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成为一个很哇塞的人!
又一周过去了,总是会自我感动觉得精力快被吸干了,但是好像又什么都没有干成过。不确定是否达到了工作的疲惫期了,当然现在的工作强度对比刚入职的时候大了许多,而我的工作能力又是十分有限,自己下定义为废柴,让我有点恐慌起来,只能尽可能的放平心态,用时间来换取工作的进度,坚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或许这点工作内容在别人面前不值一提,慢慢的去适应工作岗位,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最近突然开始注重养生了,充了美容院的会员,并且定期去按摩肩颈,也开始护肤了,尤其是到了三伏天,听说气罐还有艾灸会很好,顺便做了这些项目以及腰部护理,四件套下来花了1100多大洋,确实这个折腾不起来,一年最多做个一次两次吧,平常每个月还是去按一次肩颈和面部护理就好了,这让我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不少。
最近在不是很空余的休闲时间,还是坚持着慢跑,会很早到单位里看一会儿书放松一下压力,双休日偶尔会一次短暂的出行,或者看一场电影(争取每个星期熬一个电影吧)。最近把《四世同堂》电视剧、原著和话剧都看了,还有追光电影的两部作品《长安三万里》、《雄狮少年》看完了,爱上了国漫,追光电影看了也不止一部,从白蛇、青蛇到这一部,也有三四部,比起都市爱情偶像剧,我更喜欢看的是国漫,从年初的《小妖怪的夏天》系列出现,一发不可收拾了。

《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这部经典,我到现在才开始阅读,或许年轻时期的我不会静下心来翻开经典,我的眼里只有简单的情情爱爱就能慰籍青春的心了,现在年纪逐渐增长的我,可能是阅历增长了,开始喜欢上了翻书的感觉,也许这是件好事吧,开始的时候翻书也没有沉浸下来,先看的是85版电视剧,大致领略故事内容,再看原著,不管导演是十分的还原原著,但是还是鼓励大家还是要读原著,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但是也不可否认85版的电视剧是十分经典,人物和小说展现的形象已经十分贴切了,还原度也是十分的高。
整个故事分为三大章:慌惑、偷生和饥荒,我看书的感觉也是层层递进,刚开始是平淡的,不过一开始就将小羊圈胡同以及每个人的性格展现给读者,这就不得不佩服老舍先生的功力了,然后到最后饥荒也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在小羊圈这个小小胡同里可以看到不同的中国人面貌,我曾经时常会想如果我出生在民国,或许还未出生就已经被掐死了,我没有浪漫世家小姐的想法,我的想法就是与其我死了,也不愿意成为最下等的而且得了花柳病的妓女那样生不如死。前段时间在公众号上看到为什么宁波人这么冷漠,没有其他城市夜生活这么丰富,那是因为我们宁波人务实,努力的搞钱才是硬道理,我也是如此,总是这么冷漠,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个不热血的人,或许我在某方面也是流畅着热血的。在那个祖国都是生死攸关时刻,人在情境中,很多人都表现出冷漠,明哲保身,像白巡长只是代表一部分的中国人,表面上是为日本人做事,但是他没有失去中国人的善良,而且他很聪明,从行动和言语上尽可能地保护好自己,也让百姓们少受点折磨。但是如论如何最值得敬佩的还是那些在危难时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们!
我是一个出身和成长都在南方的城市少年,连北京都为踏足过,很想去领略一番这个大城市,老舍先生用他伟大的文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北平,尽管它大多数是满目疮痍,但还是让我更加心生向往去首都,希望我能早日实现愿望,感受枫叶的秋,北方的冬天。
读完一遍原著,其实从小我们接受过爱国教育,这一部小说我认为在这些作品也毫无逊色,也有很多人对这部作品方方面面许多的深度评价,我想我也写不出太多新意的评价,最终的结局还算是完美的,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后人的我们也不应该职责书中的反面人物,尽管他们的结局也是让我们痛快人心的,但是他们也是当时很多人的代表,而且还有更多不耻的人,也许会让我的三观震裂,最后就是妞妞死了,这个代表着未来的人走在了前面,让我感到十分的遗憾。在这个大环境下,保不准下一秒我又是谁呢?谁都想成为建功立业名垂千史的伟人,但终究都是平凡人。
后来,又在网上搜到了国家话剧院在台北首演的那场话剧的视频,我再次惊艳到了,短短三个小时的话剧,将700多页长篇小说贯穿在一起,每个角色扮演的都是十分的鲜活的,虽然情节略有改编,但是依旧看的十分投入,尤其是有几个片段全部的演员一起讲台词,画面十分震撼,如果有机会去现场看话剧,我一定会去抢票。

《追光电影》
再讲讲《长安三万里》、《雄狮少年》的感受吧。
《长安三万里》让我知道了高适、李白、王维和杜甫等那些大唐盛世伟大诗人的形象,从前我只知道背古诗和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大意去应付考试,但不会了解诗人们,原来他这么可爱,了解到大唐盛世也都是通过影视剧,感觉当时但凡是个人都能够作诗,让我更向往那时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也是每日不愁吃穿,都能够互相对饮作诗作词吗?看电影的时候觉得人物形象有点丑,后来了解到是模仿唐代陶俑,的确以往在博物馆看到的都是这样的,电影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将敬酒》——中学时代必备的古诗,甚至心里还默默跟着念了出来。看完电影,突然想通过纪录片了解那些诗人们私下的精彩生活了。
第二天又继续看了《雄狮少年》,当年没有在院线上看有点后悔,看到主人公小娟,我想每一位暂且还在迷惘的人(包括我自己)都会引起共鸣吧,小镇青年成长的古诗,同时也让我了解到非物质文化,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大家淡忘了,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舞狮是什么,在二十几年前,舞狮可能是许多人的生存技能,对于外行的我来说仿佛就像看杂技一样,但是不知道其中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一直觉得高光时刻后就结局了,有点仓促,我想阿娟现在应该成为大人物了吧!

我希望不管工作再忙碌,我也能够一步一步适应下来,而且要把生活和工作分开来,每个星期都能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不要讨厌翻书的感觉,继续保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