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拍飞机火箭!航空摄影(下)——技术指导

第一期——设备推荐

在第一期发布后得到许多观众反馈,觉得这种很多图文,参数的教程更适合专栏的形式,方便各位收藏并在拍飞机时直接拿出来看,因此第二期改为专栏。
正片开始,始まるよ~
前期准备
买完了设备可别扔在家里吃灰。请各位跟随我的镜头穿越到澳大利亚悉尼,开始您的第一次航空摄影之旅。在拍摄前,请先在手机上下载FR24和Windy这两款软件。前者用于查找飞机,后者用于查询天气与风向。


天气对航空摄影有很大影响,再好看的飞机碰见烂天儿也会黯然失色。
如果天气不错,您就可以使用FR24查询即将起飞和降落的飞机。具体做法是点击机场图标,然后查看进港和离港信息。

由于悉尼机场属于南半球的枢纽机场,好货超多,各种重型飞机应接不暇,在鼎盛时期经常能看一排排787满地乱爬。

寻找机位
在翻遍名单后,我决定去拍摄Aircalin的330-900。确定好拍摄对象后,下一步是确定跑道与机位。由于悉尼机场有3条跑道,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可以查看这趟航班的历史记录,同时观察此时其他飞机的降落方向,大致确定某一条跑道。通过查找,我们发现今天大部分飞机都采用最长的34L降落,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可以开始寻找机位。

寻找机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前往官方推荐地点。目前国内外各大机场都建设了不少观看飞机的优秀地点。比如大名鼎鼎的首都机场八卦台。而悉尼机场也建设了不少,而且都在地图上大大方方的标注出来,生怕你找不到。

我不太建议您冒着安全和法律的风险前往某些“特殊位置”,拍机这个圈子不大,请谨慎维护这个圈子的和谐氛围。
由于我们确定了跑道,因此可以选择前往左边(The Beach)机位,这个机位的优点是离跑道非常非常近,近到你挥手飞行员是能看见的。当然左上角的停车楼楼顶也是我常去的机位,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全部3条跑道。中间的Shep’s Mound机位是为了纪念航空爱好者 Bruce Shepherd,拥有专门的拍机休息区和停车场,同样值得一去。

开始拍摄
确定好机位和时间就可以出发了,在出门前请务必确认自己带了电池!带了存储卡!别问我经历过什么。当您费尽周折抵达机位,摁下快门后发现相机没有反应,您的血压会和飞机一同起飞。拍飞机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参数,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以下是对新手的一些建议:
1 拍摄Raw获得最大的后期空间,不要拍摄jpg
2 手持拍摄要开启相机和镜头的防抖。如果上三脚架则关闭。
3 将相机调到S档(快门优先),主要控制快门速度。民航客机一般1/300到1/1000基本够用,如果是战斗机则要到1/2000及以上。
4 将对焦模式改为AF-C连续对焦。如果有Ai识别功能记得打开。如果您的长焦镜头有对焦距离限制功能也要打开,能提高不少对焦速度。
5 检查照片时一定要放大检查,由于相机屏幕一般较小,某些相机屏幕更是依托答辩,有时缩略图看着不错,一放大就露馅儿了。
此外还要注意防晒和补水。我已经有好几次因为拍飞机而被晒伤,轻微中暑和抽筋,现在想想有点得不偿失。

进阶玩法:摇摄
当快门速度开太快时,虽然很容易把飞机拍清晰,但会丧失动感。因此可以选择把快门速度开到很低,相机跟随飞机运动,增加背景的动态模糊。

但对于这种拍摄成功率较低,对相机的连拍,防抖和您的稳定技术有很大考验,因此只推荐成熟玩家尝试。如果阳光太刺眼,可能还需要ND滤镜,注意光圈不能太小,会降低画面锐度。
后期处理
在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尽量还原拍摄现场原本的色彩,让照片看着通透即可。不要过分的拉饱和度,真不好看。
费劲千辛苦得到的照片除了发在pyq装逼以外,更好的去处是上传J网,Jetphotos应该是最著名的飞机照片分享网站。这个网站有大量精美的照片,而且审核相对严格,多逛一逛也有助于提升技术。关于拍摄飞机,从前期准备到中期拍摄到后期处理到最后上传的全流程我已经介绍给大家了。如果拍飞机拍腻了,不妨去拍一拍更大的家伙:火箭
航天摄影

航天摄影不同于其他领域,它有着极强的时效性以及特殊性。时效性指的是火箭从点火发射到升空一气呵成,没有重来的机会。每个环节慢的持续3-5秒,快的话人眼可能刚看到就已经结束了。特殊性则指的是拍摄技巧,这里面包括构图、焦段选择、曝光三要素的配置以及你的体力。
前期准备
这时可能有观众要问了:不就一相机加镜头吗?关体力什么事啊?
航天摄影往往是需要提前很早,大约是发射前8-12小时占好位置,搭配上文昌40度感动常在的气温,避免晒伤和中暑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同时要提到焦段了,大部分摄影师第一次普遍会选择较为正面的机位,采用中心对称构图。那么400mm焦段(本文全部以135mm全画幅为例)将会是他们的最基础配置,最佳焦段为600-800mm。那么以航天摄影师手上最多的索尼FE200-600 G F5.6-6.3为例,这仅仅一颗镜头就2.3kg。太太,您也不想让孩子在40度的大热天端着3公斤的东西站军姿吧?有人问:不是F8下无狗头吗?这里不需要收光圈,毕竟夏天因为有地热效应,火箭早已经糊成油画了,最大光圈足以。

参数推荐
当火箭在白天发射,大热天人对着几公里外的东西难免会端不稳,那么我的建议是:快门优先,安全快门1/2000s,ISO100。
当然,火箭除了白天,晚上也是会发射的。晚上发射时我们则会转变思路,可以拍一些其他东西。目前我们手中的相机在遇到氢氧机所迸发出的火焰时往往是束手无策的。氢氧机:就你小子宽容度高是吧?
别说你索尼15档,尼康不摘镜头盖,保证拉不回来。所以在夜拍时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保火箭发动机的尾焰,这种火焰明亮度较高,所以一般的参数对其是不管用的。因此我们采用:手动曝光,快门1/8000s,光圈F13,ISO100。这一套参数可以精准的捕获发动机火焰之中的马赫环,但因此会失去原本正常曝光的箭体细节。其二是保证箭体,那这种拍摄一般正常测光后使用参数即可,不做特别要求,但尾焰会过爆。二者没有优劣之分,只取决于您的个人喜好。

最后,重中之重的是,航天摄影建议采用手动对焦,请在使用自动点对焦后调整至手动模式。不要试图相信任何相机的自动对焦,我们使用过的索尼A1,尼康Z9,佳能R5均有翻车案例。我们且建议准备一些速冷冰袋。在酷热的夏天,一个及时的冰袋往往可以拯救一台即将过热失去希望的机器。
说多了都是泪,以上是十余次的发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供各位参考。
最后希望本教程能帮助大家收获满意的作品!欢迎新老朋友跟我们一起追逐星辰大海!
BTW,如果有帮助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并且分享给周围的朋友!感谢捏!ano酱 lo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