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的教训 - 读《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实》体会

先来讲个小故事:1943,1949年。科学家提出了模拟人神经元的人工神经网络。但1969,被一个大佬证明,它不能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随后对它的研究,进入了第一个寒冬期。停滞了20年后,还有些坚持下来的人,又提出了可以采用多层网络来解决之前的问题,且提出了训练的算法。但八十年代计算机硬件水平有限,实现不了算法,致使研究再次进入了瓶颈期。2006,2012年。计算机硬件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gpu的出现),新的训练方法和模型又推动人工神经网络(改名为深度学习)迎来了一次飞跃。2016,2017年。这项技术,分别战胜了韩中2国的围棋最强手,达到了突飞猛进阶段。
所以,我想说。人民公社的失败,并不一定就是方向错误。可能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不成熟,或制度创新不够。以下是,我读这本书的体会,主要是分析失败的原因,和我们能吸取的教训。
1. 大公社的技术条件限制。原则上当然是公社规模越大越好。
规模越大,生产的东西成本越低,更容易形成垄断。但当时没有互联网,社员干部在大公社里,来回开了个会,通勤时间就不划算(有些地方,组织干部开个会,就到了深夜,干部都没时间回家睡觉)。而且,没有互联网,做垮地域的联合。
2. 公社是自上而下发动的组织,不可避免的会有官僚化的作风。
群众的自主权力过少,没能充分发挥大众的创造力。
3. 公社要参与竞争。不仅与国内外非公社制度竞争,公社之间还要竞争。
公社要允许破产。这样留下来的才是适应社会的强者。
4. 因为是自上而下,且是地域性的。
所以导致有些不认同公社的人,也被迫加入。组织中的消极思想与行动,破坏力是巨大的。说得难听点,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5. 相比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英等),各方面的技术和资金水平差距太大。
如今,经过了改开30年后,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条件比当时好多了。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创建的公司:国内设计生产,欧美销售,打得国外竞争公司没脾气。
6. 大而全,不聚焦。农工兵学商全都去干。
7. 欲速则不达。老早就喊出了要进入共产主义。
我们后来者要吸取的教训:
1. 聚焦经济,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全。
且要承认此种模式不能适应所有的经济活动。如需要大量投资重资产的重工业等。
2. 要遵守国家政策,避免非法集资。
公社的资金,尽量从少数的决策社员中筹集。
3. 对于有人提出的,这种自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缺少资金的质疑。
我们的看法是:企业的资金就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程序员的工资和运营推广费用占了大头。如果,这些都能对社员以入股的形式支付。那所需的资金就没那么多了。
再看看我们的优势:
1.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共产党执政。
2. 我们从小就接受马列主义的教育,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马列常识。
3. 我们人口基数大。就算10个中只有1个相信,那也是不小的力量。
4. 互联网基础好。
所以我们觉得:吸取先辈的教训,发挥出我们的优势,我们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