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书评)
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喧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途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这是一本以真实地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既是小说,说明它完全来源于虚构。因为虚构,地点产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写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实的关系变得微妙。涉水而过,投奔岸的另一边。
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应该还承担其他的寓意。是时间流转的路途。是生命起伏的路途。是穿越人间俗世的路途。也是一条坚韧静默而隐忍的精神实践的路途。
有人说众生如同池塘中的莲花:有的在超脱中盛开,其他则被水深深淹没沉沦于黑暗淤泥中;有些已接近予开放,它们需要更多的光明。在这本小说里,写到不同种类生命的形态,就如同写到不同种类的死亡、苦痛和温暖。他们的所向和所求,以及获得的道路。如果任何路途必须获得终局,那么它应该被认作是一种顺乎其道的安排。
莲花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象的新世界的诞生。
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有关人所走上的路途。而人所做出的努力,通常是未尽。也许这已经是结果一种。莲花。这个名字,非常映衬。
《莲花》借助庆昭、善生、内河三个人的经历,讲述情感缺失所带来的孤独感和由此产生的创伤,探讨救赎的可能性。小说将身体的伤痛设置为人物对自身进行反思的契机,借此探讨灵魂创伤与暴戾获救的可能性。墨脱是出现于小说中的心灵栖息之所,而小说并不止于此,它指出救赎不是躲避在与世隔绝之地,而是强调信仰的力量,以直面创痛,打破幻觉。生命始终是充满幻象的苦旅,心灵也能由因信仰而交付的行动而获得抚慰,这正是小说最终给出的救赎之道。
《莲花》中主人公苏内河、纪善生、庆昭之间的关系不关乎爱情,虽然内河与善生从懵懂少年便相知相依,耳鬓厮磨,同床共枕。长大成人后,两人天各一方却依旧惺惺相惜、心灵相通,但却超脱了凡俗中简单的两性之爱;庆昭与纪善生在拉萨旅馆邂逅,结成生死相依的旅伴,共赴传说中莲花的圣地墨脱,但他们之间也无关乎爱情;即使是内河与美术老师之间的畸恋也无关乎爱情。而善生的两次婚姻也无关乎爱情,两任妻子都因他的无爱而离去。由此可看出,作者已走出前期作品惯常的窠臼。
而人物善生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理性思考的力量,内河作为一种感性力量的出走和探索,一直希望得到善生的认证和允诺,而善生作为理性力量的考量和思索,则迫使她对自己的行为做深入的反省和重新认定。最终,在莲花盛开的圣地,内河终于认识到:人生总有缺憾,必须接受命中注定的残缺和伤痛,对生命真相的探索和对虚妄人生的揭密都不可能超越事物本身的规律,顺从和降卑才是一个生命达到成熟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1.https://baike.so.com/doc/5331007-5566182.html#refff_5331007-5566182-2