医院形象防止危机损失成为众医疗机构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关注昕搜数字,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